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趙豫,字定素,安肅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諸生督賦守城。永樂五年授泌陽主簿,...

練習題3.1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趙豫,字定素,安肅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諸生督賦守城。永樂五年授泌陽主簿,...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

趙豫,字定素,安肅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諸生督賦守城。永樂五年授泌陽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進員外郎。內艱起復。洪熙時進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簡廷臣九人為知府,豫得鬆*,奉敕往。時衛*恣橫,豫執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貼然。一意拊循,與民休息。擇良家子謹厚者為吏,訓以禮法。均徭節費,減吏員十之五。巡撫周忱有所建置,必與豫議。及清*御史李立至,專務益*,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則酷刑榜掠。人情大擾,訴枉者至一千一百餘人。鹽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戶,大為民害。豫皆上章極論之,鹹獲蘇息。有詔滅蘇、鬆官田重租,豫所轄華亭、上海二縣,減去十之二三。

正統中,九載考績。民五千餘人列狀乞留,巡按御史以聞,命增二秩還任。及十年春,大計群吏,始舉卓異之典。豫與寧國知府袁旭皆預焉,賜宴及襲衣遣還。在職十五年,清靜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轅,留一履以識遺愛,後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訟。訟者至,輒好言諭之曰:“明日來。”眾皆笑之,有“鬆*太守明日來”之謠。及訟者逾宿忿漸平,或被勸阻,多止不訟。豫皦皦著名績,尤以愷悌稱。

是時,列郡長吏以惠政著聞者:

湖州知府祥符趙登,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統,先後在官十七年。登同裡嶽璿繼之,亦有善政,民稱為趙、嶽。淮安知府南昌彭遠被誣當罷,民擁中官舟,乞為奏請,宣帝命復留之。正統六年超擢廣東布政司。荊州知府大庾劉永遭父喪,*民萬八千餘人乞留,英宗命奪情視事。鞏昌知府鄞縣戴浩擅發邊儲三百七十石振飢,被劾請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孫遇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英宗令進秩視事。先後在官*年,遷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寧國為督學御史程富所誣劾,逮死獄中。而寧國人惜之,立祠祀焉。

(節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15.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宣德五年五月簡廷臣九人為知府    簡:選拔

B.一意拊循                        撫循:撫慰安撫

C.人情大擾                        擾:擾亂

D.鹹獲蘇息                        蘇息:死而復生

16.對文中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內艱”,古代指遭逢父母喪事。趙豫在擔任兵部員外郎時,母親去世。按照當時的規定,父母死後子女要家居守喪,趙豫服喪期滿後復出做官。

B.“奪情”指奪去官員孝親之情,官員不必離職居家守喪。荊州知府劉永遭父親去世,他本應棄官歸家為父親守喪,但因深受*民愛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請求挽留官員。明朝重視當地百姓對地方官任期屆滿後去留的意見。趙豫、趙登、孫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級留任原職。

D.“大計”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據官員德業表現的等第來定賞罰。在正統十年春的“大計”中,趙豫成績出眾,從而得到皇帝的賞賜。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趙豫擇吏的標準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質。他擔任鬆*知府期間,從“良家”中挑選謹慎厚道的加以任用,並且用禮法教育他們。

B.趙豫關心百姓疾苦,維護百姓利益。他均徭節費,裁減吏員,減輕田租,上奏皇帝極力抨擊危害百姓的行為,百姓因此受益。

C.趙豫為政和樂平易,移風易俗。鬆*民俗喜好訴訟,凡來訴訟者,他以好言開導,告訴他“明日來”,留下了移風易俗的佳話。

D.趙豫深受百姓愛戴,在官吏中影響很大。他任期屆滿百姓“乞留”,在他的影響下各郡出現了許多深受百姓愛戴的知府。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衛*恣橫,豫執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貼然。

(2)去郡,老稚攀轅,留一履以識遺愛,後配享周忱祠。

【回答】

15.C

16.D

17.D

18.

(1)當時鬆*衛*恣意橫行,趙豫逮捕了其中最惡劣的,施以杖刑後流放邊疆,其餘的都服服帖帖。

(2)趙豫離開鬆*時,老幼挽住車子,要求留下一隻鞋來記住他留下的恩惠,後來把他的神位供奉於周忱祠內,共享祭祀。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C項“擾”:形容詞,亂,煩亂。題中“擾亂”是動詞,錯誤。實詞的意思要結合句意來理解。這句話出自文中“人情大擾,訴枉者至一千一百餘人”翻譯為“一時人心大亂,申訴冤枉者多達一千一百餘人。”句中“人情”是“人心”的意思,由這個字可以推斷“擾”為形容詞,“煩亂”。選項中解釋為“擾亂”是錯誤的。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例如本題就是採用了代入原文法,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B項這句話出自文中“人情大擾,訴枉者至一千一百餘人”翻譯為“一時人心大亂,申訴冤枉者多達一千一百餘人。”句中“人情”是“人心”的意思,由這個字可以推斷“擾”為形容詞,“煩亂”。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絡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這類題需要平時的識記與積累。D項中“‘內艱’,古代指遭逢父母喪事。”表述錯誤,“內艱”指遭逢母親喪事。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守喪,用於平常百姓,遭逢父母的喪事,也稱“丁艱”,始為謝玄蔘*,為玄所遇,丁憂去職。——《晉書·袁悅之傳》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長等喪事,後多指官員居喪。丁憂源於漢代,至宋代則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古代官員的父母死去,官員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丁憂的人不準為官,如無特殊原因,國家也不可以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因特殊原因國家強招丁憂的人為官,叫做“奪情”古代的“丁”和“憂”,其解釋不同於現代的“丁”和“憂”。據《爾雅·釋詁》:“丁,當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據《尚書·說命上》:“憂,居喪也。”所以,古代的“丁憂”,就是遭逢居喪的意思。“遭逢居喪”時,兒女們會憂傷,會居喪,會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規定“守制”,這顯然比單純“人丁憂傷”包含的內容要廣泛得多。“丁憂”,體現了古人對文字運用的爐火純青。丁憂期限三年,期間要吃、住、睡在父母墳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並停止一切*活動。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D項,“在他的影響下”錯。原文倒數第二節“是時,列郡長吏以惠政著聞者:”推測不出是“在他的影響下”。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對照,即可發現D項有強加因果的錯誤。

18.

試題分析: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恣橫”,恣意橫行;“執”,逮捕;“尤”,最突出,最惡劣;“杖”,施以杖刑;“貼然”,服服帖帖;(2)去:離開、攀:挽住、識:記住、配享:共享祭祀。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比如題中的“去”;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同時還要注意特殊句式“以禍福,介短後置”。文言文閱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絡。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趙豫,字定素,安肅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後,豫以生員身分而受命催督賦稅,守衛城池。永樂五年,趙豫被授予泌陽縣主簿,未上任又提升為兵部主事,再升為員外郎。母死守喪,期滿復職,洪熙年間晉升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選拔五個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趙豫被派往鬆*府,接受皇帝詔令上任。當時鬆*衛*恣意橫行,趙豫逮捕了其中最惡劣的,施以杖刑後流放邊疆,其餘的都服服帖帖。趙豫為政注重安撫,讓百姓休養生息。挑選謹慎厚道的良家子弟為吏,用禮法教育他們。他還均平徭役,節省費用,裁減吏員十分之五。巡撫周忱有什麼舉措,都一定先跟趙豫商議。等到清*御史李立到鬆*,專心致力於擴充*隊,牽連到被徵發者的親戚、同姓,稍有異議,就酷刑拷打。一時人心大亂,申訴冤枉者多達一千一百餘人。鹽司稽查鹽丁,也連累到其他民戶,成為百姓的大害。趙豫上書極力抨擊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獲救。朝廷還下令減輕蘇州、鬆*兩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稅,趙豫所管轄的華亭、上海兩縣減去十分之二、三。

正統年間,趙豫九年任滿,考核政績。鬆*百姓五千餘人上書請求他留任。巡 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給趙豫增加兩級官俸,命令回鬆*擔任知府。到正統十年春,朝廷考核全國各地官吏,將政績卓著者列為典範,趙豫和寧國知府袁旭都入選。皇帝設宴款待並賜予他們成套衣服,讓他們回去任職。 趙豫在鬆*任職十五年,鬆*府始終安定太平。離開鬆*時,老幼挽住車子,要求留下一隻鞋來記住他留下的恩惠,後來把他的神位供奉於周忱祠內,共享祭祀。

當趙豫告倒鬆*府的時候,憂慮那裡喜好訴訟的民俗。凡來訴訟者,他總是以好言開導,告訴他“明日來”,眾人對此一笑,於是有“鬆*太守明日來”的歌謠。過了一夜,起訴者忿怒漸平,或被勸阻,不再來起訴了。趙豫除政績斐然外,還以和樂平易著稱。

這時候,各郡的長官因為仁政著名的: 

湖州知府祥符人趙登,任期屆滿應當升遷。百姓到朝廷請求留任,朝廷提升他官級第二次湖州知府,從宣德至正統年間,先後在湖州任職十七年。趙登的同鄉嶽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職,也有良好的政績,百姓稱他們為趙、嶽。淮安知府南昌人彭遠遭受誣陷應當罷免,民圍住中官的船,請求替他們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又讓他留任。正統六年被破格提拔為廣東布政司。荊州知府大庾人劉永父親去世,本該去職居喪,*民一萬八千多人向朝廷請求挽留他,英宗下令他留任。鞏昌知府鄞縣人戴浩擅自發放邊防儲備三百七十石賑濟饑民,遭到*劾而去請罪,景帝原諒了他。徽州知府孫遇任期屆滿應當升遷,百姓到朝廷請求挽留他,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級留任原職。他先後在任*年,提升到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寧國被督學御史程富誣陷*劾,被逮捕死在獄中。但寧國人愛惜他,設立祠廟祭祀他。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