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有少弟,弟壯,式脫身出,獨取畜羊百餘,田宅財物盡與弟。...

練習題3.0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有少弟,弟壯,式脫身出,獨取畜羊百餘,田宅財物盡與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有少弟,弟壯,式脫身出,獨取畜羊百餘,田宅財物盡與弟。式入山牧,十餘年,羊致千餘頭。而弟盡破其產,式輒復分與弟者數矣。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願輸家財半助邊。上使使問式:“欲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習仕宦,不願也。”使者曰:“家豈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與人亡爭,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使者曰:“苟,子欲何?”式曰:“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有財者宜輸之,如此匈奴可滅也。”使者以聞。丞相弘曰:“此非人情,願陛下勿許。”於是上不報式。式歸,復田牧。

歲餘,會渾邪等降,倉府空,貧民大徙,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式復持錢二十萬與河南太守,以給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貧民者,上識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輸其家半財助邊。”上於是以式終長者,乃召拜式為中郎,佈告天下,尊顯以風百姓

初式不願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歲餘羊肥息上過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矣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拜式緱氏令,緱氏便之;遷成皋令,將漕最。上以式朴忠,拜為齊王太傅,轉為相。元鼎中,徵式代石慶為御史大夫。式既在位,言郡國不便鹽鐵而船有算,可罷。上由是不說式。明年當封禪,式又不習文章,貶秩為太子太傅,以倪寬代之。式以壽終。

(選自《漢書·卜式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歲餘/羊肥息/上過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矣/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B.歲餘/羊肥息/上過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矣/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C.歲餘/羊肥息/上過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矣/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D.歲餘/羊肥息/上過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矣/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者,可指年長者、顯貴者,也可指謹厚者,用作對男子的尊稱。文中指年歲大而有德行的人。

B.元鼎,是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遊褒禪山記》中的“至和”是宋仁宗的年號。

C.秩,指根據功過確定的官員俸祿,也可指根據功過評定的官員品級。本文中“秩”的意思是官員的俸祿。

D.太子太傅,官名,即太子的師傅,太子對其執弟子之禮。與太子太師、太子太保合稱“東宮三師”。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卜式致富有方,*情敦厚。從家中分出時,只取了百餘隻羊,田宅財物全給了弟弟,而自己的羊十餘年後多到千餘頭;後其弟傾家蕩產,卜式又多次分給弟弟財產。

B.卜式為國分憂,毀家紓難。漢匈交戰時,卜式捐出了一半家財援助朝廷;渾邪王等降漢,國家府庫出現虧空,他又拿出二十萬錢給河南太守以幫助貧民。

C.卜式牧羊有方,治國有識。卜式擔任中郎以後,在上林苑牧羊,成效明顯;他對治民的見解得到皇上肯定,先後被任命為緱氏令、成皋令,政績顯著。

D.卜式竭忠盡誠,直言遭貶。元鼎年間,卜式為御史大夫後,說四方郡國不適宜實行鹽鐵專營,而且行船也有算賦,可以廢除,皇上由此不喜歡卜式。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以及教材上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回答】

1.B

2.C

3.B

4.(1)我所住的地方,人們都聽從我卜式,我怎麼會被人冤屈!(2)如果憑著偌大的天下,卻追隨六國滅亡的前例,這就又不如六國了。

【分析】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首先把語句放入文字,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歲餘羊肥息上過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矣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上奇其言欲使式治民”,這句話的含義是:一年多後,羊長得肥壯,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過他放羊之處,很讚許他。卜式說:“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這樣:讓它們按時起居,凶惡的就立即除掉,不讓它危害一群。”皇上對他所說的話感到驚奇,想試一試讓他治理百姓。根據對文句的理解,“非獨羊也”不只是放羊,注意句末的標誌“也”,所以可以排除CD兩項。根據理解原文文句,“惡者輒去”凶惡的就立即除掉,“惡者”是標誌,前面要斷開,所以可以排除A項。故*選B。

2.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註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選項C,“本文中‘秩’的意思是官員的俸祿”理解有誤。本文中的“秩”是指官員的等級。故*選C。

3.本題考查的是理解文字內容的能力。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定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選項B,“卜式捐出了一半家財援助漢”不準確,原文“願輸家財半助邊”,並無結果。故*選B。

4.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1)“所居”所住的地方;“從”聽從;“何故”怎麼會;“見”被。 (2)“苟”如果“以”憑著“之”結構助詞,的;“從”卻追“下”不如,之下。

【點睛】

翻譯句子的具體方法是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變單音詞為雙音詞,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

參考譯文:

卜式以耕田畜牧為業。有一個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長大*,卜式就從家裡搬出來,只要了家中畜養的一百多頭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給了弟弟。卜式進山牧羊,十多年,羊達到一千多頭,買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卻盡破他的家產,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產分給弟弟。

當時漢朝正在從事征伐匈奴的戰爭,卜式上書,願意捐獻一半家產資助邊防。皇上派使者問卜式:“你是想做官嗎?”卜式說:“我從小放羊,不熟習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問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訴冤情?”卜式說:“我生來與人無爭,同鄉的人中貧窮的,我救濟他;品行不好的,我勸導他;我所住的地方,人們都聽從我卜式,我怎麼會被人冤屈!皇上*匈奴,我認為賢能的人應該效死以保其節義,有錢財的人應該捐獻錢財,這樣,匈奴就可以消滅了。”使者把他的話報告給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話告訴丞相公孫弘。公孫弘說:“這不是人之常情。這種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為教化的榜樣而擾亂正常的法規,希望陛下不要答應他的請求。”於是皇上沒有回覆,這樣拖了幾年,就讓卜式這樣閒置著。

後來卜式回家後,依舊耕田放牧。過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渾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費很大,倉廩府庫都空了,貧民大量遷徙,都仰仗朝廷給養,朝廷沒有能力來全部供養。卜式又出資二十萬給河南太守,用來接濟那些遷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報富人助濟貧人的名冊,皇上記得卜式的姓名,說道:“這原是以前想要捐獻一半家產資助邊防的那個人。”當時,富豪(為了逃稅)爭相著隱匿家產,唯有卜式想要資助邊防費用。皇上於是認為卜式終究是一位*情忠厚的人,於是召見卜式並拜他為中郎,賜爵為左庶長,田十頃,並佈告天下,使他尊貴顯榮,用來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願做郎官。皇上說:“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讓你去牧養它們。”一年多後,羊長得肥壯,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過他放羊之處,很讚許他。卜式說:“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這樣:讓它們按時起居,凶惡的就立即除掉,不讓它危害一群。”皇上對他所說的話感到驚奇,想試一試讓他治理百姓。封他為緱氏縣令,緱氏人都安於他的治理。又調為成皋縣令,辦理漕運的政績為最好。皇上認為卜式為人樸實忠厚,(於是)封他做齊王太傅,後來又封為丞相。元鼎中,卜式代替石慶擔任御史大夫。卜式上任後,就上言說四方郡國不適宜實行鹽鐵專營,而且行船也有徵稅,可以廢除。皇上由此不喜歡卜式。第二年應當封禪,卜式又不熟習文章禮儀。被貶為太子太傅,讓他的兒子卜寬代替他。卜式年老而終。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