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

練習題1.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歸未至彭城,疽發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蚤耳。”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於是去耶?曰:否。增之慾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相彼雨雪,先集維霰。”增之去,當於羽殺卿子冠*①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扶蘇。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②。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不遣項羽;識卿子冠*於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後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嗚呼!增亦人傑也哉!

注:①卿子冠*:即宋義。公元前207年,秦圍趙,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援救趙國,途中,宋義畏縮不前,被項羽矯詔殺死。②楚懷王孫心:楚懷王孫子熊心,項梁擁立他為王,仍稱懷王。項羽稱霸後尊熊心為義帝。

12.下列各句中劃線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獨恨其不蚤耳                    恨:遺憾

B.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    稍:稍微

C.義帝必不能堪                    堪:容忍

D.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              比肩:並肩,引申為地位相等

13.下列對文中花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B.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C.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D.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14.下列各項對文章理解和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范增既不能促使項羽抓住機遇除去劉邦,又沒有幫助項羽搶在劉邦之前進*關中,更沒有阻止項羽弒殺義帝。所以作者評價時說范增“陋矣”。

B.作者認為項羽懷疑范增是兩人之間矛盾的必然結果。兩人初期的*地位為後來的矛盾埋下伏筆,後來*主張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劇了這個矛盾。

C.作者分析問題時,能從兩方面著眼。比如作者認為項羽先有懷疑范增之心陳平的離間計才能發揮作用;又比如從一方面指出范增淺陋,從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傑。

D.本文結構上很有特*。從“增之去”這一點鋪開,多次運用引*和比喻論*的方法推理*,層層深入,邏輯*強。

1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

(2)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回答】

12.B

13.B

14.A

15.

(1)意見一致就留下來,意見不合就離開他,不在這個時候弄清去留的時機,卻想依靠項羽成就一番事業,(見識)淺陋啊!(“就”“成功”“陋”各一分,句意2分)

(2)砍下樹木作為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百姓像雲一樣聚集起來,像回聲一樣應和著,(許多人)擔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他)。(“揭”“雲集”“響應”“贏”“景”每處1分)

【解析】

12.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定要在答題時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進行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稍:漸漸。推斷文言實詞的方法:(1)記憶解詞法。識記是理解的基礎,課本出現的常用文言文實詞的基本詞義一定要牢記,在考試過程中才能將知識遷移,轉化為能力。(2)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於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試題分析:注意句首的語氣詞“安”句尾的語氣詞“也”和中間停頓的詞語“則”。做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一般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的充當的成分,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如此題注意並列的謂語和人稱的轉換。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定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題選項A范增沒有見微知著,沒有審時度勢,更沒有在政見不合時果斷除掉項羽或者果斷離開,所以作者認為范增“陋矣”。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5.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

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幹,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幹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併或反義合併或反義並列為構詞特徵。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 (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絡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絡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劉邦採用了陳平的計策,離間疏遠楚國君臣。項羽懷疑范增和漢暗中勾結,漸漸剝奪了他的權力。范增大怒,說:“天下大事已經大致成為定局,君王也自為之吧。希望能讓我這把老骨頭回鄉務農。”回鄉時,還沒到彭城(今*蘇省徐州市),背上癰疽發作就病死了。

蘇子說:“范增離去是對的,如果不離去,項羽一定會殺了他;只遺憾他沒有早早離開罷了。”既然如此,那麼范增應當在什麼時候(也可譯為“因為什麼事”)離開呢?當初范增勸項羽殺沛公,項羽不聽;終因此而失去天下;應當在此時離去嗎?回答說:不。范增想要殺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職責。項羽不殺劉邦,還顯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時離去呢?《易經》說:“能洞察事情的發展趨勢,大概很神明嗎?”《詩經》說:“觀察那氣象,若要下雪,水 氣必定先聚整合雪珠。”范增離去,應當在項羽殺卿子冠*的時候。

陳涉能夠得民心,因為打出了楚將項燕和公子扶蘇的旗幟。項氏的興盛,因為擁立了楚懷王孫子熊心;諸侯背叛他,因為他殺了義帝。況且擁立義帝,范增實際上是主要謀劃者。義帝的生死存亡,豈只關係到楚國的盛衰成敗;也和范增的禍福密切相關。絕沒有義帝被殺,而單單范增能夠長久得生的道理。項羽殺卿子冠*朱義;就是殺義帝的先兆;他殺義帝,就是懷疑范增的本源。難道還要等到陳平出反間計嗎?物品必定先腐爛了,然後才能生蛆蟲;人必定先有了懷疑之心,然後讒言才能夠乘機而入。陳平雖說智慧過人,又怎麼能夠離間沒有懷疑的君主呢?

我曾經評論義帝;認為他是賢明君主。只派遣沛公入關卻不 派遣項羽,在稠人廣眾之中發現了卿子冠*、並且提拔他做上將*;這兩件事,如果不是賢明之君能做到這些嗎?項羽既然假託君王之命殺死了卿子冠*,義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項羽謀殺義帝,就是義帝殺了項羽,這用不著智者(指點)就可知道了。范增當初勸項梁擁立義帝,諸侯因此而服從(楚的指揮);中途殺義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意;其實豈但不是他的本意;他必然極力勸諫又沒有被接受。不聽取他的忠告又殺死他所擁立之人,項羽懷疑范增,一定是從這時就開始了。

在項羽 殺卿子冠*之時,項羽和范增並肩侍奉義帝,還沒有確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慮,有能力誅殺項羽就殺了他,不能殺他就離開他,豈不是毅然決然的大丈夫嗎?范增年齡已經七十歲,意見一致就留下來,意見不合就離開他,不在這個時候弄清去留的時機,卻想依靠項羽而成就一翻事業(見識)淺陋啊!

雖然如此,范增還是漢高祖畏懼的人物。范增不離去,項羽就不會滅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傑呀!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