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二)文學類文字閱讀(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水在水之外活著 葛水平  ①一條寬闊的谷地間,曾經...

練習題2.22W

問題詳情:

(二)文學類文字閱讀(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水在水之外活著 葛水平  ①一條寬闊的谷地間,曾經...

(二)文學類文字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水在水之外活著  葛水平

①一條寬闊的谷地間,曾經有一條河流過,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滾出山間,更遠處四散而去。這生殖的土地,鮮花盛開,青草繁茂,正適合羊們的口糧。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數丈寬的河道,下游一位年長的*說:“往山裡走是它的源頭,公家人叫它沁河源。走到我的臉前頭我們喊它秋水河,因為當年秋天雨水多它的聲音大便有了這個外名。”

②沁河,南北貫穿晉東南。我們立足的這個縣就叫沁源。沁源,因三晉名水沁河六出其源於山中而得名。山間沁河的六個源頭清泉噴湧,碧水成溪,匯成了綠水沁河。

③它魅惑了天地兩界。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④車開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著,有青草填補了它們的縫隙,黃綠交織,有繁榮,有寂滅,也有疼痛。

⑤河谷兩岸沒有人煙。雲朵讓天空無限擴大,空了的村莊讓我六神歸位。這樣的時候,因了空氣的絕對新鮮和純淨,聲音的穿透力也特別強,不知名的小鳥啁啾聲聲,在空曠中游走,那啁啾聲便遙遠了一切,透明瞭一切。我們奔跑而去,讓景*生動起來。一條道被水漫過,人走在水道上,兩行楊樹形成密匝匝綠*拱道,在一個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開到兩邊山腳下。“源”至此而出。

⑥泉水清澈,*涼清甜,東邊泉眼水流湍急,西邊泉眼水流平緩,兩股泉水流出數十米後匯成一股,順河谷而滲入地下。山崖壁上有大小不一的洞,能感覺到在遠古那些洞都有水出,水流分散,渦流叢生該是怎樣的景緻!淺淺的一汪至山間流出,我把手伸進去,它的深度淹不住我的胳膊肘。水流出泉眼,慢鋪開來形成小河,水面剛能把我平放的巴掌淹住。走過河對岸,鞋面不小心會被水打溼,也許是故意的,此時的我居然對水生出了敬畏之情。水面上因了陽光的不同折*,看上去呈顆粒狀,有別一番模樣。對岸有碑亭,新修卻已經殘破,是山西省**在此設立下的“沁河源頭紀念碑”。

⑦它不是原來就這個樣子,如今,羊群代替了它成為河道里流淌的植物。開著五朵花瓣的黃花,自在地生動著,羊群走來,放羊人撒了細鹽,我聽見羊舌頭抹布一樣擦著,像一支曲子在低聲部迴旋。放羊人揮著皮鞭,鞭梢帶著響,羊群聚集在一起,那一隻頭羊昂著頭,相比於那些勾著頭吃草的羊,那隻頭羊擴大了我的視野。源頭在我身後一百米遠的地方,就已經看不到水了。我坐下來,糞蛋蛋落在草叢間,索*躺下,我的情緒複雜。源頭的河床這麼寬,那是常年流水落下的影子,我現在只能用幻覺來填補它的空缺。這個世界已經失去了用心靈與眼睛觀察的習慣,快樂是持久的,痛苦則是剎那之間,而人都喜歡飛蛾撲火,為眼前的利益狂歡而死。

⑧明代詩人王徽詩云:“沁水河邊古渡口,往來不斷送行舟。”在沁河兩岸的沖積平地和原有臺地上,由於沁河總體水量的減少和沁河水被過度的開發利用,昔日洶湧的河水變成了今天的涓涓細流,日常流量從過去的每秒幾百立方米下降到幾立方米。放羊人說:“也就幾年光景。”臺地上的秋莊稼捲曲著葉子,旱大了。放羊人說:“看著是河的源頭,卻使喚不上水。”一條河的旺衰總有一定的規律可尋,領導人在社會轉折關頭的抉擇也非常重要。對資源的爭奪,可以爆發最激烈的戰爭,誰都知道。無節制地開採資源,使一座城市變為一片廢墟,一座最繁華的都會變成一片草場,滄海變桑田,有誰知道我們少了什麼?走走走走走,汲取什麼才能夠讓水茁壯成長?我看到薄淡輕疏的雲*,正俯視數十萬煙灶的生命,並不是太久的歲月,放羊人說:“河道里的水再都不敢喊河了。”那些植物和人一樣喜歡喝清水,黃花遍開,如經脈一樣的腰肢風姿綽約在陽光下,放羊人甩開鞭聲,羊群們奮力撂開蹄子順著河道走往山外,放羊人的鞭聲堅硬而空曠。

⑨誰能知道眼淚是生命最後一抿唾液?

⑩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著,卻是我心裡的急事。

(有刪改)

4.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的分析鑑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儘管沁河兩岸少了河水的滋潤,但河谷空闊、羊群遍野、空氣純淨、鳥鳴山幽,這一切讓作者心曠神怡,喜不自禁。

B.新修卻已經殘破的“沁河源頭紀念碑”暗示當地的人們遺忘和漠視曾經養育了自己的沁河,也就有了今天沁河的乾枯。

C.作者在第⑧段引用明代王徽的詩句,主要是為了點明沁河兩岸的風物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增添文章底蘊。

D.全文語言簡潔而富有張力、凝練而富有詩意,如第⑧段連用的五個“走”字飽含著作者對沁河的滿腔熱情。

5.文章多處提到“羊群”“放羊人”,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6.“我走沁河,水在水之外活著,卻是我心裡的急事。”請結合全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回答】

4.B(A原文第一段“有寂滅,也有疼痛”可見美景帶給作者的不僅僅是喜悅;C通讀全文可知此處提及古代沁河盛況更主要是引發讀者進行古今沁河的對比反思;D五個“走”更多的是表達出作者對於恢復沁河盛貌的焦慮之心))

5.參考:結構上,作為文章的線索之一,羊群及牧羊人的敘述貫穿全文,伴隨作者沁河探源的整個過程(1分);內容上,多次提及的羊群、牧羊人與黃花、清泉等景物構成了作者在沁河探源過程中所見的獨特風景,反覆渲染為讀者勾勒出一幅獨特的沁河風物圖(2分);主題上,羊群出現於河床與曾經的沁河渦流叢生形成極大反差,牧羊人的言語更是直接指出了沁河的古今風貌,引發讀者對沁河干涸緣由的追問與思考(2分)。

6.參考*:這句話意思是作者前往沁河探源,只見乾涸的河床,水存在於沁河之外,作者為此而著急不已(2分);作者為人們過度開發利用沁河導致沁河斷流的現狀感到著急焦慮,揭示了作者對沁河現狀的反思與拷問,極具現實的疼痛感(2分);河流孕育生命,水的乾涸意味著昔日農業文明的日漸消亡,作者藉此表達了對古代文明消逝的焦慮、哀嘆及憂患(2分)。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