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春寒陳與義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濛濛細雨中。【注】此...

練習題2.6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春寒陳與義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濛濛細雨中。【注】此...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

春寒

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濛濛細雨中。

【注】此詩作於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當時南宋朝廷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作者幾經逃難,避亂於嶽州(今湖南嶽陽),借居於郡守後園的君子亭,自稱“園公”。

16.本詩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請簡要賞析。

17.三、四兩句寫出了海棠的什麼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

【回答】

16.“怯”字本意膽怯、害怕,(1分)在這裡既指漂泊異鄉的詩人在春寒未盡時節,對料峭春寒難以忍受的畏懼。(2分)也寫出了詩人對朝廷處於風雨飄搖之際的擔憂。(2分)

17.寫出了海棠孤高絕俗的特點。(1分)春寒料峭,細雨迷濛,海棠在這嚴酷的環境中“不惜”損毀胭脂容*,依然保持“*”之姿,正體現出其不畏艱險,孤高絕俗的特點。(2分)表達了詩人對海棠的欽佩(1分),同時希望自己也能在朝廷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勇於在這樣艱難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詩歌語言中的煉字。詩歌的語言歷來“言有盡而意無窮”,因此要多角度加以剖析,應從形式到內容、由表及裡的闡述。“二月巴陵”,指明瞭地點和時間。“日日風”,可見春寒的持續。說“風”也包括了“雨”,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把風雨兩字拆開來,這裡和第四句互相照應。在風雨不斷地侵凌下,已經開放了的花朵就會飄零,未曾開放的蓓蕾也不會吐蕊,春光就蕭索了。這種沒完沒了的壞天氣,對春天的新花嫩葉來說,是一場災難。“了”,完結。“怯”,害怕。“怯園公” 是倒裝句法,就是“使園公擔驚害怕”的意思,至此,深深被一種淒涼愁苦的情調所籠罩。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古人寫詩講究煉字,許多詩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視的詞,這些詞使全詩增*不少。那麼,哪些詞是作者有意錘鍊,用得傳神的呢? 一般說來,有動詞、形容詞、疊韻詞、運用修辭手法的詞、詞*改變的詞、副詞及數量詞。煉字類答題: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有什麼作用?或與其它某字比較提出優劣問題。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怯”字本意膽怯、害怕。(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其表現手法。在風雨不斷地侵凌下,已經開放了的花朵就會飄零,未曾開放的蓓蕾也不會吐蕊,春光就蕭索了,使園公擔驚害怕。(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在這裡既指漂泊異鄉的詩人在春寒未盡時節,對料峭春寒難以忍受的畏懼。也寫出了詩人對朝廷處於風雨飄搖之際的擔憂。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形象和情感。情感的題目,是詩歌的必考的題目之一,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註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海棠不惜胭脂*,*濛濛細雨中”,寫出一個振奮人心的情景來了,不料在這非常惡劣的天氣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風雨中開放,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足見天地之間的生機是扼殺不了的。海棠,在唐宋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名花。因為它非常嬌嫩,有人用它來形容女*的嬌柔,所以詩人對鮮紅的花朵是用“胭脂*”來形容。這樣的花枝,受得了寒鳳冷雨的侵凌嗎?不能不令人擔心。可是,在雨昏雲暗的景*中,卻看到海棠花挺身*,雖然寂寞,但也昂揚,自己的“胭脂*”會被沖刷掉,也毫不可惜。這兩句詩中所流露的心情,是驚訝和喜悅!草木是沒有情感的。它的開花,並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詩人賦與它感情,認為此時此地冒寒開放,表現了一種剛健挺撥,不惜自我犧牲的精神。於是,在“濛濛細雨中”“*”無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這兩句把海棠刻畫得生氣勃勃,正是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情懷。“靖康之難”,對宋朝統治下的漢族*,當時的確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變動。陳與義在流離奔走之中,有著淒涼慷慨的情懷。他的某些詩篇熱情歌頌了民族反侵略戰爭。這首詩雖然是寫的雨中的自然景*,也同樣反映了時代的戰鬥氣息。

【考點定位】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並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註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無限接近,還要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此題注意註釋“此詩作於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當時南宋朝廷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作者幾經逃難,避亂於嶽州(今湖南嶽陽),借居於郡守後園的君子亭,自稱‘園公’”,同時還要抓後兩句的“不惜”“*濛濛細雨中”帶有的情感**的詞句來分析。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