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材料,完成文後各題。昔吾友王昆繩目震川文為膚庸,而張彝嘆則曰:“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據司馬氏之奧矣。”二君皆...

練習題2.59W

問題詳情:

閱讀材料,完成文後各題。昔吾友王昆繩目震川文為膚庸,而張彝嘆則曰:“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據司馬氏之奧矣。”二君皆...

閱讀材料,完成文後各題。

昔吾友王昆繩目震川文為膚庸,而張彝嘆則曰:“是直破八家之樊,而據司馬氏之奧矣。”二君皆知言者,蓋各有見,而特未盡也。震川之文,鄉 曲 應 酬 者 十 六 七 而 又 徇 請 者之 意 襲 常 綴 瑣 雖 欲 大 遠 於 俗 其道 無 由。其發於親舊及人微而語無忌者,蓋多近古之文;至事關天屬,其尤善者,不俟修飾,而情辭並得,使覽者惻然,其氣韻蓋得之子長,故能取法於歐、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選自方苞《書〈歸震川文集〉後》)

19.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4處)

20.文中的“子長”是誰?作為清代“桐城派”散文創始人之一的方苞,與哪兩位合稱“桐城三祖”?

21.根據上文內容,概括作者對歸震川文章的看法。

【回答】

19.鄉曲應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請者之意/襲常綴瑣/雖欲大遠於俗/其道無由。評分建議:斷對一處得1分;多斷一處,倒扣1分,扣到0分為止。

20.司馬遷,姚鼐、劉大櫆(2分;姓名寫對一個,1分。)

21.既承認其“膚庸”(膚淺平庸)的應酬文很多,也讚美其“氣韻”高邁的文章。(答對一點,2分;兩點,3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

19.

試題分析:該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鄉曲應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請者之意襲常綴瑣雖欲大遠於俗其道無由。“十六七”,是說“鄉曲應酬者”因而在“十六七”後斷。“徇……之意”是相對*完整的句子,中間不能斷,應在句後斷。“雖”通常放在句首,前面斷開。“其道無由”相對*,“ 其道”是主語,因此句前斷開。正確斷句為:鄉曲應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請者之意襲常綴瑣雖欲大遠於俗其道無由。“句意為:鄉曲鄰里之間的應酬佔了十分之六七,又要順從請求他寫文章的人的願望,只得襲用常規,寫上些瑣俗的應酬文字,即使想盡量地迴避庸俗言辭,也沒有可行的辦法。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首先牢記一個前提―――領會大意。要通讀全文文段,領會基本意思,在此基礎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與上下文之間的聯絡。斷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標誌*詞語斷句,比如句首發語詞、句尾語氣,對話標誌詞(如曰、雲、語、言、道、白、對、謂等字),抓住了它們,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徑或訣竅。(2)結合章法結構斷句,文言文中常用總說分承或分說總承的寫法,而“分承”或“分說”部分,又多用對稱句式,形成並列、排比。(3)瞭解固定結構斷句,固定結構是文言運用中逐漸形成的凝固的詞與詞之間的搭配關係,每一種固定結構都有其特定的使用範圍,熟悉每種固定結構的常規形式,有助於其前後句子的斷開。這些特點,均有益於斷句。如:“雖”常用於句首,“襲常綴瑣”是對稱結構,兩個動賓片語,中間不能斷,只能前後斷。

20.

試題分析:該題考查文學常識。關於司馬遷和清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作家,這些都是文學史上主要的也是基本的文學常識,不會記錯,但容易寫錯,比如 “姚鼐”的“鼐”“ 劉大櫆”的“櫆”。文學常識面廣量大,考生必須常背常記。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方法總結】識記文學常識有妙招 :1.穿針引線法。零散的文學常識就像是沒有穿好的一大把針,只要有一根線將它們貫串起來,這些文學常識就顯得非常系統了,這根線可以是時間、空間、風格、內容等等。例如記憶*古代文學史,可以以內容為線索,用這條線串起各個朝代文學現象這些針,請看下圖:韻文類:詩經——楚辭——樂府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散文類:尚書——先秦散文——六朝陶淵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詩文三大家(宋濂、劉基、高啟)——明中葉唐宋派(歸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劉大櫆)。2.聯想法。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比如記憶屈原時,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離騷》,又因《離騷》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想到西方浪漫主義三大家:雪萊、雨果、拜倫。這樣舉一而反三觸一而發十,能較系統地記住許多知識。經常這樣記憶,也有利於聯想能力的提高。3.積少成多法。文學常識內容多,涉及面廣,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全部記下來的。比如識記清代“桐城派”可回憶唐宋八大家,明代“唐宋派”等。

21.

試題分析:該題要求根據上文內容,概括作者對歸震川文章的看法。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通讀材料,不難發現,作者對歸有光文章的看法集中在畫線句“鄉曲應酬者十六七而又徇請者之意襲常綴瑣雖欲大遠於俗其道無由。”和後文“其氣韻蓋得之子長,故能取法於歐、曾而少更其形貌耳。”理解文意,加以歸納即可,第一句批評其作品多為應酬之作,膚庸。第二處讚揚其作品有氣韻。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該題雖為歸納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題,但因是文言文,難度又加大一層。答此題,首先要理解文段意思,然後根據要求搜尋答題範圍,加以歸納概括。審清題,有時題目要求用原文中的話回答,有時則要求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時言簡意賅,不必細述更不必描寫,語言表達清晰完整準確,忌模稜兩可。如本題,作者對歸有光的文章有貶有褒,要分開表述,不能混為一談。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