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李濟:*考古學之父這個年輕的*學生在“自撰簡歷”的最後寫道:“要是有機會,還...

練習題5.07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李濟:*考古學之父這個年輕的*學生在“自撰簡歷”的最後寫道:“要是有機會,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李濟:*考古學之父

這個年輕的*學生在“自撰簡歷”的最後寫道:“要是有機會,還想去新疆、青海、*、印度、波斯去刨墳掘墓、斷碑尋古蹟,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來尋繹*人的原始出來。”那一年,他22歲,即將去哈佛攻讀人類學。後來,他果真去“刨墳掘墓尋古蹟”了,只不過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東。

1926年,他主持山西夏縣西*村仰韶文化遺址發掘,成為第一位挖掘考古遺址的*學者。1930年主持濟南龍山鎮城子崖遺址發掘,他讓龍山文化呈現於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已成為*遠古歷史的標誌*術語,許多對考古學一竅不通的人也耳熟能詳。只不過,大多數人對他卻是聞所未聞。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驚世界的河南安陽殷墟發掘,使殷商文化由傳說變為信史,並由此將*的歷史向前推移了數百年。直至今日,它依舊被視為人類文明史上最重大的發掘之一。

在*現代學術史上,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名字――李濟。

我們關於商代的知識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濟給我們劃定的。他領導的安陽殷墟發掘,對20世紀下半葉的*考古學的發展起了決定*的作用。包括*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長夏鼐、*中研院史語所前所長高去尋在內的*考古學界領袖人物,都曾受李濟指導,在安陽接受過考古學訓練。

已故的考古人類學大家張光直以*中研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教授的權威身份,曾對自己的導師李濟做過評價:近60年的歲月裡,一開始作為*考古學之父,隨後又作為*考古學掌門人,他的學術思想一直在*這門學問的發展中佔據支配地位。

如果不將張光直所說的“*學界”縮小為*學界,那麼他的判斷顯然過於樂觀了。李濟在1948年年底隨史語所遷臺,這一選擇很難以優劣論,但其所造成的尷尬局面卻是顯而易見的。

1959年,以《考古》雜誌為代表的大陸考古學界對李濟發起了猛烈的“圍剿”。李濟的兒子李光謨甚至還收藏了當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濟。此後,和許多*上選擇錯誤的著名學者一樣,這個名字逐漸消逝在我們的閱讀視野中。但他曾對1949年後大陸的考古發掘報告提出過嚴厲的批評,認為其中缺乏實際材料,充滿了*術語,對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內容居然都號稱“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貫的標準,這些根本都夠不上考古學。”李光謨對記者感嘆道。

據說,直到後來西安半坡遺址的發掘報告出來以後,李濟對大陸考古學的印象才有所改變,他自己的文章中也開始引用大陸學界的資料。在兒子眼中,李濟相當固執,總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彎的,有時候。”

李濟去世後,人們回憶:“他是一個被上級、同僚、晚輩、學生害怕的人,但他對真心為學的人則給予最大的幫助。”其實豈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簡直就是可惡。*名人李敖就曾寫過文章,稱李濟為“最後一個迷人的學閥”。李濟因固執而獲罪為“學閥”,但饒是刻薄如李敖,也從不否認他身上“迷人”的一面。李濟人生最輝煌的一頁是在殷墟,此後,考古學家和他發掘的遺址天各一方, 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陸的李濟,晚年心中是否牽掛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樣一番滋味?這些問題,由於長期的兩岸阻隔,甚至連李光謨也無法回答,但他說:“1977年,李濟生前最後一本著作是《安陽》,可見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選自《*那些人》,有刪改)

【相關連結】

1949年社會鉅變,*學術一分為二,胡適、錢穆、李濟、傅斯年等一批學人離開大陸,其中不少人在*傳薪播火。自此以後,殊途發展,雖為異流,卻顯同歸之勢。殷墟的不少資料以及李濟在*,使海峽對岸仍有不少學者繼續著對殷墟的研究。這種研究,不僅是學術,還分明包含著對鄉土的牽掛,對故園的思念。《*文明的開始》和《安陽》等學術著作,均為李濟去臺後的心血結晶,可見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學脈所牽、心魄所繫。

10.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李濟原來的夢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尋繹*人的原始出來,後來由於*人的歷史起源於夏商周,所以決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東。

B.如果沒有河南安陽殷墟的發掘,殷商文化難以成為信史;它的成功發掘,使得*的信史又向前推移了數百年。

C.安陽殷墟的發掘對*考古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長夏鼐、*史語所前所長高去尋和考古人類學家張光直,都曾受李濟的指導,在安陽接受過訓練。

D.“如果不將張光直所說的‘*學界’縮小為*學界,那麼他的判斷顯然過於樂觀了”,作者的意思是,李濟的學術影響只限於*學界。

11.文中多處引用了別人評價李濟的話,這些引用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回答。

12.李敖稱李濟是“一個迷人的學閥”,對此你怎樣理解?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回答】

10.B

11.①評價人身份各異,引用不同人對李濟的評價,增強了文章的真實*;②這些評價從側面凸顯了李濟的學術地位和巨大的學術影響;③評價點出了李濟對考古學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④評價展現了李濟正直的人品。(每點1分)

12.他被稱為“學閥”的原因:①他崇高的學術地位。他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遺址的*學者,他的學術思想對*考古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②他獨特的個*。他相當固執,是一個被上級、同僚、晚輩、學生害怕的人,甚至在一些人眼中,簡直就是可惡。他“迷人”的原因:①他傑出的貢獻。先後主持了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以及殷墟的發掘,對*考古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②他的人格力量。對事業充滿熱愛,並一直為此而努力,對真心為學的人會給予最大的幫助;對故園充滿熱愛與眷戀。(每點1分,答滿四點給5分)

【解析】

10.

試題分析:本題綜合考查文章的內容和手法。解答此類題一定要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到原文中找到關鍵句子,然後細細揣摩蘊含在其中的內涵。A 關於去河南、山西和山東的原因,原文並無表述。C張光直沒有在安陽接受過訓練。D這句話是想說李濟去了*之後,他在*考古學界的身份就有些尷尬了,因此說“李濟的學術影響只限於*學界”不準確。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方法:①讀全文,概括主要內容;②抓標題,概括主要內容;③理層次,概括主要內容。第一步:整體感知。藉助人物的經歷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別抓身份的變化。第二步:篩選文中的關鍵資訊。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發表看法,關鍵*的語言最能顯示文章的思想內涵或作者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評價。第三步: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內容,比較其異同。本題的BCA三個選項主要注重對文意及傳主形象的分析,選項的分析偏離了文章的內容。

11.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文中多處引用了別人評價李濟的話,這些引用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回答”,這是考查傳記類文字中,引用的作用。應先找出這些引用的話,明確具體的內容,然後再從引用的作用角度進行答題。比如增強真實*,側面表現人物的地位及影響,表現出人物的精神品質、*格人品等。

【考點定位】分析文字的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實用類文字中引用資料、人物原話或者詩詞的作用如下:引用資料,更好突出人物特點,揭示人物精神面貌;更具有真實*,評價客觀公正。引詩詞,側面烘托和豐富傳主的形象;使傳記作品古樸文雅。引故事,增強文章的活潑*,作品更生動可讀;映襯或者烘托人物形象。引傳主原話(書信、日記等中的文字),應*作者觀點;增強傳記真實感人的力量。點面結合。面(傳主經歷、主要事蹟)的真實與點(細節等)的藝術化處理。本題是引用別人的評價,可以從對人物形象的展示、文章的表達效果方面進行分析。

12.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李敖稱李濟是‘一個迷人的學閥’,對此你怎樣理解?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解答本題,首先要理解這句話的含意,然後到文中篩選與之相關的內容。這句話中主要突出兩點,一是“迷人”,二是“學閥”。學閥的意思是“仗勢把持教育界或學術界的人”,此處顯然是反語,指的是李濟在考古界的學術地位;“迷人”是肯定他的成就和人品,主要表現在他在考古界做出的貢獻,以及他身上表現出的人格魅力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對於篩選資訊題,考生應認真審題,從題幹中找到篩選的依據和方向,比如本題,“李敖稱李濟是‘一個迷人的學閥’,對此你怎樣理解?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這句話中就給出了篩選的方向,即考生應先理解李敖的這句話,抓住“迷人”和“學閥”到文中篩選相關的資訊,然後再進行概括即可。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