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①與一些新興的視覺藝術形式如設計、攝影等相比,書法的審美評價有一個清晰、成熟的標...

練習題1.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①與一些新興的視覺藝術形式如設計、攝影等相比,書法的審美評價有一個清晰、成熟的標...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①與一些新興的視覺藝術形式如設計、攝影等相比,書法的審美評價有一個清晰、成熟的標準和參照系,那就是歷朝歷代經典的書法範本。眾多傳統範本本身存在多元化的風格趨向,並不是每一種風格都適合每一個現代人,只有選擇最符合自身氣質與審美的範本入手,才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理想的書法啟蒙教育,應該是給學習者開列一個由三至五種不同審美型別的範本組成的“帖目”,由學習者根據自身喜好來判斷、選擇一種最契合的風格。與此同時,如果範本的內容本身也是文史經典,能夠引起閱讀和研習的興趣,就更好了。

②還應該認識到,並不是所有的範本都具有通向行書、草書或者其他字型的可能*。如果只是當作修養,傳統所謂的歐、顏、柳、趙都是可取的範本,但如果考慮到學習者日後可能進行*的書法學習與創作,則入手時所選擇的範本就要細加斟酌。當然,即便日後從事*的篆書和隸書創作,楷書和行書的訓練也是必需的基礎和必經的階段。以唐楷而論,如果日後要進入行書及其他字型的學習,則應該考慮在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張旭等書家中選擇,而不宜從歐陽詢、柳公權、薛稷等入手。

③究其原因,是因為虞世南的書法尚在唐楷嚴謹的“法度”形成的早期,一些筆法與晉人楷書更加接近,因此他的楷書與晉人行書的接續更加自然。此外,虞世南尚有摹本《蘭亭序》傳世,學習一段時間其楷書後,過渡至虞摹本《蘭亭序》或者虞世南之甥陸柬之的《文賦》來學習行書都是不錯的選擇。褚遂良亦然。他的楷書靈動飄逸,甚至略有行書的筆意,而褚遂良也有臨本《蘭亭序》傳世,從其楷書轉入此帖也順理成章。顏真卿的楷書和行書俱佳,楷書從顏入手者,學習行書時自當選擇其本人的《祭侄文稿》這“天下第二行書”或是《爭座位帖》等其他刻本,也可不必經過“蘭亭”一路秀美的風格了。

④歐體、柳體則不然。這兩家雖然也有行書法帖傳世,但他們的行書筆畫遲滯、連帶生硬,擺脫不掉楷書的筆法,水準較其楷書大為遜*。儘管從他們的楷書風格來看似乎與《蘭亭序》相類,但我們卻沒有見到歐、柳諸家臨摹的《蘭亭序》,原因或許在於這兩家楷書過多使用提按筆法,強化起筆和收筆處的裝飾*,在章法上講求橫有行、豎成列,是唐人所尚“法度”的頂峰,而這恰恰與行書的品*不符。因此,如果初學者從這兩家入手,很可能停留在唐楷裝飾*的細枝末節上,從而影響日後對於行書特質的把握。

⑤如果說楷書學習是為了通向行書等其他字型,那麼,是不是直接從元以後的一些行書大家,比如趙孟頫、文徵明等人的楷書入手更好?其實不然。書法學習學“流”更應重“源”。如果我們把*書法史比作一條長河,從王羲之、王獻之到褚遂良、顏真卿,這些經典書家及其作品大約相當於這條河流的源頭。從“宋四家”開始,後世無論哪個朝代都要學習這些經典,趙孟頫、文徵明等也不例外,只是他們在傳承的過程中會加入自己的書寫習慣、所在時代的審美風尚等,這些附加在作品之上的因素對於初學者來說很難分辨。因此對於書法史這條長河來說,他們乃至何紹基等清人的作品只是“流”而不是“源”,學習“流”永遠不會超過“流”,而欲想取法乎上,還必須回到“源”中去尋找智慧。

(摘編自祝帥《學書當溯源》)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歷朝歷代經典的書法範本雖然數量眾多,本身存在多元化的風格趨向,但其卻為書法的審美評價提供了一個清晰、成熟的標準和參照系。

B.每一個現代人初學書法時想要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須選擇最符合自身氣質與審美的且內容是能夠引起閱讀和研習的興趣的文史經典的範本。

C.並不是每一種風格都適合每一個現代人,學習者可根據自身喜好,從教育者給開列的不同審美型別的範本組成的“帖目”中選擇一種最適合的使用。

D.學習者如日後能進行*的書法學習與創作,則選擇的入手時範文就要慎重,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範本都具有通向行書、草書或者其它字型的可能*。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以學習唐楷而論,應從虞世南入手,主要是因為虞世南的書法尚在唐楷嚴謹的“法度”形成的早期,沒有筆法的限制。

B.褚遂良的楷書靈動飄逸,甚至略有行書的筆意,也有摹本蘭亭序傳世,初學者從其楷書轉入此貼也順理成章。

C.歐陽詢、柳公權的行書筆畫遲滯、連帶生硬,擺脫不掉楷書的筆法,因此,日後要進入行書及其它字型的學習的人不宜從這兩家入手。

D.歐、柳兩家楷書過多使用提按筆法,強行起筆和手筆處的裝飾*,在章法上講求橫有行、豎成列,這恰恰與行書的品*不符。

6.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直接從元以後的一些行書大家,比如趙孟頫、文徵明等人的楷書入手,然後再通向行書等其它字型,並不是更好的做法。

B.從“宋四家”開始,後世無論哪個朝代都要學習王羲之、王獻之到褚遂良、顏真卿所代表的經典,因為這大約是*書法史這條河流的源頭。

C.由於後代名家在他們的書法中會加入自己的書寫習慣、所在時代的審美風尚等,這就使學習者對其書法中傳承經典的特點難以分辨。

D.對於書法史這條長河來說,學習者要分清“流”和“源”的關係,“源”是基礎,學習者應取法乎上,回到“源”中去尋找智慧。

【回答】

4.B

5.A

6.C

【解析】

4.

【試題分析】選項B中 “且內容是能夠引起閱讀和研習的興趣的文史經典的範本”說法不正確,由第一節最後一句話可知:“文史經典”可能“能夠引起閱讀和研習的興趣”,但不是入選範本的必要條件。本題故意混淆了必要條件。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資訊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B題幹指向的區域在第1段段中和段末,“只有選擇最符合自身氣質與審美的範本入手,才能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範本的內容本身也是文史經典,能夠引起閱讀和研習的興趣,就更好了。”前一句“只有……才……”是一個必要條件句,“選擇最符合自身氣質與審美的範本入手”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必要條件,就是說缺少了這個條件,結果就無法成立。後一句只是指出了“文史經典”有“引起閱讀和研習的興趣”的可能*,但它並不是入選範本的必要條件。

5.

【試題分析】本題A選項說法不正確,原文的表述是“以唐楷而論”而不是題幹中的“以學習唐楷而論”, 原文的表述是“則應該考慮在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張旭等書家中選擇”而不是題幹中所說“應從虞世南入手”,選項A犯了以偏概全、故意漏掉限制詞語錯誤。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歸納和篩選資訊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物件及要求,然後瀏覽選項,之後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並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分析。通過比較原文和題幹可知,此題中“以學習唐楷而論”與原文“以唐楷而論”表義的差別,題幹中“應從虞世南入手”與原文“虞世南等人”表述的內容的不同。這類題目編題者會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別要關注句中限制*的詞語。

6.

【試題分析】選項C偷換概念。從原文看,“使初學者難以分辨”的是“書寫習慣、所在時代的審美風尚等”“這些附加在作品之上的因素”而不是“傳承經典的特點”。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易錯*示】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試題錯誤設定的方式注意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型別,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C是對原文第5段內容的概括,原文 “只是他們在傳承的過程中會加入自己的書寫習慣、所在時代的審美風尚等,這些附加在作品之上的因素對於初學者來說很難分辨”一句中的“這些”指代的是前句中的“自己的書寫習慣、所在時代的審美風尚”,題干將它概括成了“其書法中傳承經典的特點”,選項偷換了概念。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