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後各題。從審美距離到審美視角 高建平①自然欣賞的關鍵,是從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環境;藝...

練習題1.7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後各題。從審美距離到審美視角 高建平①自然欣賞的關鍵,是從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環境;藝...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後各題。

從審美距離到審美視角 

高建平

① 自然欣賞的關鍵,是從自然中感受到美好的生活環境;藝術欣賞的關鍵,是與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所有這一切,都不能離欣賞者太遠。太遠了,與人無關,就無法欣賞。於是,不失去距離,又不能太遠,就成了一門關於距離的學問。

② 對此,布洛提出“距離的二律背反”。有兩種力出現在審美經驗中,一種將人拉向物件,一種將人拉離物件。只有兩種力量維持了一種平衡,審美欣賞才有可能。

③ 將人們吸引向物件的一股力量,就是生活的趣味。對自然的愛好,是從中看見生活、生活的真實體驗和對生活的嚮往。對藝術的愛好,是從中體現出生活中的情感、真實的情感和對情感的嚮往。

④ 但是將人們從物件拉開的那一股力量,則比較難理解。有一種理解,認為過度生活化是危險的。孔夫子提出,君子不黨;英國紳士們*告:保持你的距離。人與人之間要保持距離,過於擠在一起,就激發了低階趣味,滑入到危險的關係之中。還有另一種理解,即認為藝術就是要與生活不一樣。縱觀文學藝術的歷史,有著大量非現實主義——即不是“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來寫作的作品。從神話、童話、民間故事到充滿神奇**的影視動漫作品,用魔幻手法寫作的文學和藝術,都在有意偏離生活。這時,藝術的力量不是像繩子一樣拉著欣賞者,不讓欣賞者滑向危險的生活,而是有一種魔力,將欣賞者帶入到奇幻世界中。像《聊齋志異》《西遊記》《封神演義》那樣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距離,而是具有通過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所造成的特有的美。

⑤ 距離由此取得了新的含義,有了肯定*的力量。它不僅無害,而且成為了藝術*本復。特別是在藝術這個充滿創造*的領域,製造距離又打破距離,從而實現對距離的利用,可以成為一種藝術手段。

⑥ 當然,我們看待這個世界時,並不能設想一下子就能憑空拉開距離。對待大霧,能鎮定自若,並欣賞霧中美景,產生詩情畫意,是由觀看者的藝術修養以及他的全部教養決定的。我們常說,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也是同樣的道理。藝術教會了我們發現美。過去,這種美的視角被理解成一種態度,認為擺出一種態度即可。其實,這與其說是態度,不如說是能力,是一種發現美的能力。

⑦ 這種發現美的能力,是可以通過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來培養的。這是藝術的一個最重要的功能。藝術家通過風景的描繪,增強了人們對風景欣賞的能力。藝術家也通過對生活的描寫,推動著人們從審美的角度來欣賞生活。

⑧ 在美學界,朱光潛常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海邊農夫當別人稱讚他的門前海景美時,常會羞*地轉過身來指著屋後的菜園說:“門前雖然沒有什麼可看,屋後這園菜卻還不差。”有人以此批評朱光潛鄙視勞動*,是剝削階級意識。真的是對朱光潛先生莫大的誤解。

(選自《文史知識》2015年第3期,有刪改)

10.請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述層次。

11.結合文意,說明第⑤段中“它不僅無害,而且成為了藝術*本身”的含義。

12.簡析文末“海邊農夫”例子的內涵和作用。

【回答】

10.首先從自然欣賞和藝術欣賞談到審美中的距離問題;接著由布洛的“距離的二律背反”來談“距離”的新內涵;最後指出審美視角實際上是一種發現美的能力,我們要從審美的角度來欣賞生活。

11.①距離不僅不會妨害審美,還具有肯定*的力量;②可以成為一種積極的藝術手段;③將欣賞者帶入到奇幻世界中,使藝術作品具有通過拉開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而營造出獨特的美。

12.內涵:朱光潛認為,農夫覺得菜園不差而海的美景沒什麼可看,不僅是因為沒有審美的距離,更是由於觀看者的藝術修養以及他的全部教養決定的,農夫無法從審美的角度來欣賞生活。

作用:說明發現美的能力需要藝術教育來培養的觀點,增強說服力。

【解析】

10.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簡要分析本文的論述層次”, 這是考查論述類文字的論*思路。首先明確答題規範,應使用“首先”“然後”“接著”“最後”等詞語;然後看本文大概有幾節,可以分成幾個層次,最後可從文中直接找出相關語句來加以概括即可。本文的標題“從審美距離到審美視角”,這就告訴本文的主要內容“審美距離”“審美視角”;文章第一段由自然欣賞和藝術欣賞引出審美中的距離問題;二三四五這幾段主要來談“距離”的新內涵;六七八這幾段是對審美視角進行闡釋。

【考點定位】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論述類文字的思路,總體上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者說是提出觀點,分析論*,得出結論。從答題思路來說,不外乎三點:第一是緊扣段落入手。雖說段落屬於結構,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第二是劃分段落層次。弄清段落關係,把握結構脈絡。也就是說,將段落歸納成幾個層次,分解成幾個部分。比如本文,一共八段文字,其中第一段是引出“審美距離”,二三四五主要是談“距離”,六七八是對“視角”進行闡釋。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可以按節進行歸納,也可逐段進行概括;將每層層意歸納出來,將每段段意概括出來。如此,前後連線起來,論述思路也就形成了。就答題規範而言,必須注意表述順序,體現出文字的思路;使用承接詞語,表現出文章的脈絡,體現段落之間的關係,表現層次之間的聯絡。在通常情況下,可以表述為: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或者,首先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接著寫什麼,最後寫什麼。總之,要體現思路的承接*,表現脈絡的過程*。

11.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結合文意,說明第⑤段中‘它不僅無害,而且成為了藝術*本身’的含義”,這是考查句子的含意,“它”指的是距離“,“不僅……而且”,這是遞進關係的句子,這句話肯定了距離的作用,結合句子的前後語境分析“距離”的作用,“將欣賞者帶入到奇幻世界中。像《聊齋志異》《西遊記》《封神演義》那樣的神奇故事,所具有的不是否定*距離,而是具有通過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所造成的特有的美”“有了肯定*的力量”“可以成為一種藝術手段”,依據分值分點概括即可。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答題思路上,主要有三點:一是要放入語境。無論是重點詞語,還是關鍵句子,都要放到具體的語境之中。比如本題就應迴歸文字,找到“它不僅無害,而且成為了藝術*本身”這句話。二是要劃出要點。要根據上下文,緊扣重點詞語或關鍵句子,劃出相關的有效資訊。比如“它”“無害”“成為……”。三是要篩選領悟。規範答題,要做到三點:其一是要點題。要緊扣題目,在開頭標出“理解”。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詞語或句子理解如下”。其二是要分條。要分條進行闡述,體現出答題的層次*;要用①②③標示出來,表現出*的條理*。其三是要昇華。或略作總結,讓答題有所提升;或闡述作用,讓解答更加完善。當然,答題還必須簡明扼要,語言精練;大體相當,講究勻稱。

12.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簡析文末‘海邊農夫’例子的內涵和作用”。本題有兩問,一是“海邊農夫”這個例子的內涵,二是這個例子的作用。對於前者,農夫之所以認為“屋後這園菜卻還不差”海景“沒有什麼可看”,是因為觀看者沒有這樣方面的藝術修養,同時他的教養也不足以讓他發現“海景”之美,他只能從實用的角度來欣賞生活,而無法從審美的角度來審美。再結合第七節“這種發現美的能力,是可以通過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來培養的”這句話來分析這一例子的作用。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解答本題,首先應到文中文末“海邊農夫”這一例子,然後分析這一例子中“農夫”與別人的欣賞點不同的原因,最後再分析此處使用該例子的作用,論述類文字中的材料定是為了闡明該段(文)的中心,再結合第七段分析設定材料的目的。解答本題時,要注意朱光潛是從美學的角度來舉海邊農夫這一例子,並非是輕視勞動*。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