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這首明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夜過邵伯湖李東陽蒼蒼霧連空,冉冉月墮水。飄飆雙鬢風,恍惚無定止。輕帆不用楫...

練習題7.16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明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夜過邵伯湖李東陽蒼蒼霧連空,冉冉月墮水。飄飆雙鬢風,恍惚無定止。輕帆不用楫...

閱讀下面這首明代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夜過邵伯湖

李東陽

蒼蒼霧連空,冉冉月墮水。

飄飆雙鬢風,恍惚無定止。

輕帆不用楫,驚浪長在耳。

*湖日浩蕩,行役方未已。

羈棲正愁絕,況乃中夜起

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第一句的“連”字,形象地寫出了邵伯湖夜晚水氣蒸騰與天相接的特點。

B. 三、四句“飄”與“恍惚”對仗工整,體現了近體詩格律謹嚴的特點。

C. “輕帆不用楫”與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表達的乘舟體驗大為不同。

D. 詩歌由眼前景開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寫了夜行邵伯湖時的感受。

2. 詩歌是如何表現羈旅之愁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回答】

1. B    2. ①開頭兩句用湖中夜景的浩大開闊反襯詩人羈旅的孤獨。②中間四句以描寫行程的艱險烘托羈旅之愁。③最後兩句直接抒情,表達對羈旅生活的無限厭倦愁緒。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屬於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採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乾的要求,然後要注意瞭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註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

B 項,“體現了近體詩格律謹嚴的特點”錯。本詩是古體詩,不是近體詩。這首五言古詩在佈局與音調的變化上均與律詩有明顯的不同,可從押韻上面看出不是律詩。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審清楚題乾的要求,然後要回顧詩歌常用的藝術手法,接著分析詩句意思,判斷用到的手法。答題時注意先分析整首詩的手法,再分析具體詩句,按照由大到小的手法來分析。答題時先說術語,再分析運用,最後結合情感分析效果。

“蒼茫霧連空,冉冉月墮水”此寫湖上夜景。邵伯湖北接廣闊的高郵湖,兩個湖到了晚上,水氣蒸騰、擴散,形成茫茫大霧,像是與天相接一般,遼闊無垠,一片灰白。這兩句用湖中夜景的浩大開闊反襯詩人羈旅的孤獨。

“飄翻雙鬢風,恍惚無定止”,這風吹來,恍恍惚惚,不知所起、不知所迄、不知何時方休,這正是湖上風的特*;但休說它“恍惚”,它還真有力量,吹亂了船頭詩人的雙鬢,這還是其小者也。“輕帆不用楫,驚浪長在耳”這才是湖上風八面威風的時候。“不用楫”,是說風太大了,鼓足了船帆,船再也不必靠划槳助行了。既輕快,又驚險。風使船飛駛,船一任風播弄,只聽驚濤駭浪拍擊著船板。“*湖日浩蕩,行役方未已。”詩人由運河至高郵湖、邵伯湖,水面日益寬闊,水勢日益盛大,而行程正處中途,遠遠沒有結束。按理最象越來越開闊,心情也應越來越暢快,可“方未已”三字所表露的卻是對長久棲身他鄉水上的無限厭倦,含有趕快終止這種動盪不安的羈旅生活的企盼。中間四句以描寫行程的艱險烘托羈旅之愁。

末了詩人不禁感慨道:“羈棲正愁絕,況乃中夜起。”這兩句一方面緊扣“夜”,一方面點明“愁”,直接抒情,表達對羈旅生活的無限厭倦愁緒。

【點睛】詩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現手法、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以及修辭手法。描寫手法包括:(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2)聯想和想像 (又叫虛實結合); (3)對比; (4)白描。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誇張、雙關、用典,此外還有設問、反問、 借代、對偶等。表現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等。答題步驟: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知識點:

題型: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