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瓶庵小傳魏禧吳門楓*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稱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謹言之義。或...

練習題2.8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瓶庵小傳魏禧吳門楓*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稱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謹言之義。或...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瓶庵小傳

魏禧

吳門楓*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稱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謹言之義。或曰瓶窄口而廣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廢學,長自力於學,好文墨士,於賢人隱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窮老無所歸者,曰:“於我乎養生送死。”於是士君子皆賢瓶庵。人有急難之日,好行其德。嘗僦小舟,問舟子曰:“幾何錢?”曰數若干,瓶庵曰:“米貴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負販人亦曰瓶庵盛德長者。吳門高士徐枋,難衣食,瓶庵嘗饋遺之,枋不辭。

瓶庵年六十,家人將觴客,瓶庵曰:“吾將歸故鄉,以是費為祖宗祠墓費。吾六十,善病,不於此時一拜先隴①,更何待耶?”於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舊之隴而酹之,不令其子孫知。事竣,力疾遊黃山而後返。裡有事,嘗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僑維揚,會逆閹魏忠賢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閽③。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風也,父嘗刲股以療親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遺子女,並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於是遠近士至吳門者,皆欲爭識瓶庵矣。

識瓶庵者曰,瓶庵姓吳,名傳鼎,禹存其字也,或曰雨岑,蓋徽之休寧人云。瓶庵父,字紹素。

1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⑴“米貴甚,如是,汝安得自活? ”乃增其值。(4分)

⑵ 瓶庵之妹死,有遺子女,並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4分)

15.第Ⅰ卷文言文中,傳主瓶庵具有哪些優秀的道德品質?請簡要概括。(4分)

16.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限劃10處)(5分)

夫 盜 亦 人 也 冠 屨 焉 衣 服 焉 其 所 以 異 者 退 遜 之 心 正 廉 之 節不 常 其 * 耳 視 玉 帛 而 取 之 者 則 曰 牽 於 寒 餓 視 家 國 而 取 之 者 則 曰 救 彼 塗 炭

(選自《羅隱集》)

【回答】

12.C

13.C

14.(1)米價很貴,像這一點錢,你怎能養活自己? 就增加了船錢。(“是”、“安”、 “值”,倒裝句式,各1分;大意1分)

(2)瓶庵的妹妹去世後,留下了子女,(瓶庵)為他們*辦了婚嫁之事,就像對待親生子女一樣。他就是這樣孝敬長輩、友愛同輩的。(“婚嫁”、“出”、“孝友”,省略句,各1分;大意1分)

15.濟貧扶弱;尊奉先人;公平正直;孝悌之義。

16.夫盜亦人也/冠屨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不常其*耳/視玉帛而取之者/則曰牽於寒餓/視家國而取之者/則曰救彼塗炭(《羅隱集》)

【解析】

試題分析:

12.疾:帶病。

13.A.對於/比;B.順承/並列;C.連詞,來;D.代詞,他的/代詞,那。

14.(1)是:指示代詞,這樣。安:疑問副詞,怎麼。值:價值,即船錢。“汝安得自活”是倒裝句式,賓語前置句,應為“汝安得活自”。(2)婚嫁:*辦婚嫁之事。己出:出於自己。孝友:孝敬友愛。“並婚嫁之如己出”省略的主語要補出。

15.要把握傳主瓶庵具有哪些優秀的道德品質,需要在原文中抓有關的事件、語言、細節等。

16.斷句題需要讀懂文段內容,斷句時重點做到一看語氣(詞),二看結構,有了這兩點,就可以得到多數分數了。看語氣,指的是關注語氣詞,語氣詞多屬句末標誌,如本題“焉”“也”,“者”表句中停頓;看結構是指文段中大多有相似甚至相同結構的句子,這些結構的句子應該自然斷開。如本題二三分句結構都是“……焉”,最後四個分句的結構是“視……者/則曰……”。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 B。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 B。理解人物個*特點。本題考查學生斷句能力。

點評:考查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問題,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理解詞語意思。

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看是否翻譯成同一個詞。另外,可藉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在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踩點得分意識,抓關鍵詞句(關鍵詞語、特殊句式)。

傳記作為寫人的藝術,是為了更好地展現傳主的優秀品質和卓越成就,從而對讀者產生積極正面的引導和激勵。對文章重要資訊的篩選、概括文意等,就成了命題者關注的熱點。

【參考譯文】

蘇州楓*市集中,住著一位有道德的人,人們都稱呼他“瓶庵”。有人說,這稱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說話謹慎的意義。有人說,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裝東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時候父親去世,失了學,長大後靠自己奮力學習。他喜歡讀書寫文章的人,對有道德的人、隱士特別尊敬。對朋友中貧窮年老沒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說:“到我這裡來養老送終吧。”所以,講德行的讀書人都稱讚瓶庵。別人遇到急迫患難的事,他總是喜歡幫助人家。瓶庵曾經僱下一隻小船,他問船伕:“船錢多少?”對方回答說多少多少錢。瓶庵聽了說:“米價很貴,像這一點錢,你怎能養活自家?”就增加了船錢。所以,揹負肩挑做買賣的小販也說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長者。蘇州亮節高風之士徐枋,生活困難。瓶庵曾贈送賙濟他,徐枋也不拒絕。

瓶庵六十歲那年,家裡人要請客擺酒為他作壽。瓶庵說:“我將回故鄉去,拿這筆錢做修整祖宗祠堂墳墓的費用吧。我六十歲了,常患病,不趁這個機會去拜一拜先人的墓田,更待何時呢?”於是離開蘇州,回鄉倡議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輩的墳墓,拜望了已故親友的墓田並灑酒祭奠,但不讓自己的子孫們知道。辦完事,他帶病勉力遊覽了黃山,然後返回家中。鄰居間發生了糾紛,常到瓶庵那裡請他評判事非,連服役的百姓、不講道理的士兵都聽他的話。有人說:“瓶庵的父親到揚州寄居時,正趕上反逆的閹黨頭子魏忠賢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權勢威逼欺壓別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給朝廷直言上書,一度處境很危險,後來總算平安無事。”瓶庵很有父親的風格。他的父親曾割下大腿肉為父治病。瓶庵的妹妹去世後,留下了子女,瓶庵為他們*辦了婚嫁之事,就像對待親生子女一樣。他孝敬長輩、友愛同輩,就是這樣,所以無論遠近的人士來到蘇州,都爭先恐後地結識瓶庵。

認識瓶庵的人說,瓶庵姓吳,名傳鼎,禹存是他的表字,也有人說他的表字是雨岑。他大概是安徽休寧縣人。瓶庵的父親,表字紹素。

明辨句讀,是閱讀古文最基本的能力。讀文段,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察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 據修辭(頂真、對稱、反覆),辨句式,可以比較好地斷句。

原文及譯文:

夫盜亦人也,冠屨焉,衣服焉。其所以異者,退遜之心、正廉之節,不常其*耳。視玉帛而取之者,則曰牽於寒餓;視家國而取之者,則曰救彼塗炭。牽於寒餓者,無得而言矣。救彼塗炭者,則宜以百姓心為心。而西劉則曰:“居宜如是”,楚籍則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無退遜之心、正廉之節,蓋以視其靡曼驕崇,然後生其謀耳。為英雄者猶若是,況常人乎?是以峻宇逸遊,不為人所窺者,鮮也。(《羅隱集》)

盜賊也是人,同樣要戴帽穿靴,同樣要穿著衣服。他們與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讓的心與正直不貪的品格,這種美好的本*不能長久保持不變罷了。看見財寶就要竊取的,說我這是出於寒冷飢餓;看見國家就要竊取的,說我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出於寒冷飢餓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說;了拯救百姓困苦的人,應該以百姓的心為心。但是漢高祖劉邦卻說:“我的住室應該象秦皇這樣。”楚霸王項羽也說:“秦皇可以取而代之。”想來他們並不是沒有安分忍讓的心與正直不貪的品格,可能是因為看到了秦皇的奢華尊貴,然後產生了取而居之與取而代之的想法。象他們這樣的英雄尚且如此,何況普通的人呢?所以說高大的宮室與放縱的遊樂,不為人們所羨慕覬覦,那是太少了。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