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文言短文閱讀題(10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22-24題。所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生於...

練習題2.6W

問題詳情:

一、文言短文閱讀題(10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22-24題。所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生於...

一、文言短文閱讀題(10分)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22-24題。

所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其然”。和之生於心,其可見者如此。後之為樂者,文備而實不足。樂師之志,主於中節奏、諧聲律而已。古之樂師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樂成於心然後宣於聲則必有形容以表之故樂有志聲有容。其所以感人深者,不獨出於器而已。

                                              (選自沈括《樂律》,有刪改)

22.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6分)

23.沈括是________(朝代)著名的大學者,他撰寫的筆記體名著是《________》。(2分)

24.作者認為古樂感人的兩點原因是什麼?請簡要概括。(2分)

【回答】

22.古之樂師/皆能通天下之志/故其哀樂成於心/然後宣於聲/則必有形容以表之/故樂有志/聲有容(每處1分)

23.北宋(宋)(1分) 夢溪筆談(1分)

24.出於古樂器,古樂師心有哀樂。(2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所說的“手舞足蹈,他自己是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的”這種與音樂的應和是發自內心的,手舞足蹈是能讓人看到的形象。後世作樂的人,形式技巧是完備的但其內涵不足。樂師的追求主要在於符合內心節奏聲律協調罷了。而上古的樂師都能通徹天下情勢,所以那種音樂是先形成在內心,之後再用適合的聲音表達出來,這樣一來必然有與之自然適合的表演形式來表達。所以說音樂是有追求的,聲音是有內涵的。音樂之能深深感動人的原因,不僅僅是樂器產生的和聲罷了。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