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①今天,學界有一些年輕的朋友以為*古代沒有學術規範,所以我們沒有學術規範的傳統...

練習題2.89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①今天,學界有一些年輕的朋友以為*古代沒有學術規範,所以我們沒有學術規範的傳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

①今天,學界有一些年輕的朋友以為*古代沒有學術規範,所以我們沒有學術規範的傳統,只能從西方引進。這種看法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之所以有這種看法,是沒有認識到學術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差異,*古代的學術規範與當今學術規範存在著很大不同,不少今天已經習以為常的規範當時還不存在。

②比如,由於書籍的流傳相當困難,特別是在印刷術普及以前,古代學人對前人的著作或研究成果往往只能依靠記憶和背誦,所以他們在引用前人著作或別人的成果時常常無法逐字逐句地直接引用,而只能取其大意,一般都是間接引用。他們大多不習慣註明出處,往往將前人的話與自己的話混在一起,或者完全按自己的意思改寫了。

③又如,古人為了做學問或學習的方便,經常將從看到的書籍和資料中摘錄出的有用內容分門別類編為類書。這些類書,有的是為自己用的,有的是為別人編的,或者是奉皇帝命令用公費開館編纂的。很多類書的資料來源和引文都不註明出處,除了一些現成的詩文或整段資料有時會提一下作者或書名外,一般就按內容編入不同的類別。但要知道,這種類書的編纂,無論是因公還是因私,都不會有什麼著作權,更拿不到稿費,只要編得質量高,就會博得“嘉惠學林”的讚譽,就是被引用的人也不以為忤,而只著眼於知識的傳播。

④古代還有一種故意作偽的現象,將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假託為古代或當代名人的作品,如先秦的不少作品都冠以周公、孔子之名。但除了極少數人是出於*或經濟目的外,這類作偽者大多是很可憐的。因為無勢無名,即使他們的作品很有價值也無法流傳,而一旦託名於古代聖賢或當代名流,就有可能被刻成碑,印成書,傳誦一時,流傳千古。儘管絕大多數真正的作者依然默默無聞,但他們的自我價值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實現。

⑤然而,這些並不意味著*古代沒有學術規範,相反,在一些重大的學術問題上,從先秦開始就存在著嚴格的規範。例如儒家典籍和學說的傳承與解釋,自從在漢代儒術成為學術研究的主要物件以來,不僅流派分明,次序嚴密,而且任何注或疏都署明作者,原文與註釋、註釋者和傳播者絕不相混。在《漢書·儒林傳》中,對儒家不同流派的傳承過程和人物有明確的記載。一些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也有這樣的傳統,如給《史記》《漢書》作註釋的學者代有其人,但對有價值的註釋,後世學者無不尊重作者的署名,即使有些作者名不見經傳,也都一一註明。

⑥由此可見,*並不缺少學術規範的傳統,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繼承這樣的傳統,建立起適應現代學術發展需要的新規範。20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的學術規範面臨著新的挑戰,但由於歷史的原因,*的學者能夠平等地、自主地考慮如何適應*學術規範的時間並不長,很多問題自然還來不及解決。實際上,*的傳統學術規範與西方及*通行的學術規範之間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所不同的只是具體做法、方式和程度。(摘編自葛劍雄《*古代也有“學術規範”》)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學術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固有特點,導致一種錯誤認識,即*學術缺少規範的傳統,只能從西方引進。

B.古人引用他人著作或成果時取其大意,間接引用,甚至按照自己意思改寫,這些慣常做法,與當時書籍流傳困難的情況關係密切。

C.古人編纂的類書,除了某些現成詩文或整段資料偶爾會提及作者或書名外,大多不註明資料來源和引文的出處。

D.古代類書的編纂是為了做學問或學習的方便,沒有著作權和稿酬,只要編得質量高就會博得“嘉惠學林”的讚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古人不規範地借鑑前人成果,甚至將自己的作品假託為名人之作,但這些現象並不意味著*古代就沒有學術規範。

B.自先秦以來,儒家典籍和學說的傳承與解釋,流派分明,次序嚴密,原文與註釋、註釋者和傳播者絕不相混。

C.如何繼承*的學術規範傳統,建立起適應現代學術發展需要的新規範,這是今天我們面臨著的新挑戰。

D.*的傳統學術規範與西方及*通行的學術規範之間沒有根本差異,只是具體做法、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的學術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各方面與現代社會有明顯差異,很多今天習以為常的學術規範當時還沒有出現。

B.作者引用《漢書·儒林傳》明確記載儒家不同流派的傳承過程和人物這一史實,旨在肯定班固等人對傳播儒家學說的貢獻。

C.古代很多作者無名無勢,但只要託名古代聖賢或同代名流,就有可能使得自己的作品流傳後世,進而體現自我價值。

D.*雖然並不缺少學術規範的傳統,但在*化的今天,我們依然要學習借鑑外國的學術規範,以便更好地與*接軌。

【回答】

4.A

5.B

6.B

【解析】

4.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資訊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將選項分別帶入文字進行比較分析,A項,由第一段內容可知,在轉述時,將認識主客體顛倒(或主客觀因素倒置)。人們認為“*學術缺少規範的傳統”,“是沒有認識到學術環境和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的差異,*古代的學術規範與當今學術規範存在著很大不同”。所以選A。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5.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資訊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對文字內容的感知與理解,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內容的細微差別,B項中的“自先秦以來”的時間概念出錯,可根據第五段原文是“自從在漢代儒術成為學術研究的主要物件以來”。所以選B。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段,然後根據文段中作者的觀點,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作者觀點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取捨,B項中的“旨在肯定班固等人對傳播儒家學說的貢獻”的分析和推斷錯誤,由第五段可知,作者引用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自從在漢代儒術成為學術研究的主要物件以來,不僅流派分明,次序嚴密,而且任何注或疏都署明作者,原文與註釋、註釋者和傳播者絕不相混”。所以選B。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