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練習。在湖北省雲夢縣城關睡虎地11號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簡,其中一部分竹簡上記錄的是秦...

練習題3.1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練習。在湖北省雲夢縣城關睡虎地11號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簡,其中一部分竹簡上記錄的是秦...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練習。

在湖北省雲夢縣城關睡虎地11號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簡,其中一部分竹簡上記錄的是秦國的法律,後整理出了《秦律*種》。“環保條款”記錄在其中的《田律》上,這部法律因此被看成是*最早的“環保法”。《田律》中,除了前代規定的春季不準亂砍亂伐外,還有多條環保規定。其中有兩條內容很新鮮,一是,規定不得堵塞河道,即“雍堤水”;二是,不是夏季不準焚燒草木灰當肥料。即 “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特別是最後一條,可以避免大氣汙染,減輕霧霾天氣。雲夢秦簡的《法律答問》中還提到,《秦律》規定,東方六國的人到秦國來,入秦時必須用火薰其車上的衡軛。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官方的解釋是:如果來人不處治馬身上的寄生蟲,蟲子附著在車的衡軛或駕馬的繩索上,就會被帶到秦國來,所以必須用火來薰。這簡直就是現代海關衛生檢疫的雛形,環保的意圖十分明顯。

戰國時期趙國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了“環保治國”理念。《荀子·王制》中裡專門談及為王之道:“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荀子將這種環保要求稱為“聖王之制也”。比荀子早約四百年的齊國上卿管仲在任時倡導環保治國,稱“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他根據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不同環保要求,提出過環保“四禁”概念。據《管子雜篇》所記,其中“春禁”是:“無殺伐,無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斬大山,行大火,誅大臣,收谷賦。”管仲這種環保觀,不只提出了環保問題,還考慮到了民生。這種治國理念相當科學,齊國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與此不無關係。

從史書記載來看,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部”就誕生在*。據清黃本驥編纂的《歷代職官表》記載,*古代早期的環保部叫“虞”。“虞”,既是機構名,又是官銜,其很大一部分職能與今天的環保部相同,但所管理的範圍更大,山、林、川、澤的保護與治理,都是“虞”的職責。周代“環保部”編制更大,被進一步細化為山虞、川衡、林衡、澤虞等四個平行部門,“虞”是山林川澤資源保護的監督機構“衡”是山林川澤資源保護的執行。這四個機構統統歸“地官司徒”領導。其中,山虞的地位最高,美國學者埃克霍姆稱之是世界上最早的“山林局”。秦漢時虞被“少府”替代,到三國之後,又恢復了“虞官”。唐、宋、明、清諸時期,朝廷均設有虞衡司,此司即“虞部”,屬於最大“*部委”工部的下屬機構。

*古代環保法令多以詔令、禮、律、禁令等形式下達。在古代,如果有不環保的行為或違反“環保法”的,都要受到處罰。西周時期周文王的“伐崇令”規定“令毋殺人,毋壞屋,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齊國的懲治條款比“伐崇令”更為嚴厲。《管子·地數》中說:“有動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斷;右足入,右足斷。”這種為保護環境而剁斷肢體的殘酷懲罰,早在殷商時期已出現。《韓非子·內儲說》有這樣的記載,“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進入封建社會後,歷代對違反“環保法”者同樣也不輕饒。如在唐、宋兩代,隨便燒荒者一旦被抓到,要被判處古代五刑中的笞刑——“笞五十”;“伐毀樹木”的,則以偷盜罪論處。歷代在保護水源方面的規定也很多,如唐宋法律上都有規定,“有穿穴垣牆以出穢汙之物於街巷,杖六十。”

(摘編自《我國古代已有“環保法”》)

4.下列關於原文第一、二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律*種》是根據雲夢出土的竹簡上記錄的秦國法律整理出來的,其中有環保條款的記錄,因此這部法律被看成是*最早的“環保法”。

B.《秦律*種》中保留了前代春秋不準亂砍濫伐的規定,還新增了不能堵塞河道的規定,為避免汙染,規定除夏季外不準焚燒草木灰當肥料。

C.《荀子·王制》中談及的為王之道強調在草木開花結果的時候,不能入山砍伐樹木,不能破壞草木生長,這一要求體現了“環保治國”的理念。

D.齊國上卿管仲的環保觀不僅提出了環保問題,還關注了民生,這從他根據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不同環保要求所提出的環保“四禁”可以看出。

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秦律》規定,齊、趙等國的人入秦時需用火薰汽車上的衡軛,以防帶入寄生蟲,此舉措有衛生檢疫的意味。

B.管仲認為君王、百姓等都應該遵守環保要求,齊國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與他先進的環保治國理念有關。

C.西周時期,若有人違犯了周文王頒佈的“伐崇令”,“地官司徒”應將此人交由他的下屬部門山虞欲來處治。

D.《 韓非子·內儲說》中的記載,說明為保護環境而剁斷肢體堅絕不輕饒的殘酷懲罰,早在殷商時期就已出現。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對隨便燒荒,伐毀樹木,亂倒汙水等行為,都一一列出,嚴厲禁止並給予不同的懲罰,可見唐代的環保法律條文已經較為詳盡。

B.西周時期澤虞負責管理山林川澤,澤虞制定的種種環保條款對當時生態環境的保護,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當今仍具有現實意義。

C.世界上最早的環保部“虞”在周以前已經出現,秦漢時稱少府,唐宋明清時期,為虞衡司,不同時期名稱會有一些變化,但職能大體上相同。

D.對不環保行為或違犯“環保法”的人加以懲治,這有助於保障廣大民眾的長遠利益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古代法律對今人的啟示。

【回答】

4.A

5.C

6.B

【解析】

試題分析:

4.A.“《秦律*種》被看成是*最早的‘環保法’”理解錯誤。依據原文,被看成是*最早的“環保法”的應為《田律》,而不是《秦律*種》。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5.C項山虞所轄當為山林之事,而“伐崇令”所言不侷限於山林之事。介於是山林川澤資源保護的監督機構,而不是執行機構。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B項西周時期澤虞負責創作,山虞負責山林,都表述過於絕對;澤虞制定了種種環保條款不一定人具有現實意義。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