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文言文閱讀,回答4---7題(19分)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審言生閒,閒生甫。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

練習題9.27K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閱讀,回答4---7題(19分)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審言生閒,閒生甫。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

(一)文言文閱讀,回答4---7題(19分)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審言生閒,閒生甫。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詔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率府胄曹參*。數上賦頌,高自稱道,且言:“先臣(祖)(杜)恕、(杜)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到)審言以文章顯。臣賴緒業,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竊恐轉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若令執先臣故事,拔泥塗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先鳴數子(諸子),至沉鬱頓挫,隨時敏給,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鳳翔(地名),上謁,拜左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琯時敗兵,又以琴客董廷蘭之故罷相,甫上疏言:“罪細(小),不宜免大臣。”帝怒,詔三司雜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帝解,不復問。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關輔飢,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拾橡慄自給。流落劍南,營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召補京兆功曹參*,不至。會嚴武節度劍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詣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冠,而*褊躁傲誕,常醉登武床,瞪視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中銜之。一日,欲殺甫,集吏於門,武將出,冠鉤於簾者三。左右走報其母,力救得止。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大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遊嶽祠,大水暴至,涉(經歷)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為設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數嘗寇亂,挺節無所汙。為歌詩,情不忘君,人皆憐之。墳在岳陽。有集六十卷,今傳。 (節選自《唐才子傳·卷第二》)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自七歲屬辭           屬:寫作  

B.會祿山亂,天子入蜀    會:恰逢

    C.伏惟天子哀憐之        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對上陳述時的表敬之辭

 D.陛下其忍棄之          其:代詞,那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

B.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

C.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

D.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杜甫是杜審言的孫子,年輕的時候家裡貧困不能養活自己,在吳、越、齊、趙等地漂泊。後來考進士落榜,困居在長安。

B. 杜甫多次獻上賦頌,抬高自己,陳述自己重*祖上舊業的願望。恰逢安史之亂,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後來杜甫身穿破舊衣衫想要從鄜州投奔玄宗所在之地,被叛*俘獲。

C. 杜甫的*格急躁,氣量狹小,又傲慢放肆,經常對嚴武無禮,嚴武為此心中懷恨。有一次嚴武想殺掉杜甫,因為嚴武母親盡力阻止,此事才算罷休。

D. 杜甫曠達不拘禮俗,又不自我約束檢點,喜歡談論天下大事,誇誇其談。他與李白齊名,當時稱為“李杜”。杜甫多次身經叛亂,但能堅守節*,沒有汙點。

7.翻譯 (10分)

(1) 與房琯為布衣交,琯時敗兵,又以琴客董廷蘭之故罷相

                                                                      

(2) 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詣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冠

                                                                      

【回答】

D【點撥】其:語氣詞,難道

C   6、B【點撥】(杜甫後來從鄜州投奔的是肅宗,不是玄宗)

【*】(1) 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時的朋友,房官當時打了敗仗,又因(窩藏)琴師董廷蘭之故被撤了宰相職。

【*】(2)嚴武因為自家與杜甫家是世代交誼,就對待杜甫十分友好,親自來到杜甫家中,而杜甫去見嚴武,有時連帽子都不戴。

【譯文】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審言生杜閒,杜閒生杜甫。杜甫年輕時家貧不能維持生活,就漂泊在吳、越、齊、趙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謁見他。杜甫考進士考落榜,困處長安城中。天寶十三載,玄宗到太清宮朝獻,祭祀宗廟,併到郊外祭天,杜甫獻上賦頌三篇,皇上覺得他很有才能,就讓他在集賢院待詔,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為河西縣尉,尚未到職,又改授右衛率府胄曹參*。杜甫多次獻上賦頌,稱揚自己,並且說:“從先臣杜恕、杜預以來,我家傳承儒業保持官職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審言時,以文章稱顯於世。我依靠祖宗所傳的事業,從七歲起開始作詩,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蓋身體,常依靠別人才有飯吃。暗想恐怕早晚棄屍山谷,伏拜懇請天子哀憐我。如果能讓我*祖先的舊業,把我從長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脫出來,那麼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揚六經,超過諸子,至於深沉蘊積、抑揚有致,順應時勢、思維敏捷,達到揚雄、枚皋的水平是沒有問題的。有這樣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棄嗎!”恰逢安祿山叛亂,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難。肅宗即位後,杜甫身穿破舊衣衫,從鄜州想要投肅宗所在之地,被叛*俘獲。

至德二年,杜甫逃到鳳翔,呈上名貼,被任命為左拾遺。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時的朋友,房官當時打了敗仗,又因窩藏琴師董廷蘭之故被撤了宰相職,杜甫呈上奏章說:“罪行輕微,不應該免去大臣的職務。”肅宗太怒,下旨讓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張鎬說:“杜甫要是拿來頂罪,就不會有人再提意見了。”肅宗才平息了怒氣,不再追究。當時叛*到處搶掠,杜甫的家人寄居在鄜州,長年生活貧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餓死了,於是朝廷允許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後來杜甫隨朝廷遷回京城,叉出京任華州司功參*。關中和長安隨處鬧饑荒,杜甫就棄官離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為生。後來流落到劍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營建草堂居住。

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參*,他沒有到職。恰逢嚴武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嚴武第二次任劍南節度使時,上表推薦杜甫為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銜。嚴武因為自家與杜甫是世代交誼,就對杜甫十分優待,親自來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見嚴武,有時連頭巾也不戴。杜甫的*格急躁,氣量狹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後站到嚴武的床上,瞪圓了眼睛看著嚴武說:“嚴挺之竟然有這麼個兒子。”嚴武為此心中懷恨。有一天,他想殺掉杜甫,就在門口召集官吏,嚴武正要出門,他的帽子被門簾鉤住了三次,旁邊的人跑去報告嚴武的母親,他母親盡力阻止此事才算罷休。崔旰等人內亂時,杜甫往來於梓州、夔州之間。大曆年間,杜甫出了瞿塘峽,又從長*溯流而上到沅*、湘*,以便去登南嶽衡山。於是暫住耒陽,遊覽南嶽廟,突然發大水,十多天找不到東西吃,耒陽縣令備船來迎接,才得回來。縣令為他擺設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歲。

杜甫曠達不拘禮俗,又不自我約束檢點,喜歡談論天下大事,調子雖高卻不切實際。他與李白齊名,當時稱為“李杜”。杜甫多次身經叛亂,堅守節*,沒有汙點。他所作的詩歌,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們都很同情他。杜甫的墓在岳陽。他有集六十卷,都流傳到今天。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