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文藝評論史上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評論樣式——“評點”。“評點”始於唐,興於宋,成...

練習題1.23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文藝評論史上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評論樣式——“評點”。“評點”始於唐,興於宋,成...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

*文藝評論史上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評論樣式——“評點”。“評點”始於唐,興於宋,成於明。金聖嘆評點《水滸傳》、李卓吾評點《西遊記》、張竹坡評點《金瓶梅》、脂硯齋評點《紅樓夢》等等,都是“評點體”文藝評論的代表作品。時至晚清,受西方傳入的哲學、美學和文學思想等的影響,新派文藝批評家們崛起,“評點”的地位不再突出,用論文的形式來評論文藝作品逐漸成為更多人的選擇,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就是個中代表。兩種方式各有所長,就好比在《紅樓夢》的評論史上王國維和脂硯齋無法互相取代一樣。

綜合、直觀、凝練,是“評點體”的主要特徵。無論是金聖嘆評水滸,還是脂硯齋評紅樓,時而把目光聚焦於作品本身,剖析其藝術特*,時而論及作者及其所處的時代,揭示作品背後的社會文化環境,所使用的語言自成特*,三言兩語、簡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會心一笑。而且,“評點體”緊貼文字展開,既是對原作的再創造又和原作融為一體,為作品經典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評點”既提升閱讀快感,又促進對作品的理解,具有獨特的價值。

不過,傳統意義上的“評點”其外在形態是用筆寫下的語句,必須依存於以文字為載體的原作。隨著歷史進入近現代,視聽藝術蓬勃發展,“評點”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但歷史總是呈螺旋式上升,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增強了文藝的互動*,使文藝作品線上觀看和即時評論成為可能。現在,“*幕”又來了,評論者對作品的評點可以藉助網路工具,如子*般密集、快速地呈現在螢幕上,這也是“*幕”得名的由來。於是,評論的互動*和即時*進一步增強,評論和作品文字的融合度也進一步提高。對此,輿論反映喜憂參半。喜的是“*幕”的出現,提高了欣賞者和消費者在藝術活動中的主體*;憂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壞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藝術欣賞的完整*。

新事物總是讓人歡喜讓人愁,因為它的出現打亂了現有的秩序,難免給人造成心理不適。面對新事物,人們也總是會習慣*地和舊事物做比較,但新事物和舊事物的孰優孰劣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很多所謂“優”不過是“看順了眼”,或說成自然了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捕捉新事物預示的變革方向。“*幕”確實創造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條件,使傳統的“評點體”文藝評論有可能在視聽化、網路化條件下“滿血”復活。或許,當下我們對眼前飛來飛去的“評論”還不太習慣甚至有點頭暈目眩,但請不要急於閉上雙眼,因為那會讓你錯過美麗的風景。時代變革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呈加速度向前推進,幾年前還對“看豆”(kindle閱讀器)閱讀很不習慣的人,今天卻已手不釋“豆”了。所以,不妨讓子*繼續飛一會兒吧。

既然問題不在文藝欣賞的習慣,那麼,問題在哪裡呢?這就要說到金聖嘆了。面對“*幕”的襲來,我們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尋找或培養現時代的“金聖嘆”,也就是適應文藝視聽化、網路化和評論互動化、即時化這一新格局的批評家。“*幕”是從網際網路的母體中誕生的,*幕時代的“金聖嘆”同樣也將在網際網路中孕育。事實上,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織成的網路文藝世界中,已經活躍著不少網路文藝評論家了,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金聖嘆”,他們目光銳利、思路敏捷,對藝術有著良好的感知力和鑑賞力,使用的語言短小精悍、活潑清新,適合網際網路傳播特*。有的時候,他們一條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對文藝創作者和欣賞者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此外,不少*幕時代的“金聖嘆”們還承擔著“文化搬運工”的使命,把學院派、理論化的文藝評論轉化為大眾願意聽、聽得懂的格言*句,讓評論者與創作者的對話更加直接,評論者對欣賞者的引導更加有效,進而使評論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藝創作生產、欣賞消費、傳播反饋的全鏈條之中。

可以預計,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達及其與藝術的進一步融合,“*幕”還會得到更深刻的發展,而其發展路徑大體上有兩大走向。一是“*幕”介入的領域進一步拓展,也就是說,“*幕”的使用或許會逐漸從影視擴充套件到戲劇、曲藝等藝術門類,尤其是相聲、二人轉這些本身就具有強烈互動*的藝術門類,可能會較早地與“*幕”結緣。二是“*幕”向“平臺”的迴歸。“*幕”說到底是一種技術,真正有價值的是技術承載的內容。隨著網際網路市場的自我“提純”機制作用的發揮,*幕技術的發展,以及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的介入,精*的評論將凸顯出來,無意義的“吐槽”將失去市場,評論整體質量不斷提高,人們會把焦點從這個新平臺本身轉移到平臺上高水平的評論。最後,*幕也許就會成為文藝作品經典化的重要臺階。經過時間的積澱,那些耐人品味的評論將沉澱下來,與原作一起成就網路時代的藝術新經典。到那時,人們可以選擇欣賞作品的“原版”或“*幕版”,如果你選擇了後者,那麼就可以藉助特殊的視聽裝置,一邊欣賞作品,一邊咀嚼評論家的點評,並與其他的欣賞者互相交流,而文藝評論對作品、作者、欣賞者乃至社會的意義也將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選自《*藝術報》,作者:胡一峰。略有刪改)

7.下列關於*文藝評論史上的“評點”這一評論樣式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評點”是*文藝評論史上的一種非常獨特的評論樣式,綜合、直觀、凝練是它的主要特徵,在西方文化傳入之前,它對我國讀者影響較大。

B.“評點”既能關注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藝術特*,又能分析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以及文化環境,這些都對讀者理解作品有幫助。

C.“評點”的語言自成特*,大多較為簡短,往往三言兩語卻能切中肯綮,睿智幽默,犀利又獨到,能夠發人深省或引人會心一笑。

D.“評點”以原著為載體,是對原著的一種再創造,又與原著融為一體,使得它所評論的作品成為經典,如金聖嘆評點《水滸傳》等。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幕”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是網路時代的一種評論方式,有了它,文藝作品線上觀看和即時評論成為可能。

B.“*幕”可以加強評論的互動*和評論的即時*,提高評論和作品文字的融合度,提高觀賞者在藝術活動中的主體*。

C.“*幕”有利有弊,“*幕”的不當使用會破壞作品本身的美感或影響藝術觀賞的完整*,這是值得人們關注的問題。

D.“*幕”與傳統的“評點”頗為相似,“*幕”的流行使傳統的“評點體”有可能在視聽化、網路化條件下得到復活。

9.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適應文藝視聽化、網路化和評論互動化、即時化這一新格局的文藝批評家,也可以被稱作現時代的“金聖嘆”。

B.*幕時代的“金聖嘆”們可以使*化的文藝評論走近大眾,促進藝術活動參與者之間的交流,他們的角*就像是“文化搬運工”。

C.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幕”或許會優先與相聲、二人轉這樣一些有強烈互動*的藝術門類結緣,進而與藝術實現融合。

D.“*幕”的健康發展,既有賴於技術本身的發展和網際網路市場的自我“提純”機制,也需要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的介入。

【回答】

7.D

8.A

9.C

【解析】

7.

試題分析:誇大了評點的作用。原文是“為作品經典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幹一般是“下列關於……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定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

8.

試題分析:“有了它,文藝作品線上觀看和即時評論成為可能”錯誤,偷換概念。根據原文,使線上觀看成為可能的是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往往要對原文資訊進行綜合梳理。從文章中辨別、篩選並整合重要的資訊,必須在閱讀時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內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內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識,對重要概念和知識的解釋和闡述,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等。

9.

試題分析:倒因為果。據原文,“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達及其與藝術的進一步融合”,“*幕”會得到更深刻的發展,前二者是*幕深刻發展的條件,所以“進而與藝術實現融合”有誤。而且原文的“進一步融合”說明*幕早就與藝術融合了,並非自與相聲等結緣才開始融合。

【考點定位】整合文中的資訊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C級。

【技巧點撥】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以“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定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型別,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