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9分)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9分)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9分)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年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取勝,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鋒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蓋失強援 蓋:因為。                           B 暴秦之慾無厭 厭:討厭。

C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D後秦擊趙者再 再:兩次。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完全不正確的一項是(  )

①破滅之道也(規律)  ②率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戰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們的)

⑤諸侯之所亡(滅亡)  ⑥以有尺寸之地(才,從而)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17.對第二段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諸侯割地賂秦而造成雙方土地消長的鮮明對比,*了“賂”的損失遠遠超過戰爭的損失。

B.割地賂秦不但不可能換來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長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實力,造成顛覆的下場。

C.將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說明賂秦的危害。

D.這一段以駢文的排比句和對偶句為主,又簡雜一些散句,語言顯得既有氣勢又有變化。

18.翻譯文中劃線句:(10分)

①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②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回答】

【*】

15.B

16.A

17.D

18.(1)治理國家的一國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積威所脅迫啊!(2)況且燕趙是處在秦(把別國)消滅得差不多的時侯,可以說是智謀和力量(變得)勢孤力弱、處境危急,戰敗而亡國,實在是不得已的。

【解析】

15.

試題分析:在文言文閱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B項解釋不正確,由原文下句“奉之彌繁,”可知“厭”應為“滿足”。所以選B。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可結合上下文具體的語境判斷。①句中“道”為“原因,途徑”的意思;③句中“固”為“本來”的意思;⑤句中“亡”為“丟失,失去”的意思。所以選A。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7.

試題分析:先概述第二段內容,再將選項與該段內容進行比較做出判斷取捨。D項,“以駢文的排比句和對偶句為主,又簡雜一些散句”表述不正確,應為“以散文為主,簡雜駢句。”所以選D。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8.

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使 是使動用法。 為國是治國 劫就是脅迫的意思、之、革、智、力、亡、已。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