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1)也。貧與殘,是人之所惡...

練習題7.78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1)也。貧與殘,是人之所惡...

閱讀下面《論語》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1)也。貧與殘,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2)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論語·里仁》)

註釋:(1)處:處在、居處。(2)造次:倉促之間。

403.“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本句中的“其道”指什麼?全段表達了孔子的什麼思想?

404.“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楊伯峻《論語譯註》認為,“得之”應改為“去之”;也有學者認為,“不以其道得之”的“不”字應刪去。請根據以上兩種不同解讀,分別解釋句意。

【回答】

403.“其道”指仁或仁道。全段表達了君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離開仁的思想。

404.根據第一種解讀,句意為:不是通過仁道脫離貧賤,那麼就不離開貧賤。根據第二種解讀,句意為:因行仁道而陷入貧賤,那麼就不離開貧賤。

【分析】

403.

本題考查文章內容和觀點的把握。對於詞語的理解要結合上下文語境。對於觀點的把握要在理解選段的基礎上,結合對孔子及其思想的瞭解來把握。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這一段內容,似乎孔子主張人們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並非如此。任何人都不會甘願過貧窮困頓、流離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貴安逸。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這種觀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這一章值得我們仔細推敲。

404.

本題考查對句意的理解。對於古文的理解,學者們見仁見智。題幹提出了兩種解讀,考生首先要明確這兩種理解各是從什麼角度解釋的,而且要明白解讀的實質、核心應該是一樣的。學生據此寫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注意每種理解要符合觀點。

譯文: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麼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

知識點:*古代文學 春秋

題型:名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