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21.(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骨文“男”的寫法)男,丈夫也。從田,從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

練習題1.12W

問題詳情:

21.(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1.(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骨文“男”的寫法)男,丈夫也。從田,從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骨文“男”的寫法)男,丈夫也。從田,從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東漢《說文解字》

材料二  (商)鞅以三晉地狹人貧,秦地廣人寡,故草不盡墾,地利不盡出。於是誘三晉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務本於內,而使秦人應敵於外。故廢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數年之間,國富兵強,天下無敵。         

——《通典·食貨》

材料三  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狹,民人眾,世不中兵革,故其齒日益繁,地瘠薄,不給於耕,故其俗纖儉習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則十一在內,十九在外。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61《贈程君五十敘》

新安土磽狹,田蓄少,人庶仰賈而食,即閥鬩家不憚為賈。

——《唐荊川文集》卷15《程少君行狀》  

材料四  不可否認,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我國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以及對我國經濟改革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大包乾、承包制改革之後,農村小農經濟日益狹小,根本談不上規模經濟。不僅如此,原有集體經濟也被削弱了,集體財產被分掉了,無法行使協調服務職能,使農業沒能向*化、社會化和農工商一體化轉變……*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實現規模經營,應將農業中的大量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阻止土地經營規模不斷萎縮,最終使我國的農業實現規模經營。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研究30年回顧》

(1)據材料一,概括*古代與之相對應的經濟形態的基本特點。(2分)

(2)據材料二分析當時秦國呈現了怎樣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決這對矛盾的?(3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國古代哪一時期何種經濟現象?根據材料指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4分)

(4)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針對材料所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存在的問題,試從人地矛盾的角度指出解決的出路。(3分)

【回答】

【*】(1)特點:一家一戶、精耕細作、自給自足。(任意兩點得2分)

(2)矛盾:秦國“地廣人寡”(人少地多)。(1分)解決:以田宅招三晉之人入秦務農;廢井田、開阡陌。(2分)

(3)明清時期,商幫的出現。(2分)原因:遠離戰亂,地少人多;土地貧瘠,產出少。(2分)

(4)出路: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規模經營;勞動力轉移(一體化);城鎮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答3點3分)(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解析】

試題分析:(1)據材料一“男,丈夫也。從田,從力。言男用力於田也”,結合所學知識即可概括*古代與之相對應的經濟形態的基本特點:一家一戶、精耕細作、自給自足。

(2)據材料二“秦地廣人寡,故草不盡墾,地利不盡出。於是誘三晉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務本於內,而使秦人應敵於外。故廢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分析當時秦國呈現的矛盾是“地廣人寡”(人少地多)。商鞅的解決措施是以田宅招三晉之人入秦務農;廢井田、開阡陌。

(3)據材料三“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回答它描述的是我國古代明清時期商幫的出現。據材料三“土地小狹,民人眾,世不中兵革,故其齒日益繁,地瘠薄,不給於耕”即可指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遠離戰亂,地少人多;土地貧瘠,產出少。

(4)據材料四“農村小農經濟日益狹小,根本談不上規模經濟。不僅如此,原有集體經濟也被削弱了,集體財產被分掉了,無法行使協調服務職能,使農業沒能向*化、社會化和農工商一體化轉變”,結合所學知識即可針對材料所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存在的問題從人地矛盾的角度指出解決的出路: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規模經營;勞動力轉移(一體化);城鎮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考點:古代*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發達的古代農業·小農經濟;古代*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的發展·明清商幫;*特*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農村經濟改革

知識點:*特*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題型:綜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