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題。浪跡飛雲山一片雲*飛起來,顯出氣勢,反襯出天空高遠;一座山取名叫飛雲山,便叫出靈氣,...

練習題6.25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題。浪跡飛雲山一片雲*飛起來,顯出氣勢,反襯出天空高遠;一座山取名叫飛雲山,便叫出靈氣,...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題。

浪跡飛雲山

一片雲*飛起來,顯出氣勢,反襯出天空高遠;一座山取名叫飛雲山,便叫出靈氣,也叫出開闊壯麗的萬千氣象。我攀著山路要離開時,忍不住又一回頭。飛雲山,實在是黃土地上一處奇特的自然景觀。

飛雲山藏匿在高原的深處,只有趕廟會唱戲時,四周山民才聚攏而來,給山上的財神爺伏臥磕頭,佈施些小錢。唱完戲,人皆在小路上東西南北地走散。山上財神爺因沒有了佈施供奉也變得貧困潦倒,廟宇則像廢棄的牛棚,只留下一座瘦山清冷地孤立荒野。我也是經過了千迴百轉地勞累,才最終走到了它的腳底。天地無言的沉寂裡,固守荒涼與瘠土的飛雲山,讓我體驗到一種接近生命本體更為真實的東西。

飛雲山沒有名人題留,連凡夫俗子的“到此一遊”也不曾見著半個。山基本是自然的裸露,比起神靈擁擠、大興土木所謂的名山,飛雲山才真正顯現了山的本真,它一派自然,沒有造作之態,甚至粗糙得讓人放不進眼裡去。我以為這樣的山,倒更能顯露它的骨氣。

飛雲山上幾乎沒有黃土,好像光**從地上出來的一棵巨大石樹。稍站遠了看,堅硬無比的飛雲山,一團渾然大氣。面對它,我躁動的靈魂深深地震撼了!我讀出了一種源自生命本體的張揚,我將從此走出狹小的自我,完成一次生命真正意義上的跨越與成長——我們的生命必須消化一種堅硬而崇高的東西。

冬天的飛雲山,刻骨地淒厲。風扯過,山上存留了幾掬土,長了些焦黑的毛毛草草。它粗糙苦黑得可以,沒有亭臺樓*、潺潺流水,只有破敗的廟宇。石縫上探出幾棵幾百年的黑瘦的老榆樹,彎曲地伏了下來。它們紮根石縫,有一種不屈的生命的韌*。這個冬日,我面對著幾棵冷瑟的老樹,緘默在天地浩渺的沉寂裡,面對這種生存的悲愴狀態而體悟著生命的本質意義。

我曾聽到有人叫這山飛銀山——傳說有人夢想從天空飛來一堆銀子。俗氣的山名,暴露一部分人注重錢財的浮躁心態。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清貧地堅守著自己的精神陣地。穀子收割了,地裡空蕩蕩的,谷茬成了土地最後的守望者。穀穗谷稈已被拉運到老遠的場院上了。它做了許多事情,可豐收不屬於它,而它必須經過的還有漫長而寒冷的冬季。我注視著谷茬,彷彿注視著我自己。我逃離喧囂的人群,奔飛雲山而來;我抵達飛雲山孤獨的內心,想完成一次生命的自我釋放和調整。

假如把飛雲山移於都市,它的粗獷和氣勢就會被一點點剝落而去,它將成為富有情調的背景,把人帶進一個個很世俗的夢裡。都市裡那些大大小小的假山,外表的精美和好看,只能取悅於那些同樣精美和好看的紅男綠女。它們與荒涼和孤獨無緣,走不進我的目光裡。它們一旦面對飛雲山,將無話可說,只能在雜亂和喧囂的歲月中日漸麻木僵直。

我來飛雲山時儘管是冬日,風也很硬,但還是累出了滿頭滿臉的熱汗,腳也隱隱地痛。步行而來的我,磕磕絆絆爬坡下窪,沒有像當年的杜甫,騎一匹瘦驢,驢蹄嗒嗒地敲響山路上的青石板。我一下子理解了所謂瀟灑、浪漫,就是歷經大苦痛後散發出來的一種人格氣質。在書房裡的我,曾經得意地自封為行走在陝北高原的文學苦行僧。可真行走起來,才覺得這動聽的青春宣言下,我將為之付出多少苦累和持久的精力呀。

但是,我知道自己還會來的。我的心情越來越與荒涼孤獨的境界合拍,我越來越不耐煩現實的喧囂和浮躁。但是,我還必須回到現實生活中去。有些事情不容你做出選擇,這或許就是夾雜在我們整個生命樂章裡最蒼涼而無奈、最愁苦和悲哀的一串不*的音符。

(取材於北城的同名散文)

11.下面對文章的解說與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一開頭,通過對“飛雲”二字藝術效果的解說,寫出飛雲山開闊壯麗的萬千氣象。

B.寫飛雲山若移到都市,其粗獷和氣勢將被剝落,意在說明飛雲山不能堅守自己的本真。

C.登山的艱*讓作者明白,走出塵世的喧囂不是表面的瀟灑浪漫,得有經歷苦痛的過程。

D.作者通過體悟飛雲山找到了精神共鳴,但現實中有些事情無法超越,因此無奈、愁苦。

12.文章第六段寫到了“谷茬”,這有什麼作用?

13.文中寫到的飛雲山有怎樣的精神?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

14.在文章最後一段,作者寫到自己嚮往“荒涼孤獨的境界”而“不耐煩現實的喧囂和浮躁”。你認可這樣的想法嗎?請談談你的理由。

【回答】

11.B

12.寫出谷茬曾經為豐收做過貢獻,卻被遺忘在空蕩蕩的土地上,還要獨自在寒冬中堅守下去。作者以谷茬自比,表明自己願意選擇在清貧與孤獨中地堅守精神的陣地。

13.飛雲山的精神是:儘管無人關注、貧瘠荒涼,卻能夠保持真實自然、大氣張揚粗獷、堅硬崇高的品格。

14.*示例:我不認可作者的觀點。作者所謂的“現實的喧囂和浮躁”大概是指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物質利益或名聲的追求,是“世俗”的。但實際上“世俗”也是人類整體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促進了物質的豐富和財富的增長,沒有物質財富的保*,人類怎麼可能發展更高階的文明呢?更何況,荷爾德林曾經說過,“思想最深刻者,熱愛生機盎然”。真正崇高的精神應該紮根於社會生活、服務於社會生活,如果因為現實中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就遺世*,就追求“荒涼與孤獨”,這種“獨善其身”難道不是一種逃避和不負責任嗎?

【解析】

11.意在批評喧囂的世俗。

12.本段先寫人,再寫谷茬,而且谷茬具備了人的品質,所以谷茬就是人的象徵。由此,解答本題時可以抓住本段中關鍵的語句來分析。如“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清貧地堅守著自己的精神陣地”“谷茬成了土地最後的守望者”“我注視著谷茬,彷彿注視著我自己。我逃離喧囂的人群,奔飛雲山而來;我抵達飛雲山孤獨的內心,想完成一次生命的自我釋放和調整”。

13.本文託物言志,這類文章寫作時都是把物當人寫,物的品質即人的品質。人的品質即物的品質。解答本題時就要抓住這類語句來分析。如“飛雲山才真正顯現了山的本真,它一派自然,沒有造作之態,甚至粗糙得讓人放不進眼裡去。我以為這樣的山,倒更能顯露它的骨氣”“面對它,我躁動的靈魂深深地震撼了!我讀出了一種源自生命本體的張揚,我將從此走出狹小的自我,完成一次生命真正意義上的跨越與成長——我們的生命必須消化一種堅硬而崇高的東西”等。

14.這是一道開放*的試題,對“荒涼孤獨的境界”“現實的喧囂和浮躁”的理解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另外對這種生活態度,可以贊同,也可以否定。說出合理的理由即可。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