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頂著橡樹的牛犢索爾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對斯大林的不敬而勞改8年,因處女作獲赫魯曉...

練習題7.28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頂著橡樹的牛犢索爾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對斯大林的不敬而勞改8年,因處女作獲赫魯曉...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

頂著橡樹的牛犢

索爾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對斯大林的不敬而勞改8年,因處女作獲赫魯曉夫親自批示發表而聲名鵲起,又因諾貝爾文學獎而流亡國外20年,晚年回國後還因對葉利欽的批判和對普京的讚譽而飽受非議,無論被推崇還是被鞭笞,他永遠只為“正義”說話,揮舞著“戰筆”,為國家的前途開出“良方”。

1965年,處女作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的發表給他帶來巨大聲譽,這部描寫蘇聯勞改營生活的小說引起重視,主要在於索爾仁尼琴提出了一個本質*的問題:人對人的不人道、人類心靈中的邪惡是一個永恆的世界*主題。隨著赫魯曉夫的下臺,小說遭到公開批判。1967年,索爾尼仁琴*蘇聯的報刊檢查制度。要求“取消對文藝創作的一切公開的和祕密的檢查制度”,而蘇聯作家協會通過了譴責他是蘇聯作家叛徒的決議。1968年寫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個*犯特別收容所的長篇小說《第一國》及敘述蘇聯集中營歷史和現狀的長篇小說《癌症樓》,均未獲準出版,無奈之下在法國發表,兩部作品一問世,立刻獲得了**聲譽。1969年他被開除出蘇聯作家協會,這引起*一些著名作家的*。

隨著作品在歐洲的出版,索爾仁尼琴在世界文壇的聲譽日隆,1970年,因為“在追求俄羅斯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時代所具有的道義力量”,索爾仁尼琴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索爾仁尼琴受到蘇聯當局的*告:出去後就別想再回國。沒有選擇主動流亡的索爾仁尼琴致信斯德歌爾摩,出於個人原因放棄諾貝爾獎。1973年,以揭露十月*以來“非人的殘暴統治”為主旨的《古拉格群島》第一卷在巴黎出版,集中體現了索爾仁尼琴反對強權和*、追求正義和真理的思想,繼承了雨果和托爾斯泰的人文傳統,堪稱20世紀最偉大的著作之一。4年後,作為*知名人士的索爾仁尼琴還是被迫出走他鄉,從聯幫德國、瑞士一直流亡到美國。

美國當局以為他不喜歡極權主義,嚮往西方的*自由,可以利用他的影響力,在意識形態的鬥爭中揶榆蘇聯。1974年2月的美國《時代》週刊上,索爾仁尼琴被拍成了卡什鏡頭下的海明威一樣,線條堅毅而粗獷,面部稀疏的白*鬍渣和滄桑的皺紋,像一隻老獅子,副標題是“從藝術家到流亡者”。同年10月,美國參議院授予他“美國榮譽公民”稱號。但他們驚恐地發現,索爾仁尼琴對資本主義持批判態度:他始終是一個異見者,在一次受邀出席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他在演講中不認為西方式的自由*有著善世價值,稱美國陷入了庸俗的物資主義,這樣的言論讓邀請者很尷尬。事實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國的優待,索爾仁尼琴依然像自傳《牛犢頂橡樹》中牛犢那樣,橫衝直撞。

1994年,受葉利欠總統邀請回到俄羅斯,原來遭禁的作品陸續在國內出版,歸來的他發表了一連串抨擊時政的言論,讓當局異常難堪,1998年拒領葉利欽頒發的聖安德列勳章。在索爾仁尼琴心中沒有權威,只有正義和真理,當俄羅斯遭遇大災難時,他總會重複小時候從老人那裡聽來的一句話,“人們忘記神,所以會這樣”。索爾仁尼琴心目中的“神”,與其說是宗教中的耶和華,不如說是他永遠秉承的真理。葉利欽在回憶錄中寫道:“索爾仁尼琴的筆是受上帝指揮的。”俄羅斯女作家尤利茲婭說:“索爾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後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能夠改變社會程序,至少影響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在俄羅斯,之所以能產生像索仁尼琴、帕斯捷爾納克等偉大的文學巨人,其原因就是有這樣一群具有“強烈的尊嚴意識和人道主義傾向”的知識分子,並在普通百姓中獲得廣泛支援。也因如此,1994年之後的索爾尼仁琴一度被視為俄羅斯未來的先知。“他能得到俄羅斯百姓認同,主要是在於他的使命感,大家不敢說的時候他說了真話。”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文學專家陳建華這樣評價索爾仁尼琴。

2007年俄羅斯*節,索爾仁尼琴獲得了俄羅斯國家獎。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37年之後,索爾仁尼琴終於在自己的祖國獲得了肯定。“全世界成千上萬人把索爾仁尼琴的名字和創作與俄羅斯的命運聯絡在一起。他的研究和傑出的文學著作,事實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獻給了祖國”,普京在頒獎典禮上說。

總結自己的一生,索爾仁尼琴在《牛犢頂橡樹》中說:“只要還活著,或者直到牛犢頂到橡樹上折斷了脖頸時為止,或者是橡樹被頂得咯吱吱響,倒在了地上為止。”他這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牛犢,總是很不明智地、數十年如一日地利用自己的腦袋和犄角狂熱地頂向枝幹龐大根基深厚的橡樹。

(摘編自《索爾仁尼琴:俄羅斯良知》)

[注]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爾仁尼琴(1918年-2008年),俄羅斯著名作家,政論家、社會活動家。1970年,他以揭露抨擊蘇聯時政的《古拉格群島》一書,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1974年,被當局驅逐出境,1994年返回俄羅斯,1997年當選俄羅斯科學院院士,2007年獲俄羅斯國家獎。2008年逝世,享年90歲,被譽為“俄羅斯良知”。

9.本文開頭一段文字,有什麼作用?(4分)

10.索爾仁尼琴為什麼被譽為“俄羅斯良知”?(4分)

11.文中多處引用了別人對索爾仁尼琴的評價,這樣寫有什麼好處?(4分)

12.“頂著橡樹的牛犢”作為文章的標題,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6分)

【回答】

9.(4 分)高度概括和評價了索爾仁尼琴的一生,使讀者對其有個整體的瞭解(2 分);提挈總領全文(2 分)。

10.(4 分)①無論被推崇還是被鞭笞,一生都在為國家前途開“良方”;②反對強權和*,抨擊時政,捍衛正義和真理;③是具有“強烈的尊嚴意識和人道主義傾向”的知識分子的代表,贏得了俄羅斯廣大民眾的支援。④有強烈的使命感,在大家不敢說真話的時候說真話。(每點1 分)

11.(4 分)①側面評價與正面敘述相結合,豐富材料內容,使傳主形象更豐滿;②從不同角度高度讚揚索爾仁尼琴,突出他的影響力,增強感染力。(每點2 分,意思對即可)   

12.(6 分)①標題來自於索爾仁尼琴的自傳《牛犢頂橡樹》,是說主人公索爾仁尼琴像頂著橡樹的牛犢一樣橫衝直撞;②是指索爾仁尼琴雖然一生跌宕起伏,儘管受到像勞教8年、作品在國內遭禁、流亡國外等各種打擊和磨難,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思想;③是指索爾仁尼琴知其不可而為之,批判時政,不畏懼權威,具有勇於批判的*精神。如*蘇聯的報刊檢查制度,批判資本主義的自由*,對斯大林不敬,批判時政,拒領葉利欽頒發的勳章。(每點2 分)

【解析】

9.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段首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題,可結合著段首在文中的一般*作用,從內容、結構、表現手法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內容上,可從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什麼情感(奠定感情基調),與全文主旨有怎樣的聯絡等方面作答。在結構上,可從①點明題目;②開門見山;③總領全文;④為下文作鋪墊,與下文形成對比、反襯,使文章有波瀾;⑤交代思路等角度作答。

考點: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0.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索爾仁尼琴的人物形象精神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題,可先從文字中找到敘述索爾仁尼琴的人物精神的語段,然後根據提示*的語句(可從評價*、議論*的語句中找)提煉*的概括即可。例如第一段“無論被推崇還是被鞭笞,他永遠只為“正義”說話,揮舞著“戰筆”,為國家的前途開出“良方”。”第三段,“集中體現了索爾仁尼琴反對強權和*、追求正義和真理的思想”“他能得到俄羅斯百姓認同,主要是在於他的使命感,大家不敢說的時候他說了真話。””““強烈的尊嚴意識和人道主義傾向”的知識分子,並在普通百姓中獲得廣泛支援。”可從這些語句中提煉*的概括即可。

考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字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1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引用在文字中的作用。解答此題,可結合著引用的一般*作用,從作者的寫作意圖角度組織*。在傳記中,引用他人的話,使文章對人物的評述更加全面客觀、真實可信,也能從側面塑造傳主的*格,使人物形象更豐滿,增強感染力。組織*時,直接把傳主替換進去即可。

考點:分析文字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字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12.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傳記標題的含義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題,可在整體感知傳記內容主旨的基礎上,聯絡傳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結合著文字中的關鍵*語句探究其在文字中的內涵。例如,第4段,“事實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國的優待,索爾仁尼琴依然像自傳《牛犢頂橡樹》中牛犢那樣,橫衝直撞。”表現的是索爾仁尼琴的人物*格像牛犢一樣;第一段“索爾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對斯大林的不敬而勞改8年,”等內容,表現的是他對自己思想的堅持;“他能得到俄羅斯百姓認同,主要是在於他的使命感,大家不敢說的時候他說了真話。”表現的是他的批評*精神。

考點: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