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後各題。儒釋道互補的和合文化對於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有人從中讀出一種文化戰略,...

練習題1.6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後各題。儒釋道互補的和合文化對於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有人從中讀出一種文化戰略,...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後各題。

儒釋道互補的和合文化

對於和合文化,可以從多角度來解讀。有人從中讀出一種文化戰略,有人從中讀出一種社會理想,都講出了一番道理。我別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讀為一種健全的心態。在我看來,“和合”一詞中的“合”,應該是指人的多種精神訴求的*。道理很簡單,只有在具備兩個以上要素的情況下,才能談得上“合”;倘若只是單一要素,根本就談不上“合”了。多種要素湊在一起,有可能發生衝突,也未必就一定發生衝突。即便發生衝突,也未嘗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衝突,便進入了“和”的狀態。所謂“和”,應該是指多樣*的統一,是指衝突的化解。顯而易見,這種意義上的“和”,有別於“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進入“和”的心態,絕非易事,僅靠一種學說,顯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須綜合運用多種學說。在傳統文化資源中,對於和合心態的養成,儒釋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別滿足*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幫助人們養成和合的心態。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個字,那就是“拿得起”;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有為”;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張”。儒家主張立德、立功、立言,主張幹事,主張積極有為。儒家好比是糧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沒有飯吃,活不成;沒有精神食糧,同樣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開”;用兩個字來說,叫做“無為”;用一個字來說,叫做“弛”。道家的趣旨與儒家似乎相反,實際上互為補充。學會緊張,是一門學問;學會放鬆,同樣也是一門學問。道家好比是*店,當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時候,光吃糧食是不行的,還需要吃*,上*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個字來說,那就是“空”。用佛教的術語說,“放得下”就是看破紅塵,去除我執和法執,把精神追求的目標定位在彼岸的極樂世界。佛教是一個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煩惱,達到精神上的解脫,使心靈得以淨化。

拿得起,想得開,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哲學中得到解決。儒道兩家是*固有的學問,主要是講人生哲學。儒家告訴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過一生,道家告訴人們如何輕輕鬆鬆地度過一生,至於人死後怎樣,兩家都不怎麼在意。佛教主要是講人死哲學。佛教為人設計了“終極關懷”之所,標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訴人如何幹乾淨淨地辭別塵世。人死哲學與人生哲學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構成互補關係: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綜合運用儒釋道三家學問,連生死大關都能勘破,還不算是心態和合嗎?儒道互補,講出“張弛和合學”;儒釋道互補,進一步講出“生死和合學”;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態的形成。

11.根據文章第一段內容概括“和合文化”的特徵。(6分)

12.聯絡上下文,簡述文中劃線詞語“我執和法執”的內涵。(6分)

13.作者認為培育“和合文化”為什麼必須“儒釋道互補”?(6分)

【回答】

11.(6分)是一種健全的心態(2分),是針對人的多種精神訴求的*(2分),綜合運用儒釋道等多種學說,協調、化解其中的衝突(2分)。

12.(6分)“我執”指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做法等,不能超脫;(2分)“法執”指被世俗的現象所迷惑;(2分)“我執和法執”使人沉溺於過度的世俗追求,計較得失而不能自拔,煩惱纏身(精神被束縛,得不到解脫)。(2分)(意思對即可)

13.(6分)(1)儒家主張“有為”,道家主張“無為”,分別代表兩種人生態度,趣旨正好相反,互為補充,可以實現“張弛和合”。

(2)儒道兩家是*固有的學問,主要是講生的哲學,佛教從外國引進,主要是講死的哲學,生和死構成互補關係,可以實現“生死和合”。

(3)要成功化解人的多種精神訴求的衝突,要把它們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進入“和”的狀態,必須要綜合運用儒釋道三種學說。(每點2分)

【解析】

11.

試題解析:題幹要求“根據文章第一段內容概括‘和合文化’的特徵”,這是考查論述類文字篩選資訊和概括資訊的能力。“我別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讀為一種健全的心態”“應該是指人的多種精神訴求的*”“儒釋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別滿足*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幫助人們養成和合的心態”,找到這些內容,再進行歸納融合即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聯絡上下文,簡述文中劃線詞語‘我執和法執’的內涵”,這其實是考查學生理解論述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到文中找到“我執和法執”這一詞語,然後再結合語境進行理解。聯絡上文和下文,可以知道,此處的“我”,是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執”其實是“執我”,意思是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做法;“法執”中的“法”是指世俗社會的現象,“法執”就是說被世俗的一些東西所迷惑,因而不能超脫。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作者認為培育‘和合文化’為什麼必須‘儒釋道互補’”。從文章第二段來看,儒家主張“有為”,道家主張“無為”,二者互為補充,可以實現“張弛和合”;從文章最後一段來看,儒道兩家是*固有的學問,主要是講生的哲學,佛教從外國引進,主要是講死的哲學,生死互補,可以實現“生死和合”。同時文章最後一段的最後一句說“儒道互補,講出‘張弛和合學’;儒釋道互補,進一步講出‘生死和合學’;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態的形成”,考生可以抓住這句話進行展開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