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15分)①黃河文化與長*文化雖然是屬於兩種各有特點的文化系統,但是這兩種文化從其源...

練習題1.0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15分)①黃河文化與長*文化雖然是屬於兩種各有特點的文化系統,但是這兩種文化從其源...

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15分)


①黃河文化與長*文化雖然是屬於兩種各有特點的文化系統,但是這兩種文化從其源頭開始,便有著相互交流與滲透。早在新石器時期,屬於黃河文化主流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向南伸延,與長*文化系統的屈家嶺文化向北伸延,相互交錯,在淮河上游地區形成了三種古文化並存的局面。龍山文化不僅東延至黃河下游,而且南伸至長*下游地區,與青蓮崗文化交錯共存。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也南伸至*蘇北部,與青蓮崗文化在淮河下游匯聚。到了青銅器時期,南、北兩大文化系統的交流與滲透更加廣泛與深入,尤其是吳越地區,不僅笑納楚文化的影響,而且大膽接納、引進黃河文化系統的賢能之士。來自黃河上游的泰伯,自然也帶來了黃河文化,在吳地不但受到歡迎,而且成為吳國的領袖。齊國的著名*事家孫武,受到吳王的重用;他改革圖強的思想,尤其是關於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議,也受到吳王的重視。吳、越相繼成就春秋霸業,與思想觀念開放,善於吸收不同地區包括黃河文化中的先進思想有很大關係。


    ②儘管如此,黃河文化與長*文化之間的差異仍然很明顯。《莊子》中有兩處講述了同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盡顯黃河文化與長*文化的差異。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不以為然,給孔子講了一個故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湖。”泉水乾涸,一群魚被困於陸地,便用溼氣互相噓吸,用口沫互相溼潤。在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裡,甚至當滅頂之災來臨之際,能夠將一絲生的希望留給他人。“相濡以沫”形象地體現了孔孟所倡導的“仁義”關懷。而老聃則認為,還有比“仁義”關懷更好的存在方式,就是“相忘於*湖”。在*湖中生存的魚,不會想到用“相以溼,相濡以沫”的方式關懷其他個體。在一個順應自然規律、生存狀態良好的社會裡,人們都生活得很好,無需別人的關心幫助。老莊所憧憬的理想社會,是一個完全按照自然規律構建、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社會。在他們看來,孔子的“仁義”教化,“若負建鼓而求亡子”,敲鑼打鼓追尋迷途逆子,註定不會如願以償。


    ③“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於*湖”的爭論,成為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的核心話題。這場關乎文化核心價值觀的爭論,一直延伸到西漢中期,漢武帝一錘定音,選擇“相濡以沫”的儒術,使其成為治理天下的主流文化。從此以後的兩千多年,孔孟思想作為官方話語,規範、制約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這與當時社會的*體制、經濟模式是一致的。在漫長的兩千多年的時間裡,物質與精神如此步調一致,顯然包含著歷史的必然*。


    ④歷史車輪駛入二十世紀,新文化運動的湧現,“五四”運動的發生,標誌著*文化的重心轉移。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午戰爭,直至1900年八國聯*攻佔*後向**索賠“庚子賠款”,一次又一次提醒著華夏子孫,“相濡以沫”的觀念固然重要,但“適者生存”的法則更為根本。達爾文揭示的生存法則,在人類社會裡同樣存在。嚴復譯介的達爾文進化論,引起了轟動;“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驚醒了沉睡兩千多年的華夏子孫。只有“法自然”,在開拓中創新,才能真正改善民族的生存環境,提高民族的生存能力。


⑤*文化重心的轉向,並不意味著黃河文化的消失。過去兩千多年的歷史*,“相濡以沫”的文化理念在融通人際情感,化解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穩定方*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封建社會能夠綿延兩千多年,“相濡以沫”這一文化理念功不可沒。在開拓、創新、進取成為時代主旋律的今天,我們仍然要倡導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愛。我們主張的核心價值,開拓、創新、進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和平、*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


(2007-08-19《文匯報》)


1.黃河文化與長*文化從其源頭開始,相互交流與滲透的情況可以概括為(2分)


(1)                                          


(2)                                          


2.第②段敘述《莊子》中的一個故事,是為了*              (2分)


3.在老莊看來,孔子的“仁義”教化註定不會如願以償的原因是(4分)


4.下列說法正確的兩項是(2分)


A.“相忘於*湖”作為主流文化到西漢中期終於讓位給了“相濡以沫”。


B.“五四”運動以後,*文化的重心由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流域。


C.“和平、*”的觀點是對“相濡以沫”這一文化理念的繼承與發揚。


D.作者在文中更強調“開拓、創新、進取”的價值觀對當代*之重要。


5.依據全文,怎樣理解近代以來*文化重心轉移的歷史必然*?(5分)


 

【回答】

1.(2分)(1)兩種文化向南、向北伸延,交錯共存;(2)吸收、容納不同地區的文化。


2.(2分)黃河文化與長*文化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3.(4分)在老莊看來,還有比“仁義”關懷更好的存在方式,就是完全按照自然規律構建、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社會。(2分)在生存環境沒有根本改變、生存狀態糟糕的社會,所謂的“仁義”關懷並不能真正實現。(2分)


4.(2分)C  D


5.(5分)黃河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仁義”,長*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順應自然、開拓創新。黃河文化在古代*成為主流文化是與當時*的*體制、封閉的經濟環境相一致的。但是,近代以來,國門開啟,民族之間競爭的根本法則乃是“適者生存”,只有“法自然”,在開拓中創新,才能真正改善民族的生存環境,提高民族的生存能力。在這種背景下,*文化的重心轉向長*文化確屬歷史發展的必然。


要點包括:(1)兩種文化的核心價值(2分)(2)古代文化重心確立的歷史必然(2分)(3)近代以來*文化重心轉移的歷史背景(2分)給滿5分為止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