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李文耕,字心田,雲南昆陽人。家貧,事親孝,服膺宋儒之學。嘉慶七年進士,以知縣發...

練習題9.91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李文耕,字心田,雲南昆陽人。家貧,事親孝,服膺宋儒之學。嘉慶七年進士,以知縣發...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李文耕,字心田,雲南昆陽人。家貧,事親孝,服膺宋儒之學。嘉慶七年進士,以知縣發山東,假歸養母。母喪,服闋,補鄒平。到官閱四月,不得行其志,引疾去。以官累,不得歸。十九年,教匪①起,壽張令以文耕嫻武事,招助城守,訓練、防禦皆有法,賊不敢窺境。大吏聞其幹略,起復補原官。

在鄒平五年,治尚教化。民婦陳訴其子忤逆,文耕引咎自責,其子叩頭流血,母感動請釋,卒改行。聽訟無株累,久之,訟者日稀。善捕盜。養捕役,使足自贍,無豢賊;數親巡,窮詰窩頓②。嘗曰:“治盜必真心衛民,身雖不能及者,精神及之,聲名及之。”終任,盜風屏息。課諸生,親為指授,勉以為己之學③,民呼李教官,又呼為李青天。調冠縣,遷膠州,浚雲、墨二河。道光二年,擢濟寧直隸州,未之任。巡撫琦善特薦之,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調沂州,立屬吏程課,謂:“官不勤則事廢,民受其害;教化本於身,然後可以教百姓。”屬吏皆化之。沂郡產檞樹,勸民興蠶,建義倉備荒。捕盜如為令時。尋擢兗沂曹道。司河事,修防必躬親。屬廳請浚淤沙,需銀五萬,往視之,曰:“無庸!春漲,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五年,遷浙*鹽運使。時鹽業疲累,充商者多無藉遊民。文耕知其弊,請分別徵緩,以紓商力。責富商領運,不得因引滯賤價私賣,課漸裕。七年,擢湖北按察使,復調山東。嚴治胥役,詐贓犯輒置重典。斷獄寬平,責屬吏清滯獄,數月,積牘一空。謂:“山東民氣粗而*直,易犯法,亦易為善,故教化不可不先。”

居三歲,調貴州。鑿桐梓葫蘆口,以息水患。黔產,無綿布,設局教之紡織。貧民艱生計,重利而薄倫常,撰文勸導,曰家喻戶曉篇。十三年,休致歸。

文耕平生以崇正學、挽澆風為己任,在山東久,民感之尤深,歿祀名宦。(節選自《清史稿·循吏三》)

【注】①教匪:因信某種宗教而作亂者。②窩頓:窩藏。③為己之學:即儒學。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宣宗夙知其名,即擢泰安知府              夙:早

B.調沂州,立屬吏程課                      程課:考核檢查

C.斷獄寬平,責屬吏清滯獄                  平:公平

D.文耕平生以崇正學、挽澆風為己任          澆風:良好的社會風氣

13.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體現李文耕“治尚教化”的一組是:

①訓練、防禦皆有法,賊不敢窺境

②課諸生,親為指授,勉以為己之學

③養捕役,使足自贍,無豢賊;數親巡,窮詰窩頓

④立屬吏程課,謂:“官不勤則事廢,民受其害;教化本於身,然後可以教百姓。”

⑤鑿桐梓葫蘆口,以息水患。黔產,無綿布,設局教之紡織

⑥貧民艱生計,重利而薄倫常,撰文勸導,曰家喻戶曉篇

A. ①③⑥   B.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文耕有才能謀略。嘉慶十九年時,因教匪作亂,壽張縣令請李文耕幫助守城。李文耕在訓練、防禦方面都頗有辦法,使得賊寇不敢侵犯壽張縣境。

B.李文耕勤於政務。在膠州任職時,他領導民眾對雲、墨二河進行了疏浚;在沂郡任職時,他領導民眾建造義倉防備荒年,鼓勵民眾利用檞樹資源興辦養蠶業。

C.李文耕重視對屬吏的管理和教育。在沂州,他曾對屬吏訓話:“官員不勤奮,政事就會荒廢,百姓就會受傷害;教化應從自身做起,自身經教化,才能教化百姓。”

D.李文耕講求效率,討厭積滯拖沓之弊。道光七年在山東任職位時,他責令屬吏清理積滯案件,屬吏們用了幾個月時間,把堆積如山的各種卷宗全都清理掉。

15.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句5分,共10分)

⑴文耕引咎自責,其子叩頭流血,母感動請釋,卒改行。

⑵往視之,曰:“無庸!春漲,即刷去矣。”果如其言。

【回答】

【*】

12.D

13.B

14.D

15.⑴李文耕把這當成自身過失而責備自己,那婦女的兒子叩頭認錯直至流血,他母親受感動,請求釋放兒子,那孩子最終也改正了品行。⑵李文耕前往視察,說:“不必了!春水漲起時,就會把淤沙沖刷掉的。”後來的情況果然像他所說的那樣。

【解析】

12.

試題分析:文言實詞的理解必須回到原文中,澆風:浮薄的社會風氣。應據語境推斷其正誤。“挽”的意思是“設法使局勢好轉或恢復原狀”,如“挽救”、“力挽狂瀾”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試題分析:②是對學子的教化,④是對屬吏的教化,⑥是對百姓的教化。①是有幹略,③是有幹略,勤政,⑤是勤政愛民,均不屬“治尚教化”,排除。

考點:篩選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C。

14.

試題分析:“屬吏……把……卷宗全都清理掉”誤解文意。在原文“責屬吏清滯獄,數月,積牘一空”一句中,“清滯獄”是指將拖延的案件辦理完,“積牘一空”是指原先累積的各種案件全都被處理完結。

考點:篩選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C。

15.

試題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譯一定要回歸到原文,一般採用直譯,直譯不過來就採用意譯,遵守“信”“原則。翻譯時還要注意把劇中關鍵字詞意義用法、特殊句式譯出來,這是得分點。(1)“引咎”譯為把過失歸於自己;“其子”中帶刺“其”指代婦女;“請釋”省略句,譯為請求釋放他、“卒”譯為“最終”、“改行”是改正了品行的意思。(2)“無庸”譯為不用了;“刷去”譯為洗刷沖掉,“果”是果然的意思;“其言”就是他說的話。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李文耕,字心田,雲南昆陽人。家庭貧困,對父母有孝心,衷心信奉程朱理學。嘉慶七年考中進士,憑藉知縣的身份被派遣到山東,請假回家奉養母親。母親去世後,守孝期滿,補任鄒平知縣。到官任過了四個月,由於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稱病離任。但因官事牽累,沒能回家。嘉慶十九年,教匪作亂,壽張縣令因聽聞李文耕對*事很嫻熟,就請他幫助守城事務,李文耕在訓練、防禦方面都頗有辦法,使得賊寇不敢侵犯壽張縣境。上級官員聽說他的才幹和謀略,起用他補任原職。

李文耕在鄒平五年,治理注重教育感化。有位婦女控告兒子忤逆不孝,李文耕把這當成自身過失而責備自己,那婦女的兒子叩頭認錯直至流血,他母親受感動,請求釋放兒子,那孩子最終也改正了品行。李文耕審案不搞株連,時間長了,打官司的人日漸減少。李文耕善於搜捕盜賊,他供養逮治盜賊的差役,讓他們生活自足,不必豢養盜賊謀利;他多次親自巡查,徹查窩藏壞人的行為。他曾經說:“治理盜賊,一定要有保護百姓的真心,即使不能親自做到,精神狀態方面要達到,聲望影響方面也要達到。”在他的整個任職期間,鄒平的盜賊斂跡消失。李文耕還教儒生們上課,親自給他們指導講授,勉勵他們努力鑽研儒學,百姓都尊稱他為“李教官”,又稱他為“李青天”。調任冠縣知縣,不久升遷到膠州。他領導疏浚了雲河和墨河。道光二年,李文耕又升任濟寧直隸州,還沒有到任,巡撫琦善就專門向朝廷推薦他,宣宗早就聽說他的名聲,就提拔他出任泰安知府。

李文耕調任沂州。他讓屬吏站立著,對他們進行考核檢查,並訓導他們說:“官員不勤奮,政事就會荒廢,百姓就會受傷害;教化應從自身做起,自身經教化,才能教化百姓。”屬吏們都得到他的教化。沂郡產檞樹,李文耕鼓勵百姓興辦養蠶業,他還領導修建義倉以防備荒年,在搜捕盜賊方面跟他做縣令時一樣出*。不久他被提拔為兗沂曹道,掌管治河的事情,修建堤防工程時一定親力親為。屬官請求疏浚淤積泥沙,預計需要五萬兩銀子,李文耕親自去視察,說:“不必了!待春水漲起的時候,就會把淤沙沖刷掉的。”後來果然跟他說的一樣。

道光五年,李文耕調升浙*鹽運使。當時鹽業不振,充任鹽商的多半是無業遊民。李文耕明知其中的弊端,請朝廷對鹽商區別對待,並緩徵鹽稅,以此來緩解鹽商的壓力。他責令富商總領鹽運,不準藉口積壓而賤價私賣,於是鹽稅漸漸充裕。道光七年,他升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調回山東。他嚴肅整治官吏差役,對訛詐貪贓的官員用嚴厲的法典進行處置。李文耕斷案寬厚平和,他責令屬官清理積壓案件,幾個月下來,積壓的案件就被處理完畢。他說:“山東百姓脾氣粗獷,*情剛直,既容易犯法,也容易向善,所以教育感化的工作不可不先行。”

過了三年,李文耕調任貴州長官。他領導開鑿了桐梓的葫蘆口,以此來平息水患。貴州的物產,沒有棉布,他就開設織機局來教當地百姓紡織。貧苦百姓因生計艱難,看重利益,輕視倫理綱常,他就寫文章對他們加以勸導,其書取名為《家喻戶曉篇》。道光十三年,李文耕退休回到故鄉。

李文耕平生把推崇正學和扭轉不良風氣當作自己的責任,他在山東做官時間長,山東百姓對他的感激最深厚,他死後,人們在名宦祠祭祀他。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