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林潤,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臨川知縣。以事之南豐,寇猝至,為畫計卻...

練習題2.7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林潤,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臨川知縣。以事之南豐,寇猝至,為畫計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林潤,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臨川知縣。以事之南豐,寇猝至,為畫計卻之。徵授南京御史。嚴世蕃置酒召潤,潤談辨風生,世蕃心憚之。既罷,屬客謂之曰:“嚴侍郎謝君,無刺當世事。”潤到官,首論祭酒沈坤擅殺人,置之理。已,劾副都御史鄢懋卿五罪,嚴嵩庇之,不問。伊王典楧不道,數遭論列不悛,潤復糾之。典楧累奏辨,詆潤挾私。部科交章論王抗朝命,脅言官。世蕃納其賄,下詔責讓而已。潤因言宗室繁衍,歲祿不繼,請亟議變通。帝為下所司集議。

會帝用鄒應龍言,戍世蕃雷州,其黨羅龍文尋州。世蕃留家不赴。龍文一詣戍所,即逃還徽州,數往來*西,與世蕃計事。四十三年冬,潤按視*防,廉得其狀,馳疏言:“臣巡視上*,備訪*洋群盜,悉竄入逃*羅龍文、嚴世蕃家。龍文卜築深山,乘軒衣蟒,有負險不臣之心。而世蕃日夜與龍文誹謗時政,搖惑人心。近假名治第,招集勇士至四千餘人。道路恟懼,鹹謂變且不測。乞早正刑章,以絕禍本。”帝大怒,即詔潤逮捕送京師。世蕃子紹庭官錦衣,聞命亟報世蕃,使詣戍所。方二日,潤已馳至。世蕃猝不及赴,乃械以行,龍文亦從梧州捕至。遂盡按二人諸不法事,二人竟伏誅。

潤尋擢南京通政司參議,歷太常寺少卿。隆慶元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諸府。屬吏懾其威名,鹹震慄。潤至,則持寬平,多惠政,吏民皆悅服。居三年,卒官。年甫四十。

潤鄉郡興化陷倭特疏請蠲復三年發帑金振恤鄉人德之喪歸遮道四十里為位祭哭凡三日

                                           (選自《明史·林潤傳》,有刪改)

14.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事之南豐              之:到

B.數遭論列不悛            悛:停止

C.潤尋擢南京通政司參議    擢:提拔

D.年甫四十                甫:才

1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潤鄉郡興化陷倭/特疏請蠲復三年發/帑金振恤/鄉人德之/喪歸遮道/四十里為位/祭哭凡三日

B.潤鄉郡興化陷倭/特疏請蠲復三年發/帑金振恤鄉人/德之喪歸/遮道四十里/為位祭哭/凡三日

C.潤鄉郡興化陷倭/特疏請蠲復三年/發帑金振恤/鄉人德之/喪歸/遮道四十里/為位祭哭凡三日

D.潤鄉郡興化陷倭/特疏請蠲復三年/發帑金振恤鄉人/德之/喪歸遮道/四十里為位祭哭/凡三日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林潤有才學,有謀略,曾在寇賊突襲的時候,用計退敵,不過,在嚴世蕃所設的酒席上,卻因其談笑風生,而讓嚴世蕃心生畏懼。

B.林潤上車伊始,就著手辦理案件,他依法辦事,不畏權貴,曾處置祭酒沈坤,又數次*劾伊王無道,還讓皇帝下令集議宗室俸祿問題。

C.林潤恪盡職守,遇事明察,在嚴世蕃及其黨羽羅龍文圖謀*時,他馬上報告皇上,要求皇上早早依法處置,以此來斷絕災禍根本。

D.林潤累次遷官,深得信任,屬官們都害怕他的威名,驚恐不已。但林潤到位,為政處事寬緩平和,多施行仁惠政策,讓人心悅誠服。

1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既罷,屬客謂之曰:“嚴侍郎謝君,無刺當世事。”

(2)世蕃猝不及赴,乃械以行,龍文亦從梧州捕至。

【回答】

14.B

15.C

16.B

17.(1)酒宴結束,嚴世蕃屬下對他說:“嚴待郎告訴你,不要探察當世的事。”(“既罷”省略及“罷”、“謝”、“刺”各1分,共4分)

(2)嚴世蕃倉促間還來不及趕赴戍所,就被捉住押解往京城,羅龍文也從梧州被逮捕送到。(“猝”、“械”、“以”、最後一句各1分,共4分)

【解析】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B項,“數遭論列不悛”中的“悛”可以結合語境理解,後面說“潤復糾之”,“復糾”說明沒有悔改,故“悛”應解釋為“悔改”。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本題應結合語境分析“悛”的意思。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首先結合語境理解劃線句的意思,“潤鄉郡興化陷倭/特疏請蠲復三年/發帑金振恤/鄉人德之/喪歸/遮道四十里/為位祭哭凡三日”,這句話是說“林潤家鄉興化郡陷於倭寇,他特意上疏請求免稅三年,發放錢財賑災。鄉人十分感激他。他靈柩回鄉時,鄉人夾道四十里,為他設靈位祭祀痛哭了三天”;然後抓句中的專有名詞,比如“潤”“興化”“郡”,然後依據故事的發展斷句。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和謂語的確定。一般情況下,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須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特別注意“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B項,“數次*劾伊王無道”的不是林潤,“還讓皇帝下令集議宗室俸祿問題”表述也不夠妥當。文章第一段說的是“伊王典楧不道,數遭論列不悛,潤復糾之”“潤因言宗室繁衍,歲祿不繼,請亟議變通。帝為下所司集議”。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選項B來源於文章第一段,將選項與文中資訊進行比較即可發現問題。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既罷”省略主語;“罷”,結束;“謝”,告訴;“刺”,探察。第二句中,“猝”,倉促;“械”,被押解;“以”,同“而”的用法。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林潤,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中進士。授官臨川知縣。因為有事到南豐,寇賊突然到來,他為他們用計退敵。他被徵召授南京御史之職。嚴世蕃設酒席招待林潤,林潤談笑風生,嚴世蕃心裡畏懼。酒宴結束,嚴世蕃屬下對他說:“嚴待郎告訴你,不要探察當世的事。”林潤上任,首先追究祭酒沈坤無故殺人案,依法處置了他。此事完結後,他又*劾副都御史鄢懋卿五種罪,嚴嵩庇護鄢懋卿,因而不加追究。伊王朱典瑛無道,數次遭*劾而不悔改,林潤又*劾他。朱典瑛連忙上奏分辨,譴責林潤挾私報復。部科官員們也紛紛*劾伊王違抗朝命,威脅言官。但嚴世蕃接受朱典瑛賄賂,皇上也只是下詔責備而已。林潤於是又上言宗室繁盛眾多,每年俸祿跟不上,請求立即議論變通。皇帝為此下達命令讓有關部門集體商議。

恰逢皇帝聽從鄒應龍的話,讓嚴世蕃謫戍雷州,其同黨羅龍文謫戍尋州。嚴世蕃留在家中沒去流放地。羅龍文一到戍地,立即逃回徽州,屢次往來*西,與嚴世蕃策劃事情。嘉靖四十三年冬,林潤巡視*防,察訪得知這些情況,飛馳上疏說:“臣巡視上*,詳細察訪*洋大盜,他們全竄進被流放的羅龍文、嚴世蕃家中。羅龍文選擇在深山中築室,乘軒車穿蟒衣,有憑藉險要做大逆不道之事的圖謀,而嚴世蕃又日夜與羅龍文誹謗時政,擾亂蠱惑人心。近日又假借名義整治府第,招集勇士達四千餘人。道路上紛擾驚懼,都說要有不測的變故。請求早正刑法,以斷絕災禍的根本。”皇帝大怒,立即詔令林潤逮捕他們送至京城。嚴世蕃的兒子嚴紹庭在錦衣衛任職,聽說後立即報告嚴世蕃,讓他趕快到戍所。剛兩天,林潤已飛速趕到。嚴世蕃倉促間還來不及赴戍所,就被捉住押解往京城,羅龍文也從梧州被逮捕送到。於是詳細審察二人諸多不法之事,兩人最終伏法被殺。

林潤不久提拔為南京通政司參議,歷任太常寺少卿。隆慶元年,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做應天巡撫。屬員們害怕他的威名,都驚恐不已。林潤到位,則辦事寬緩公正,多仁惠政策,官員們都心悅誠服。任官三年,在任職上去世,年僅四十歲。

林潤家鄉興化郡陷於倭寇,他特意上疏請求免稅三年,發放錢財賑災。鄉人十分感激他。他靈柩回鄉時,鄉人夾道四十里,為他設靈位祭祀痛哭了三天。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