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沉澱著厚厚文化泥沙的歷史河床。端午...

練習題1.2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沉澱著厚厚文化泥沙的歷史河床。端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一個傳統節日,就是一杯歲月的陳釀,也是沉澱著厚厚文化泥沙的歷史河床。端午節是除穢驅病的衛生節,也是詩人節、運動節、女兒節,除了吃粽子,還要掛著菖蒲,賽龍舟,祭屈原,回孃家探親,喝雄黃酒,備艾葉、菖蒲和大蒜,給小孩塗雄黃、戴香囊……祛病消災、祭祀祈福、回家團圓、強身健體,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這些美好的生活願望出發,為端午節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習俗,這是應該繼承的文化財富。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民俗起源說法眾多,但屈原無疑是端午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每逢端午,人們彷彿總是能穿越時空,遇見這位行吟澤畔的大文豪。他的愛國情懷、執著剛毅如黃鐘大呂,穿越時間仍然在現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響。文化是端午節的靈魂,在這一天,正可以重溫時間的厚重、文化的韻味,築牢民族精種與家國情懷。

節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託於生活的體驗來領悟。有詞人寫道,“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青翠,天淡紙鳶舞”,端午節要在胳膊上纏一個虎符,還要出門放風等。詩人陸游也很有雅興,“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後,頭上還*了艾草。這些細節,讓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儀式感,也因此讓端午節增添了更多雅趣,讓人體會到其中天人*的態度與美感。

從歷史深處深情回望,端午節的文化內涵一直都在不斷豐富和發展。這本身也是傳統文化隨著時間在不斷生長,並在現代社會獲得了“新生”。不論過節方式怎麼變化,只要傳統文化的根和魂還在,我們的傳統節日就會接續傳承,聯通一代代人的心,為人們提供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慰藉。

(摘編自李思輝《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科二:

20世紀,人類進入了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期,農耕時代形成的文化傳統開始瓦解。尤其是我國,在由封閉走向開放的過程中,節日文化——特別是城市的節日文化受到現代文明與外來文化的衝擊。

當下人們已經鮮明地感受到傳統節日漸行漸遠、日趨淡薄,併為此產生憂慮。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生活的願望出發,為每一個節日都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又動人的習俗。這種願望是理想主義的,所以節日習俗是理想的;願望是情感化的,所以節日習俗也是情感化的;願望是美好的,所以節日習俗是美的。人們用煙花爆竹驚駭邪惡,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為手中甜甜的月餅,來象徵人間的團圓;在嚴寒剛剛消退、萬物復甦的早春,趕到野外去打掃墓地,告慰亡靈,表達心中的緬懷,同時戴花*柳,踏青春遊,親切地擁抱大地山川……這些詩意化的節日習俗,使我們一代代人的心靈獲得了多麼美好的安慰與寧靜!

當然,習俗是在不斷變化的,但我們民族的傳統精神是不變的。這傳統就是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對大自然的感恩與敬畏,對家庭團圓與世間*永恆的企望。

(摘編自馮驥才《我們為什麼要過節》)

材料三: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傳統節日儀式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許多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不為人所重視。今天,在物質生活已經比較富足的情況下,人們更加註重在感情上相互傾訴、迴應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節日所帶來的幸福感、愉悅感。一些喜歡過西方節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歡快、溫馨的氣氛中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感。這就啟示我們,要充分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中的“情感”元素,讓人們在節日的氛圍裡心存敬畏、體驗傳統、享受親情,在感受舒心與祥和的同時,寄託美好的希望與祝福。

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思想、智慧存在於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傳統節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代表。因此,要重視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挖掘、整理,讓傳統節日逐漸滿足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使之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標準。否則,節日就成為沒有意義的空洞符號,不可能行之久遠、世代相傳。

*傳統節日有著豐富的文化符號、載體及儀式。文化符號與載體是節日內涵的重要內容,文化是依靠具體載體來傳承的,文化載體讓文化變得生動可感,能夠給予人們視覺、聽覺、觸覺的多元享受。如春節流行的對聯、年畫、窗花,端午節的包粽子、賽龍船,都是傳統節日符號、載體與儀式感的體現。這些節日載體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有利於増強*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自信和*競爭力。

*是禮儀之邦,儀式表達著*人對事物重要*、價值*的認同,沒有儀式感的節日難以讓人們產生心理上的認同和依從,而儀式本身又是讓人蔘與進來的重要方式。一系列程式依次展開,代表著節日文化內涵的逐層展示,也是讓心靈參與其中審美的過程。在這樣一套看似煩瑣的儀式裡,人們的情感得到表達和宣洩,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意義也得到彰顯和傳承。

(摘編自範如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核心》)

1.下列對材料中“節日習俗”的相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節日習俗和人們美好的生活願望、民族精神、家國情懷、審美追求等有關,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

B.節日的文化內涵不能脫離日常生活而存在,習俗使人們可以依託生活體驗來領悟節日的真意。

C.現代文明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會使節日習俗產生變化,這種變化會導致傳統文化精神的消亡。

D.節日習俗是文化載體之一,抽象的節日文化內涵通過具體載體而變得生動可感,帶給人豐富的享受。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習俗使節日具備了更多的儀式感,沒有儀式感的節日無法讓人們產生心理上的認同和依從。

B.儀式使人的身體和心靈均參與到節日中來,它對節日的莊重感、吸引力、投入*、參與*均有影響。

C.美好的生活願望是習俗的出發點,所以在物質生活比較富足的情況下,傳統的節日儀式淡出人們的視野就成了必然趨勢。

D.挖掘、整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重視傳統節日的文化符號、載體及儀式,是為了使現代社會的價值標準逐漸符合文化傳統的要求。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       )

A.殷堯藩的“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是對節俗背後的平凡生活的熱愛。

B.盧照鄰的“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表達了對詩人屈原的懷念。

C.歐陽修的“五*新絲纏角粽”中,傳統的粽子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情趣和快樂。

D.蘇軾的“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中,沐浴芳蘭湯是為了除穢驅病。

4.請概括現代文明與外來文化對傳統節日產生衝擊的具體表現。

5.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學校將舉行以“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為主題的敬老愛老活動。在班級動員會上,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分析我們為什麼要重視傳統節日

【回答】

1.C   “導致傳統文化精神的消亡”錯,原文說“習俗是在不斷變化的,但我們民族的傳統精神是不變的”。

2.B    A項,“無法”過於絕對,原文是“沒有儀式感的節日難以讓人們產生心理上的認同和依從”。C項,強加因果,物質生活的富足不是傳統節日儀式淡出人們的視野的原因。D項,關係倒置,應是“為了使文化傳統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標準”

3.B  盧照鄰的這兩句詩寫的是重陽節。金花酒,即菊花酒。菊花*黃,稱黃花,又稱金花。重陽節飲菊花酒,是傳統習俗。鴻雁天,鴻雁飛翔的天空,這是秋天景象。這兩句詩寫詩人遠在他鄉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著菊花酒,而這裡與故鄉相隔萬里,只能傷心地望著鴻雁飛向南天,表達的是遊子思歸的情感。

4.①傳統節日漸行漸遠,日趨淡薄。②許多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不為人所重視。

5.  ①文化層面的意義:傳統節日可以讓人們品味歷史的厚重、文化的韻味,築牢民族精神與家國情懷;傳統節日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和載體,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綿延和發展。②人的精神層面的意義:傳統節日為人們提供心靈的滋養和精神的慰藉(或“可以使一代代人的心靈獲得美好的安慰與寧靜”)。③國家層面的意義: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有利於增強*的文化軟實力、文化自信和*競爭力。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