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中秋節從產生之始,就是一個關於月亮的節日。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這兩個交替出現...

練習題6.29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中秋節從產生之始,就是一個關於月亮的節日。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這兩個交替出現...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中秋節從產生之始,就是一個關於月亮的節日。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為了先民崇拜的物件。月亮在*陽理論中,象徵著*。所以在古代神話中,月神往往是女*。*最早的神話著述《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居住於玉山和崑崙,此二山皆為月精所住。在漢代畫像磚中,也有西王母居於月亮一方,以蟾蜍作陪,和日神東王公相會的情節。而我們熟悉的嫦娥,原型則是《山海經》中的帝嚳之妃常羲。到漢代這個故事逐漸演化,《淮南子》載:“羿請不死之*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奠定了今天嫦娥奔月故事的基礎。

除了神話故事,*人對月亮的祭祀活動同樣開展得很早。先秦時期,《國語》便記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統治者在春分祭祀太陽,在秋分祭祀月亮,以此來取得教化民眾的效果。到隋唐之時,祭月的傳統漸漸從秋分移到了中秋日。由於中秋天氣乾燥,空氣潔淨,圓月顯得格外明亮,是日祭月,強化了祖先們對月的崇拜。與此同時,祭祀活動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在中秋夜與楊貴妃在太液池憑欄望月,說明當時中秋賞月已經成為風俗。

中秋作為一個正式的節日從何時而起,現在已經難以考*。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中秋已經相對固定,幷包含一定的節日內涵了。從那時起,中秋與“團圓”這一主題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成為這個節日最核心的價值理念。

在*的傳統思想裡,圓這一概念代表著圓滿、完整,加之不露鋒芒、渾圓飽滿等幾何特徵,使得圓成為了*人生活理想狀態的一個具體表現。中秋因為正值月圓,自然引起了人們的讚歎與欣賞,也引起了人們關於團圓的無數遐想。就連食物,也要做得圓潤,名為月餅。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中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

盛唐以後,中秋話題開始大量出現在詩歌當中。這類詩歌表達最多的感情,自然是思人思鄉。這種情緒,一方面來源於人生波折分別,就像月相盈虧的不可控制。中秋月圓,襯托得人間離散更為傷感。所以蘇軾發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無奈感慨。而韓愈面對一年一度的中秋明月,則有“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的嘆息。另一方面,思念之情也因為天下之人此刻得以共賞一輪明月,便能遙寄相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寫道:“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舉頭望月,便是秋思落地之時,所以也就有了“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哀傷。

由家庭的團圓而生髮出的家國情懷,也是中秋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環。中秋雨霽,月*入戶,陸游只能感慨:“平生無此一杯酒,玉笥峰頭看月生。”玉笥峰頭的一輪明月,也是他心頭難以割捨的故國家園。中秋的明月,寄託著太多的家國理想,士大夫們在月下祈禱著國家的統一、*的穩定。如今,每逢傳統節日,海外華僑華人以及留學生團體,都會自發組織活動慶祝。大家通過製作傳統食物、展示才藝,一同遙寄對祖國的思念。

5.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為*傳統節日的中秋節,其誕生和月亮有著密切的關係。月亮和太陽作為先民的崇拜物件存在於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中。

B.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月神常常是女*的形象。這從《山海經》和漢代畫像磚中有關西王母的居住之地的記載中可以得到*。

C.雖然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形象原型為《山海經》帝嚳之妃常羲,故事也很早就見於《淮南子》,但祭月活動和中秋賞月已與它沒有聯絡。

D.對月亮的祭祀在先秦就已經存在了,由《國語》中 “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祭月的目的是教化民眾。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由先秦到隋唐,祭月的傳統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在祭月的時間由秋分日變成了中秋日,以統治階級為主題的祭月活動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

B.隋唐史選擇在中秋祭月,與天氣乾燥、空氣潔淨以及月亮本身的明亮密不可分。對唐玄宗和楊貴妃中秋賞月的記載,表明中秋賞月在唐已成風俗。

C.“團圓”作為中秋節的主題,與中秋日正是月圓之時以及“圓”所代表的圓滿、完整等特徵關係密切, “團圓”也因此成了人們心中最核心的價值理念。

D.中秋作為詩歌吟詠的物件,在盛唐以後才開始大量出現在詩歌之中。這些詩歌也多是借月抒懷,表達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借中秋月表達思人思鄉詩歌的出現,除了和月相盈虧與人生波折極為相似易引起傷感之情有關之外,還與離散之人共望明月,藉以寄託相思有關。

B.由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中的相關記載可以看出,中秋節人們互贈月餅,取其“團圓”之意,這在後來成為一種流行的節日文化現象。

C.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和陸游的“平生無此一杯酒,玉笥峰頭看月生”的詩句,同為寫月,但寄託的情感是不同的。

D.由個人的家庭團圓到國家的統一穩定,文人士大夫們面對中秋月衝破小家的束縛,而形成的家國情懷,是中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回答】

5.C

6.C

7.D

【解析】

5.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這是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首先通讀全文,把握主要內容,然後瀏覽選項,針對問題,找出相關語句,進行比較、辨析,作出判斷。C項,“祭月活動和中秋賞月已與它沒有聯絡 ” 無中生有。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這一考點,題目的設定,或針對一個句群,或針對一個段落,或針對全篇。一般是客觀題,即判斷說法與原文是否一致。錯誤的設定一般為過於絕對、以偏概全、混淆時間、模糊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答非所問、張冠李戴等。只是記述了原文第1段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形象原型出處,沒有提到祭月活動和中秋賞月與它的聯絡,犯了無中生有的錯誤,故選C項。

6.

試題分析:C項,“成了人們心中最核心的價值理念”錯,原文是“成為這個節日最核心的價值理念”。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歸納和篩選資訊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物件及要求,然後瀏覽選項,之後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並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分析。通過比較原文和題幹可知,此題C中“成了人們心中最核心的價值理念”錯,從原文看應是“成為中秋這個節日最核心的價值理念”。這類題目編題者會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別要關注句中限制*的詞語。

7.

試題分析:D項,“衝破小家的束縛”“非常重要”表述錯誤,另外,家國情懷形成的原因也表述不當。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易錯*示】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試題錯誤設定的方式注意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型別,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C是對原文最後一段內容的概括,原文“由家庭的團圓而生髮出的家國情懷,也是中秋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環。”可知不能將其作為家國情懷形成的原因。選項強加了因果。選項還偷換了概念。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