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文言文閱讀王中正,字希烈,開封人。因父任補入內黃門,遷赴延福宮學詩書、歷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慶曆衛士之變...

練習題8.08K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閱讀王中正,字希烈,開封人。因父任補入內黃門,遷赴延福宮學詩書、歷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慶曆衛士之變...

文言文閱讀

王中正,字希烈,開封人。因父任補入內黃門,遷赴延福宮學詩書、歷算。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慶曆衛士之變,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賊悉就擒,時年甫*,人頗壯之。遷東頭供奉官,歷幹當御*院、鄜延、環慶路公事,分治河東邊事。破西人有功,帶御器械。

神宗將復熙河命之規度還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備可取也遂從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遷作坊使嘉州團練使擢內侍押班。

吐蕃圍茂州,詔率陝西兵援之,圍解。自石泉至茂州,謂之隴東路,土田肥美,西羌據有之,中正不能討。乃因吐蕃入寇,言:“其路經靜州等族,榛僻不通,邇年商旅稍往來,故外蕃因以乘間。縣至綿與茂,道里均,而龍安有都巡檢,緩急可倚仗。請割石泉隸綿,而窒其故道。”從之,隴東遂不可得。還,使熙河經畫鬼章,進昭宣使、入內副都知。

元豐初,提舉教畿縣保*將兵捕賊盜巡檢,獻民兵伍保法,請於村疃及縣以時閱習,悉行其言。復往鄜延、環慶經制邊事,詔凡所須用度,令兩路取給,無限多寡。既行,又稱面受詔,所過募禁兵,願從者將之,主者不敢違。

問罪西夏,以中正籤書涇原路經略司事。詔五路之師皆會靈州,中正失期,糧道不繼,士卒多死,命權分屯鄜延並邊城砦,以俟後舉。自請罷省職,遷金州觀察使、提舉西太一宮,坐前敗貶秩。元祐初,言者再論其將王師二十萬,公違詔書之罪,劉摯比中正與李憲、宋用臣、石得一為四凶,又貶秩兩等。久之,提舉崇福宮。紹聖初,復嘉州團練使。卒,年七十一。

1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神宗將復熙河/命之規度/還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備/可取也/遂從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遷作坊使/嘉州團練使/擢內侍押班

B.神宗將復/熙河命之規度/還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備/可取也/遂從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遷作坊使/嘉州團練使/擢內侍押班

C.神宗將復熙河/命之規度/還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備可取也/遂從/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遷作坊使/嘉州團練使/擢內侍押班

D.神宗將復/熙河命之規度/還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備可取也/遂從/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遷作坊使/嘉州團練使/擢內侍押班

12.下列對文中相關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帶御器械”,官名。宋初,選三班以上班乾親信官員佩櫜鞬,帶劍,侍衛皇帝,或以宦官充任,稱御帶。鹹平元年(998),改稱帶御器械,為武臣榮銜。

B.提舉,文中多次出現,原意是“管理”,後為宋代以後設主管專門事務的職官,如“提舉常平”、“提舉市舶”、“提舉學事”、 “提舉宮觀”(宋)等官號。

C.“仁宗”、“神宗”為皇帝年號,“元豐”“元祐”“紹聖”屬於皇帝廟號。

D.“問罪西夏”中的“問罪”指的是古代兩國交戰時,一方宣佈對方罪則,加以譴責,以為出兵進攻的理由。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中正是一個宦官,憑藉其父的恩蔭入宮,宋仁宗看其才華,將其留在身邊。

B.王中正籌劃恢復熙河,他進入熙河,修城牆,準備守城的器械,因功被封官。

C.茂州被圍困,王中正主動請纓解圍,後又積極建言並被採納,因功得到升遷。

D.在*西夏的戰鬥中,王中正因糧草誤期自請罷官貶祿,後來又再次受重用。

1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慶曆衛士之變,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賊悉就擒,時年甫*,人頗壯之。

(2)詔五路之師皆會靈州,中正失期,糧道不繼,士卒多死,命權分屯鄜延並邊城砦,以俟後舉。

【回答】

11.A

12.C

13.C

14.(1)慶曆時衛士反叛,王中正拿著弓箭到宮殿西邊督促捕*反叛者,反叛者都被抓住當時他剛*歲,人們認為他年輕有為。(2)皇上命令五路兵馬都到靈州會師,王中正超過規定的期限,糧草運輸接續不上,士卒死了很多,皇上下令各*暫時分屯到延路沿邊各城寨,等待時機出兵。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題,可以先整體閱讀文段,本句的意思:“神宗將恢復熙河,命令王中正籌劃。他回京上奏說 ‘:熙河就像處於吃奶時的虎抱著的寶玉一樣,乘乳虎的爪牙沒齊全時可以奪取它。’於是就跟隨王韶進入熙河,修城牆,備守城的器械,王中正因功升為作坊使、嘉州團練使,升任內侍押班。”據此理解斷句,同時還可以根據文段中的動詞判定句讀。也可以抓句中的人名,比如” 熙河”、官職等專有名詞和代詞,比如”坊使”” 嘉州團練使”虛詞“也”“ 以”,動詞“言”等。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先抓抓句中的人名,比如” 熙河”、官職等專有名詞和代詞,比如”坊使”” 嘉州團練使”虛詞“也”“ 以”,動詞“言”等初步斷句,再結合文意細細斷開。斷句更多情況要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C項應該改為:“仁宗”、“神宗”為皇帝廟號,“元豐”“元祐”“紹聖”屬於年號。

【考點定位】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這類題需要平時的識記與積累。我國古代的皇帝有年號、廟號和帝號之分。年號是封建帝王為記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號,始與漢武帝時期。在此之前,或用*子紀年,或以帝王名號紀年,如周平王三年。 漢武帝時始建年號,如公元前116年,稱元鼎元年。帝王的年號在實行初期,常常出現一帝多元的情況。如漢武帝在位54年,就用了11個年號。到了明清兩朝,採用了一帝一元制,並逐漸形成了以年號來稱呼皇帝的習慣,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都是以年號來稱呼的。廟號是指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表示對死者的追憶和崇敬。如高祖、太宗等。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廟號,明太祖是朱元璋的廟號。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都很少有廟號,因為當王朝覆滅時,皇室成員要被治罪或誅殺。帝號是指帝王在開始稱帝時給自己取的稱號。在我國帝號始於秦始皇,他的帝號是始皇帝。但並不是每一位皇帝都有帝號,如明清時期,帝號逐漸被年號代替,用年號來稱呼皇帝。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C項,“王中正主動請纓解圍”錯誤,原文“吐蕃圍茂州,詔率陝西兵援之,圍解。”由文意可知,率陝西兵是下詔而非主動。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詔率陝西兵援之,圍解”然後進行比較選項“主動請纓解圍”即可發現是曲解文意的錯誤。

14.

【試題分析】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即(到,就在),就擒(被擒拿,受擒,被抓住),壯(意動,認為……年輕有為、勇猛強壯)(2)會(會和),失期(超過規定的期限),權(暫且)。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比如(1)句中的“*”翻譯為“*歲”;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比如(1)“慶曆”(2)“五路”。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閱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絡。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王中正,字希烈,開封人。因父親的官職而補充進入宮內當宦官,轉到延福宮學習詩書、歷算。仁宗賞識他的才華,下令安排在身邊。慶曆時衛士反叛,王中正拿著弓箭到宮殿西邊督促捕*反叛者,反叛者都被抓住,當時他剛滿*歲,人們稱道他年輕有為。王中正升為東頭供奉官,歷任幹當御*院、鄜延、環慶路公事,分管河東邊防的事。他因攻破敵人有功,任帶御器械。

神宗將恢復熙河,命令王中正籌劃。他回京上奏說“:熙河就像處於吃奶時的虎抱著的寶玉一樣,乘乳虎的爪牙沒齊全時可以奪取它。”於是就跟隨王韶進入熙河,修城牆,備守城的器械,王中正因功升為作坊使、嘉州團練使,升任內侍押班。

吐蕃包圍茂州,皇上詔命他率陝西的兵馬去救援,茂州解圍。從石泉到茂州,稱隴東路,土地肥美,西羌據有這裡,王中正不能*。就乘吐蕃入侵之機,上奏說:“隴東路經過靜州等族,荊棘多,偏僻不通,近年商旅稍有往來,所以外族才得以從此進入。石泉縣與綿、茂二州距離相等,龍安有都巡檢,緩急時可以倚仗。請割石泉縣隸屬綿州,以堵塞這條舊路。”皇上允許,隴東就不能得到。王中正回來,出使熙河,處理鬼章的事物,升為昭宣使,入內副都知。

元豐初年,王中正為提舉教畿縣保*將兵捕賊盜巡檢,獻上民兵伍保法,請求在村旁空地和縣中按時檢閱訓練,意見都被採納。他又去鄜延、環慶管理邊境事物,皇上下詔凡是邊事所須費用,都由這兩路提供,多少不限。出發後,他又聲稱是得到皇上的當面允許,在所過之處招募禁兵,願跟從他的他就帶走,主帥不敢違抗。

宋*西夏,任用王中正為籤書涇原路經略司事。皇上命令五路兵馬都到靈州會師,王中正超過期限,糧草運輸接續不上,士卒死了很多,皇上下令各*暫時分屯到鄜延以及沿邊各城寨,等待時機出兵。王中正自己請求罷去內侍省官職,轉為金州觀察使、提舉西太一宮,因前次兵敗被貶官祿。元祐初年,言官又論奏他率二十萬*隊,公開違背詔書的罪狀,劉摯把王中正、李憲、宋用臣、石得一列為四凶,王中正又被貶官兩等。後來,王中正為提舉崇福宮。紹聖初年,起用他為嘉州團練使。王中正去世時七十一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