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

練習題9.09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建威參*,謂親朋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谷①,曰:“令吾常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兮辭》。

頃之,徵著作郎,不就。既絕州郡覲謁,其鄉親張野及周旋人羊鬆齡、寵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雖不識主人,亦欣然無忤,酣醉便反。未嘗有所造詣,所之唯至田舍及廬山遊觀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臨州,甚欽遲之,後自造焉。潛稱疾不見。淵明嘗往廬山,弘命淵明故人龐通之等齎酒具,於半道要之。淵明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舁籃輿②;既至,欣然便共飲酌。弘後欲見,輒於林澤間候之。至於酒米乏絕,亦時相贍。

其親朋好事,或載酒餚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又不營生業,家務悉委之兒僕。未嘗有喜慍之*,惟遇酒則飲,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嘗言夏月虛閒,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以宋元嘉中卒,時年六十三。世號“靖節先生”。

(改編自《晉書·陶潛傳》)

【①秫谷:黍米,可釀酒。②舁籃輿:交替抬轎。】

11.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博學善屬文      屬:連線,連綴,引申為寫作。

B.既絕州郡覲謁    覲:拜見。

C.未嘗有所造詣    造詣:學問技藝達到的程度、水平。

D.亦時相贍        贍:供給。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B.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C.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D.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潛博學多識,擅長寫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傳》被當時人認為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後又撰寫了《歸去來兮辭》。

B.陶潛仕途短暫。他曾做過州祭酒、州主簿、鎮參*、建威參*、著作郎等官,但終於不能忍受為官的束縛,辭官回家。

C.陶潛清高不群。他起初不願意同*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

D.陶潛自任率*。他不懂音樂,但卻備有一張琴,撫弄無絃琴寄託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及所學課文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刺史王弘以元熙中臨州,甚欽遲之,後自造焉。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回答】

11.C

12.C

13.B

14.

(1) 王弘在元熙年間到*州做刺史,對陶潛甚為敬仰,後來親自登門拜訪。

(2) 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

(3) 這就是求學的人不能不深思熟慮且慎重取*的原因。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C項,“未嘗有所造詣”,根據後文“所之唯至田舍及廬山遊觀而已”,可以知道前文說的是陶淵明沒有去過除此之外的地方,故“造詣”應解釋為“拜訪;去……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題的C項,根據後文“所之唯至田舍及廬山遊觀而已”,可以知道前文說的是陶淵明沒有去過除此之外的地方,故“造詣”應解釋為“拜訪;去……的地方”。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可以採取課內知識遷移法解決。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絡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這句話的大意是:向來簡慢貴人,不私下巴結長官。郡裡派遣督郵到他的縣,他的下屬說應該束上帶子(穿正裝)見督郵,陶潛嘆息說:“我不能為五斗米(這些俸祿)彎腰(喪失尊嚴),小心謹慎的為鄉下的小人做事啊!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包括專有名詞)、動詞進行斷句,比如“上官”“郡”“督郵”“縣”“吏”“潛”“五斗米”,動詞“事”“遣”“白”“見”“曰”“折”。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如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包括專有名詞)、動詞進行斷句,比如“上官”“郡”“督郵”“縣”“吏”“潛”“五斗米”,動詞“事”“遣”“白”“見”“曰”“折”。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B項“他曾做過州祭酒、州主簿、鎮參*、建威參*、著作郎等官”說法錯誤,選項對應的資訊在文章第二段“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和第三段“頃之,徵著作郎,不就”,可以推斷出“州主簿”、“著作郎”陶潛未就職。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本題B選項對應的資訊在文章第二段“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和第三段“頃之,徵著作郎,不就”,可以推斷出“州主簿”、“著作郎”陶潛未就職

14.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欽遲”是敬仰之意;“造”是拜訪之意。第二句中,“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第三句中,“所以”,……的原因;“學者”,古今異義詞,求學的人。同時要關注句中的人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比如“刺史”“王弘”“元熙中” 州”“死生”“彭殤”“學者”。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比如“刺史”“王弘”“元熙中” 州”“死生”“彭殤”“學者”。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