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為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怒之,不...

練習題2.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為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怒之,不...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為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玄自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吾矛,以伐我乎!”初,中興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之徒爭論古今學,後馬融答北地太守劉緓及玄答何休,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靈帝末,*解,大將*何進聞而闢之。州郡以進權戚,不敢違意,遂迫脅玄,不得已而詣之。進為設几杖,禮待甚優。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見。一宿逃去。時大將*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玄,大會賓客,玄最後至,乃延升上坐。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公車徵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還家。時袁紹與曹*相拒於官渡,令其子譚遣使逼玄隨*。不得已,載病到元城縣,疾篤不進,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遺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嘗受業者,縗絰赴會千餘人。

(節選自《後漢書·鄭玄傳》)

13.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B.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C.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D.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學,*古代的國立大學,漢代於京城設立太學,為*官學、最高學府。

B.徵辟,漢代選官制度,即徵召知名人士做官。官府徵召稱“徵”,皇帝徵召稱“闢”。

C.公車,官車,漢代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書言事及徵召等事,經由此處受理。

D.縗絰,分別指古代用麻布製成的喪服和喪帶,指整套喪服,後引申為“服喪”。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玄愛好學習,執著求學。他先後到當地的學校、太學學習,向京兆第五元先、東郡張恭祖學習;後入關,通過涿郡盧植介紹,以扶風郡馬融為師。

B.鄭玄不喜做官,勤於研究。他年輕時即不願做官為吏;周圍許多人因黨錮之禍受拘禁,他暗暗修習儒家經籍,並有所建立,促進了古文經學的興盛。

C.鄭玄不慕權貴,淡泊名利。大將*何進徵召,他住一晚即逃歸;大將*袁紹舉薦,他未就任;公車署徵召,他推辭有病;去世前,留遺囑要求薄葬。

D.鄭玄桃李天下,受人敬佩。在東萊時,他的學徒已有幾百甚至上千人;他七十四歲去世,從郡守以下曾經跟隨他學習的人中,參加喪會的有千餘人。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休見而嘆曰:“康*吾室,*吾矛,以伐我乎!”

(2)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

【回答】

13.D

14.B

15.B

16.(1)何休見到這些後感嘆地說:“鄭康成走進了我的房室,拿起了我的長矛,來*我啊!”(“室”,“*”,“以”,“伐”,各1分,句意1分。)

(2)袁紹的賓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辯,見鄭玄是儒者,並不認為他是學識淵博通達之人。(“多”, “玄儒者”,“通人”,“許”,上各1分, 句意1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本題畫線句子中,“玄”是指鄭玄,是人名,從上文來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各家紛紛起身向他發難,畫線句子首先要說鄭玄是如何回答的,那麼“依方辯對”後應斷開,意思是鄭玄依照儒家經籍進行申辯對答,“鹹出問表”每一對答都超出了問題本身,“皆得所未聞”並且都是以前沒有聽說過的,“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中間應斷開,排除AB兩項。座中沒有誰不嗟嘆心服。袁紹於是便舉薦鄭玄為“茂才”,上表推薦他任左中郎將。但他都沒有接受。“茂才”課內學過,是一個專有名詞,“舉玄茂才”和“表為左中郎將”的主語都是“紹”,中間應斷開,可排除C項。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常用的斷句方法有:①根據文意斷句。②利用對話標誌斷句,對話常以“曰”、“雲”、“言”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③藉助文言虛詞斷句,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尾,其後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後,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④藉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

14.

試題分析:B項,“官府徵召稱‘徵’,皇帝徵召稱‘闢’”說法錯誤。徵辟應該是徵闢,是*漢代擢用人才的一種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徵聘和公府、州郡闢除兩種方式。皇帝徵召稱“徵”,官府徵召稱“闢”。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文化常識的考核的題目,在大綱卷中出現後一直是課標中的必考題。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以後還會堅持。文言的選文是人物傳記,那主要的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中對“徵”“闢”的解說明顯錯誤。

15.

試題分析:“周圍許多人因黨錮之禍受拘禁”錯,選項對應的原文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意思是說等到發生黨錮之事,鄭玄竟和同郡孫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動,於是就暗暗地修習儒家經籍,關閉門戶不再外出。“禁錮”意為“封建時代統治集團禁止異己的人做官或不許他們參加*活動”。

【考點定位】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歸納文章內容要點,把握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重點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沒有賞析的內容。解答時要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一般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有: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人物的事蹟張冠李戴;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人物*格陳述不恰當;憑空新增,無中生有;強加因果關係。答題時注意“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差別和重點詞語的翻譯,還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關係。一般文言中經常省略主語,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語,區分“人物”,總體關照段首的“時間”、“地點”,區分“事件”表述是否錯誤等。

16.

試題分析:本題在解答時要注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尤其要注意下列實詞的正確翻譯:(1)“室”,內室,房屋,家;“*”,持,拿著;“以”,來;“伐”,*。(2)“多”,有很多;“玄儒者”,判斷結構,鄭玄是儒者;“通人”,學識淵博通 達之人;“許”:稱許、稱讚。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的是理解並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後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檢視有無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刪”“調”“換”“補”。對古今異義的詞語、古代是單音節詞語現代是雙音節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刪”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刪”,對省略的內容要補出。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

文言文譯文:

鄭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縣人。鄭玄年輕時任鄉嗇夫,辭官回家後,便常常到當地的學校去學習,不願意做官吏,他的父親多次為此惱怒,也不能阻止他 。後來就到太學跟隨老師學習,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為師,又隨從東郡張恭祖學習《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由於在崤山以東地區沒有值得求問的人了,鄭玄便西行進入關中,通過涿郡盧植的介紹,尊奉扶風郡馬融為師。鄭玄獨自遊學,十多年後才回到鄉里。家庭貧困,便在東萊郡租種別人的田地,跟隨他的學徒已有數百甚至上千人。等到發生黨錮之事,鄭玄竟和同郡孫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動,於是就暗暗地修習儒家經籍,關閉門戶不再外出。當時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經學,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鄭玄卻針對這三本書都提出了辯駁。何休見到這些後感嘆地說:“鄭康成走進了我的房室,*起了我的長矛,來*我啊!”起初,光武帝中興漢朝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這些人為古文、今文經學爭辯不休,後來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劉緓,加上鄭玄與何休的對答,文言翻譯與考據都通達精深,從此古文經學便徹底興盛起來了。靈帝末年,限制黨籍人士活動的禁令被解除後,大將*何進聽說了鄭玄的賢名便派人前去徵召他。州郡長官因為何進是極有權勢的外戚,不敢違抗他的意旨,於是便迫脅鄭玄,鄭玄迫於無奈而去拜訪他。何進為他準備了坐幾和手杖,對他的禮遇很是優厚。鄭玄不接受何進所賜予的朝服,而是頭戴幅巾去見何進。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當時大將*袁紹在冀州統領*隊,派遣使者邀請鄭玄,以盛大的規模招待賓客,鄭玄最後到達,袁紹便延請他就上座。袁紹的賓客有很多是豪俊之士,都很善才辯,見到鄭玄是儒者,並不認為他是學識淵博通達之人,競相提出種種不經的說法,各家紛紛起身向他發難。鄭玄依照儒家經籍進行申辯對答,每一對答都超出了問題本身,並且都是以前沒有聽說過的,座中沒有誰不嗟嘆心服。袁紹於是便舉薦鄭玄為“茂才”,上表推薦他任左中郎將。但他都沒有接受。公車署徵召他任大司農,賜給他一輛四馬安車,所經過地方的郡縣都派長吏接送。到朝廷後,鄭玄就以生病的理由自求回家。這時袁紹正和曹*兩*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紹讓他的兒子袁譚派遣使者逼迫鄭玄隨從*隊。鄭玄迫於無奈,帶病來到元城縣,病情危重而無法繼續行進,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歲。留下遺囑要求薄葬。從郡守以下曾經跟隨他學習的人中,披麻戴孝參加喪會的有一千多人。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