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張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為郎。用善書給事尚書,精力於職,休沐未嘗出。上行幸河東,...

練習題1.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張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為郎。用善書給事尚書,精力於職,休沐未嘗出。上行幸河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張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為郎。用善書給事尚書,精力於職,休沐未嘗出。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具作其事。後購求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上奇其材,擢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

昭帝即位,大將*霍光秉政,以安世篤行,光親重之。久之,天子下詔曰:“右將*光祿勳安世輔政宿衛,肅敬不怠,十有三年,鹹以康寧。夫親親任賢,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為富平侯。”大將*光薨後數月,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車騎將*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餘年,忠信謹厚,勤勞政事,國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為大將*。”上亦欲用之。安世聞之,懼不敢當。請聞求見,免冠頓首曰:“老臣誠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繼大將*後,唯天子財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太謙。君而不可,尚誰可者!”安世深辭弗能得。

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絕勿復為通。有郎功高不調,自言,安世應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事,何長短而自言乎!”絕不許。已而郎果遷。莫府長史遷,安世問以過失。長史曰:“將*為明主股肱,而士無所進,論者以為譏。”安世曰:“明主在上,賢不肖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薦之?”其欲匿名跡遠權勢如此。

安世自見父子尊顯,懷不自安,為子延壽求出補吏,上以為北地太守。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綈,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治產業,累織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於大將*光。天子甚尊憚大將*,然內親安世,心密於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歸侯,乞骸骨。天子報曰:“將*年老被病,朕甚閔之。雖不能視事,折衝萬里,君先帝大臣,明於治亂,朕所不及,得數問焉,何感而上書大將*、富平侯印?薄朕忘故,非所望也!願將*強餐食,近醫*,專精神,以輔天年。”安世復強起視事,至秋薨。天子贈印綬,送以輕車介士,諡曰敬侯。

(選自《漢書•張安世傳》)

9.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用善書給事尚書。       用:因為。

B.其人來謝,安世大恨     恨:遺憾

C.絕勿復為通             通:通報,舉薦   

D.是以能殖其貨           殖:增加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君而不可,尚誰可者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嘗有所薦,其人來謝    ②吾其還也           

C.①為子延壽求出補吏      ②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D.①以安世篤行,光親重之  ②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11.下列對原文有關的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皇上巡視河東,曾經丟失三箱書,張安世把書中的內容詳備地寫出來,皇上認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書令,調任光祿大夫。

B.霍光死後,有人奏請皇上讓張安世接任大將*之職。張安世得知此事,不喜反憂,向皇帝極力推辭。

C.張安世身兼選賢拔能的大權,這本是能給他帶來利益的肥差,可他卻從不讓被提拔的人知道是他薦舉的結果。

D.張安世對家人的要求尤其嚴格。兒子為光祿勳,他認為父子俱為顯貴,不宜同朝為官,便請求將兒子調離京城做北地太守。

12.翻譯下面兩句話。

(1)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2)闕秦以利晉,唯君圖。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回答】

9.C

10.D

11.D

12.(1)假如滅亡鄭國對秦國有利,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來麻煩您了。

(2)侵損秦國的利益從而有利於晉國,希望您認真考慮這件事。

(3)使者往來,我們提供他們缺少的東西,這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

【解析】

9.

試題分析:該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推斷能力。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原則,推斷實詞,首先要結合語境。因為結合語境“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意思是,曾經有所推薦,那人來道謝,安世非常遺憾,認為推薦賢良,介紹有才能的人,哪裡有私人感謝的道理?因而“絕勿復為通”為交往、往來的意思。而*提供的解釋“通報,舉薦”前後矛盾了,他無所通報,也已經舉薦過了。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0.

試題分析:D項都是連詞“因為”的意思,A項如果︱錶轉折,卻,B項代詞這個︱表商量語氣,還是C項替︱被。該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是文言文的常見題型。考生平時要牢牢掌握大學聯考規定考查的十五個虛詞,分別為:為 、之 、則、者、其、而、乎、何、且、若、所、因、焉、以、於、與。  備考文言虛詞“三抓”。1.抓重點。《考試說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虛詞共18個,一定要個個落實,從常用意義和非常用意義方面比較區別,把握常用意義和用法,照顧特殊意義和用法,可以採用多義比較的方法,同類集中。2.抓課文。虛詞的考查方式,多為選擇題,每個選項兩個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課本。根據這一特點,考生應立足課本,結合經典例句,歸納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實。對於典型用例,經常複習,防止遺忘。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便請求將兒子做北地太守”有誤,原文是“上以為北地太守”。 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通常錯誤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因果不當,時間錯位等。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該題考查文言翻譯能力。所考的三句都是課內,相對較簡單。翻譯以直譯為主,要求準確、通順。結合語句所在語境,整體把握大意,注意關鍵詞的落實翻譯,另外要關注是否有特殊語法現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原文翻譯

張安世表字子孺,年輕時因父親關係做了郎官。因擅長書法而供職尚書,盡心盡力於職責,例行假日沒有外出過。皇上巡視河東,曾經丟失三箱書,下詔詢問沒有人能知道,只有張安世記住了那些書的內容,把書中的內容詳備地寫出來。後來懸賞徵求找到了那些書,用來校對沒有什麼遺漏的。皇上認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書令,調任光祿大夫。

漢昭帝即位,大將*霍光執掌*,因為張安世品行忠厚,霍光親近重用他。過了一段時間,天子下詔書說:“右將*光祿勳張安世輔佐政務,擔任宿衛,嚴肅恭敬,從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樂安寧。信任親人任用賢人,是唐虞時代的治國原則,封張安世為富平侯。”

大將*霍光死後幾個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說:“車騎將*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誠信謹慎厚道,勤於國事,他是國家的重臣,應該加封他的地位,讓他做大將*。”皇帝也想任用他。安世聽到這件事情,內心恐懼,不敢接受。於是,前去拜見皇帝,摘掉官帽叩頭說:“我實在是認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這樣的*,接替大將*霍光的職位,懇請您稍加哀憐,來保全我的*命。”皇帝笑著說:“你說的太謙虛了。如果你不能夠勝任這一職務,還有誰能夠勝任呢!”安世再三推辭沒能成功。

曾經有所推薦,那人來道謝,安世非常遺憾,認為推薦賢良,介紹有才能的人,哪裡有私人感謝的道理?於是跟這個人斷絕了關係,不再跟他來往。有個郎官功勞很大,官職得不到升遷,自己找張安世談起這事,張安世回答說:“您的功勞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職的,有什麼功勞大小可以自誇呢!”拒絕了,沒有答應。沒多久,郎官果然升遷了。莫府長史升了官,安世問他自己的過失。長史說:“將*是皇帝的股肱之臣,但是沒有推薦士人,談論此事的人都瞧不起您。”安世說:“皇帝賢明,對於臣子中的賢與不賢分得很清楚,我修養自己罷了,怎麼能夠了解士人並推薦呢?”他要隱藏名聲疏遠權勢就是這樣。

張安世自己發覺父子地位尊貴顯耀,內心很不安,就替兒子延壽請求外出做官,皇帝讓他做了北地太守。安世居於列侯的高位,封地萬戶,然而自己穿著黑*粗厚的絲綢,夫人自己紡織績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藝活做,在家裡經營產業,經常積蓄細微的財物,因此能夠不斷增加財產,比大將*霍光還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將*霍光,然而內心親近張安世,比對霍光更親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張安世病,呈上報告歸還侯爵,請求退休。皇帝回覆說:“將*年事已高且疾病纏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夠主持事務,用謀略和智慧克敵制勝,你是先帝是重臣,擅長治亂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徵求你的意見,是什麼怨恨讓你想要上書歸還大將*、富平侯的官印呢?今速求去,是待朕不厚,而忘舊恩,這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將*多吃點飯,找醫生看看,安心養神,來輔助我。”安世又勉強主持事務,到秋天去世。皇帝贈給他印綬,用戰車和武士為他送葬,諡號為“敬侯”。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