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當今,新媒體在人們生活中所佔地位越來越重要,自古形成的閱讀規矩正面臨解體,包括閱...

練習題7.01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當今,新媒體在人們生活中所佔地位越來越重要,自古形成的閱讀規矩正面臨解體,包括閱...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各題。

當今,新媒體在人們生活中所佔地位越來越重要,自古形成的閱讀規矩正面臨解體,包括閱讀方式、閱讀習慣、閱讀內容等,說到底,是閱讀文化發生了鉅變。人們通過網路可隨時與世界保持連線,可閃電般地同步獲取最新資訊。然而,當電子閱讀變得如此輕鬆、愉悅、便捷時,人們自然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憂慮:既然有如此直觀和方便的電子資料和網路訊息,紙質閱讀將何以安頓?是否會成為明日黃花?

其實,“*閱讀”的數量並沒有減少,甚至在增加,若把電子閱讀、手機閱讀、網路閱讀算進來的話,現在讀書人的總量並不比上世紀80年代少,只是閱讀狀態和內容有別。當下的“*閱讀’’更多是跳躍化的、碎片化的、縮略化的閱讀,實用閱讀在取代審美閱讀,消遣閱讀在壓倒心靈閱讀,人們追求更多的是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

這當然值得憂慮,但憂慮是沒有用的。冷靜下來想,電子閱讀並非沒有好處。首先,對閱讀的概念應該有所改變,不是抱著一本書看才叫閱讀,手機閱讀、網路閱讀也應該是閱讀的一部分,且汲取方法簡便、迅速,知識含量巨大。第二,當下的紙質媒體的文章質量不令人滿意。紙媒的文章,顯得規範、嚴謹,想象力不足;而個人空間、文學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的文章,發表渠道便捷,顯得活潑、生動,也更接地氣,當然也難免蕪雜。讀者可以在第一時間與作者互動,甚至會直接影響下一步的寫作,成為“再創作者”;客體轉變成了主體。網路文學、網路閱讀正以其自身的優勢衝擊著紙媒的生存。

但我們需要呼喚真正有價值的閱讀。這是一種挑戰。問題不在於使用哪一種形式,而是觸及怎樣的內容。少了青燈黃卷和書香墨痕的閱讀形式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興的電子閱讀會不會在不經意間演化成“淺閱讀”“泛閱讀”“飄閱讀”。難怪丹尼爾·貝爾喟嘆:“當代文學正在蛻變為視覺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如果流於瞭解故事,其閱讀完全可以是快速的、概覽式的。倘要去鑽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學,那必然是一種細嚼慢嚥,而不是狼吞虎嚥。的確,凡讀書者,都會有這樣的讀書經驗: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在閱讀生活中,一直存在著既有輕鬆易讀的“興趣書”,又有艱深繁難的“嚴肅書”。內容艱深繁難的書讀起來不僅需要我們的審美判斷力,對我們的智力和道德水平,也是一種考驗。尤其是在當下閱讀文化中,人文閱讀、經典閱讀和嚴肅讀物閱讀日益萎縮,而“輕閱讀”“飄閱讀”“淺閱讀”成為流行、時尚的閱讀。讀內容艱深沉重的書,讀“費勁”的書、讀“難書”讀“慢書”,便越發顯得可貴。應該*惕的是,當我們過多依賴搜尋引擎,也就在縱容大腦思考的惰*;當我們能很方便地從網路得到問題*,也就不自覺地弱化了查詢、探索知識的能力。來得容易忘得快!這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在今天這個隨處可以閱讀的時代,我們要努力探索:既善於運用電子閱讀,同時能達到以往紙質閱讀時的良好效果。也就是說,把讀屏的便捷與閱讀的深度融合起來。

我非常認同這樣的判斷: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得看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什麼書,怎麼看書。有效的閱讀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所以*提倡“書香社會”。有人感嘆:“當今社會識字的人多了,讀書的人卻少了。”事實上,閱讀這一社會問題雖然不像環境、住房、教育等問題那麼急迫、及物,但它是一個影響長遠的問題,將影響到社會、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結構。

(雷達《反思閱讀方式的鉅變》,選文有刪改)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今,人們可以通過網路等新媒體隨時與世界保持連線,能夠閃電般地同步獲取最新資訊,閱讀文化,包括閱讀方式、閱讀習慣、閱讀內容等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

B.當下的“*閱讀”更多是跳躍化、碎片化、縮略化的閱讀,實用閱讀取代了審美閱讀,消遣閱讀壓倒了心靈閱讀,人們追求更多的是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

C.紙媒文章雖然規範、嚴謹,但想象力不足;個人空間、文學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上的文章,活潑、生動,更接地氣,發表也更加便捷,但難免有些良莠不齊。

D.少了青燈黃卷和書香墨痕的閱讀形式並不可怕,但是,新興的電子閱讀如果在不經意間演化成“淺閱讀’’“泛閱讀”“飄閱讀”則足以讓一個民族擔憂。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直觀和方便的電子資料和網路訊息讓電子閱讀顯得相對更加輕鬆、愉悅、便捷,這樣,必將擠壓紙質閱讀。

B.抱著一本書看是閱讀,電子閱讀,如手機閱讀、網路閱讀同樣是閱讀,只是自古形成的閱讀規矩正面臨解體。

C.新媒體讓讀者可以與作者互動,甚至直接影響作者的下一步寫作,成為“再創作者”,客體可以轉變成為主體。

D.真正有價值的閱讀是那種細嚼慢嚥的,需要我們的審美判斷力,能考驗我們的智力和道德水平的嚴肅閱讀。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新媒體衝擊下的當前時代,紙質閱讀的人數雖然減少,但由於閱讀狀態和內容有別,所以現在讀書人的總量並不比上世紀80年代少。

B.閱讀形式的變化使當下的人文閱讀、經典閱讀和嚴肅讀物閱讀日益萎縮,而“輕閱讀”“飄閱讀”“淺閱讀”則日漸成為流行、時尚的閱讀。

C.過多依賴搜尋引擎,也就容易縱容大腦思考的惰*,當我們能很方便地得到*, 也就不自覺地弱化了探尋、求索新知識的能力。

D.從某種意義上講,閱讀問題比環境、住房、教育等問題對一個國家、民族影響更長遠,將影響到社會、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結構。

【回答】

4.B

5.D

6.C

【解析】

4.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首先瀏覽選項,然後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混淆已然未然,原文表述是“實用閱讀在取代審美閱讀,消遣閱讀在壓倒心靈閱讀”,表明時間是“正在”,而不是已經取代和壓倒。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重在比對依據和結論:看推斷是否成立。推斷題選項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斷形式,原因結果或條件結論同時出現;有的只是一個判斷句。對完整推斷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條件文中是否有依據,二看所述結果(結論)文中是否有依據,三看原因或條件與結果結論之間是否有合理的邏輯關係。對只是一個判斷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現成的結論,二看結論(既然是推斷想象,“這個結論”文中往往沒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觀事實與邏輯事理。特別要關注結論中的程度詞與時間詞(如“或許”“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經”“將來”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必然、已然與未然,說法絕對等。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字內容的辨析。要求選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首先瀏覽選項,然後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無中生有,文中對什麼是“有價值的閱讀”並未作出明確的界定。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重在比對關係(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係):看這種關係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對詞語,重點考查的是是否讀準、讀懂了資訊;而比對句間關係,則要求考生不只是單純地篩選資訊,更應在篩選的基礎上關注資訊間的聯絡。因此,比對分句間的邏輯關係是比對的重點內容。比對關係分兩步: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包括句子),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麼關係(重點抓關聯詞),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係,但以因果關係居多。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每一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尤其看因果關係,是否有強加、倒置不當。

6.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根據原文的分析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 A.“閱讀狀態和內容有別”與“讀書人的總量”沒有因果聯絡。B.閱讀形式的變化固然會給閱讀文化帶來影響,可這只是閱讀文化有可能改變的原因之一,但顯然並非全部,還有其他原因,比如當下快節奏的生活、 經濟大潮的衝擊等等,原文雖然沒講這些,但恰恰說明選項推斷錯誤。D.文中對比的是“閱讀”與“環境、住房、教育”等問題的緊迫*與及物*,並非“影響”本身。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本題重在比對詞語:命題者在沒置選項時是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採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資訊,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兩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資訊)等方式設誤。因此,比對的第一層是詞語比對,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選項中的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優先比對:①指代詞(如“它”“其”等),比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②範圍詞(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現象。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