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人淡如菊”的華裔女建築師她是一名華裔女*,她的作品遍佈美國各地,她的最新榮譽是...

練習題6.12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人淡如菊”的華裔女建築師她是一名華裔女*,她的作品遍佈美國各地,她的最新榮譽是...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人淡如菊”的華裔女建築師

她是一名華裔女*,她的作品遍佈美國各地,她的最新榮譽是獲得2009年度美國國家藝術獎章,並在白宮接受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親自授勳。這是美國官方給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她——就是林瓔。

林瓔印象:出自名門卻人淡如菊

林瓔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幾年的事情。似乎每當述說她的背景時,都要提起那個顯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從未謀面的姑母、*第一才女、我國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築科學教育的女建築師——林徽因。的確,林瓔繼承了這個家族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華。

如今,50歲的林瓔依舊透著書齋學子的單純。面對媒體,她不願過多上鏡;當有人走近她索取郵件地址時,她*惕地向後挪開身子,拒絕來者要求。林瓔的長相也確實和中學時代的林徽因有幾分相似,人淡如菊,濃濃的書卷氣質。

林瓔的父親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個*倔犟,才華橫溢而心想事成。林瓔的才情,正是和姑媽林徽因一脈相承。

林瓔雖出自名門,卻並不膚淺和浮躁,這在她的作品中表現得淋漓 盡致。她的人和設計作品都展現了勇氣,沉著智慧,樸實無華,沒有過多的設計痕跡,沒有浮誇的裝飾,運用來自大自然的靈感去設計,不去破壞,而是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蘆葦”、“雪崩”等眾多設計作品,都流溢著一種寧靜、優雅而潛流的美,一種無聲思考的美,一種充滿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歲設計越戰紀念碑

林瓔雖然*情淡泊,但是她充滿才華和曲折的人生卻開始得驚天動地。1980年秋天,美國國家建築家學會為越戰紀念碑在全國範圍內徵集設計方案。還在耶魯大學建築系讀大四的林瓔,在大師雲集的1421個設計方案中,以看似簡單卻蘊含了無限力量的設計作品脫穎而出。一個評委會委員說:她的作品很簡約,但是越看就越覺得它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是永恆的紀念碑。

林瓔的設計引起了廣泛爭議。退伍*人協會卻表示不滿,有人認為,這座紀念碑是對戰死者的不敬,紀念碑本該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陣亡者的名字應該按照英文字母的順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們戰死的時間排列;甚至連林瓔是一位華裔也成了問題。他們從*上施加壓力,要求評審委員會更改原設計。在最後的決定會議上,林瓔堅持不改,以其獨有的倔犟和勇氣贏得勝利。

林瓔一夜成名。曾經飽受爭議的越戰紀念碑,如今已成為美國華盛頓最吸引人的建築物之一。有人說,林瓔設計的紀念碑已經成為美國人的“哭牆”。其實那不準確,數不盡的美國人來到這裡,攜來的不僅僅是眼淚,帶走的則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記憶地圖”:第五座紀念碑為環保而建

如果越戰紀念碑體現了無聲的奉獻精神,那麼她之後的很多作品都是無聲卻自然的詩。林瓔說,雖然她生長在一個幾乎遺忘了*傳統的環境裡,但她卻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東方式的審美對她的影響。她說:“從學生時代起,我對東方建築的興趣就遠勝於對歐洲建築。”

從越戰、民權到女權、印第安人,林瓔為美國設計了4座具有標誌意義的紀念碑。第5座紀念碑“什麼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選題:環保。

“什麼在消逝·空屋”並不是一座建築物,而是一個呼籲保護瀕危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大型聲音及 多媒體互動裝置。它被安置在*當代藝術中心的地下展廳。遊覽者手拿一塊有機玻璃正對地上的投影裝置,那些已經滅絕和瀕臨滅絕的動物就會在眼前一一呈現:有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象牙喙啄木鳥、有正在消融的北極上孤單的北極熊、有大西洋裡變得越來越小的鱈魚、還有已經滅絕的北美信鴿。

 “什麼在消逝·空屋”計劃將至少持續十年。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路,把屬於他自己的記憶、或者是父輩們的記憶中的事物新增到這張“地圖”中……將2050年時人類可能面臨的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展現出來,繪製出一張屬於未來的“地圖”。

林瓔用她的設計和藝術來呼籲人們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正如她所說,紀念碑的存在,是為了告訴下一代什麼是意義,而不是“丟掉一些東西,又丟掉另一些東西。”

(2010年3月18日《*日報海外版》有刪改)

7.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林瓔的最新榮譽是獲得2009年度美國國家藝術獎章。雖然林瓔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幾年的事情,但“最新”意味著此前她也獲得過榮譽和獎勵。

B.林瓔繼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華,尤其是受學習西方建築科學教育的姑母林徽因的影響頗多。

C.她的“月相”、“成行的蘆葦”、“雪崩”等眾多設計作品,都是無聲卻自然的詩。

D.“數不盡的美國人來到這裡,攜來的不僅僅是眼淚,帶走的則必定有深沉的思索”,這句話的含義是美國人開始正視越南戰爭的結局,懷念戰死的人們,思索生活的意義。

E.美國人能夠接受總統奧巴馬的非洲黑人血統,卻不能接受,由一個“黃種外國人”設計越戰紀念碑,一個*人為一場*戰爭而做的紀念碑。

8.“人淡如菊”是一種拒絕霸氣的平和和執著,文章從哪些具體方面體現了林瓔的這兩種特質。(6分)

答:                                                                                        

                                                                                            

9.“雖然她生長在一個幾乎遺忘了*傳統的環境裡,但她卻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東方式的審美對她的影響。”著眼全文,具體分析東方式審美帶給林瓔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0.文章中提到林瓔的“第5座紀念碑‘什麼在消逝·空屋’”,但緊接著又說“‘什麼在消逝·空屋’並不是一座建築物”。你覺得這矛盾嗎?為什麼?(8分)

答:                                                                                         

                                                                                             

                                                                                            

【回答】

【*】

7.B、E

8.(6分)① 從興趣愛好上看:東方建築對林瓔的影響就遠勝於歐洲建築對她的影響。②從人物*格上看:為人單純,有濃濃的書卷氣。③ 從作品特點上看:展現勇氣,沉著智慧,樸實無華,沒有浮誇的裝飾。很多作品都是無聲卻自然的詩。(答對1點2分,答對2點4分,答對3點6分。不一定要指出角度。)

9.(6分)① 平和:*情淡泊,單純低調。面對媒體,她不願過多上鏡;當有人走近她索取郵件地址時,她拒絕來者要求。(3分)② 執著:個*倔強,堅持而有勇氣。在越戰紀念碑最後的決定會議上,林瓔以其獨有的倔犟和勇氣贏得勝利。(或“什麼在消逝•空屋”計劃將至少持續十年,對環保事業的執著)(3分)(意思對即可。)

10.(8分)不矛盾。①“什麼在消逝•空屋”確實不是一座建築物,而是一個呼籲保護瀕危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大型聲音及多媒體互動裝置。② 但是,紀念碑的存在,是為了告訴下一代什麼是意義,而“什麼在消逝•空屋”是林瓔用她的設計和藝術來呼籲人們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是為了告訴下一代什麼是意義”,因此,它也是一座紀念碑,存在人心中的紀念碑。③ 它是林瓔藝術生涯的又一豐碑,告訴人們生命的意義。(答到①②點給6分,答到②③點給6分,答到①③點給5分,只答任意一點給4分。)

【解析】

7.

試題分析:B“她從未謀面的姑母”因而“影響頗多”有誤;E有因其是華裔而產生的反對意見,但只是退伍*人協會表示不滿,且最終接受了這一這座紀念碑。解答此類題一定要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到原文中找到關鍵句子,再細細比較,發現錯誤點。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8.

試題分析:本題實質考查對人物*格的理解。“平和”閱讀區間主要集中在第一個標題 “林瓔印象:出自名門卻人淡如菊” 之下的第1段中,“執著”閱讀區間主要集中在第二個標題 “一夜成名:21歲設計越戰紀念碑”之下的第2段。解答此類題一定要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到原文結合語境理解。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9.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中“著眼全文”意味著要從全文理解,解答前可想到對人物為人處世的影響,*格形成的影響,作品創作的影響,作品風格的影響等等。

考點:分析語言特*,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0.

試題分析:本題為個*化理解型題目,儘管答題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一定要考慮文章本身的價值傾向,只能選擇“不矛盾”,然後緊扣文字進行分析。

考點: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