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鄒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第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範純仁為守,皆禮...

練習題9.87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鄒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第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範純仁為守,皆禮...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鄒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第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範純仁為守,皆禮遇之。純仁屬撰樂語,浩辭。純仁曰:“翰林學士亦為之。”浩曰:“翰林學士則可,祭酒、司業則不可。”純仁敬謝。後哲宗親擢為右正言。有請以王安石《三經義》發題試舉人者,浩論其不可而止。陝西奏邊功,中外皆賀,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京東大水,浩言:“頻年水異繼作,雖盈虛之數所不可逃,而消復之方尤宜致謹。不以為數之當然,此消復之實也。”章惇獨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觸惇忌,仍上章露劾,數其不忠慢上之罪,未報。章惇詆其狂妄,乃削官,羈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膚繼請治其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還,復為右正言,遷左司諫。改起居舍人,進中書舍人。言:“陛下善繼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聖政盛德,願稽考而繼述之,以揚七廟之光,貽福萬世。”遷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諫官,恐貽親憂,欲固辭。母張氏曰:“兒能報國,無愧於公論,吾顧何憂?”及浩兩謫嶺表,母不易初意。稍復直龍圖*。瘴疾作,危甚。楊時過常州,往省之。蕭然僅存餘息,猶眷眷以國事為問,語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詔曰:“浩在元符間,任諫爭,危言讜論,朝野推仰。”復其待制,又贈寶文*直學士,賜諡忠。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B. 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C. 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D. 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在“純仁敬謝”一句中,“謝”應解釋為“為自己的錯誤向別人認錯道歉”。

B. 在“蔡卞、安惇、左膚繼請治其送者王回等”一句中,“治”應解釋為“懲罰”。

C. “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學中的教員,與現代“教授”的含義不同。

D. “七廟”,古代帝王為維護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廟,後來也代指“朝廷”。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鄒浩堅守職分,拒為越職之事。範純仁待之以禮,囑咐他撰寫樂語,且以翰林學士也寫樂語加以勸說,而鄒浩以祭酒、司業不能寫樂語為由推辭了。

B. 鄒浩正視災情,重視消災關鍵。面對京東的水災,鄒浩認為雖然不能逃脫自然的變化,但是要謹慎地施行消災的方法,不能簡單地歸咎於天理所致。

C. 鄒浩心繫國家,病中關切國事。楊時經過常州,鄒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鄒浩身體已十分虛弱,但在談話中,他仍關切詢問國事,說話不涉及私事。

D. 鄒浩忠君盡責,死後獲得榮耀。在元符年間,鄒浩擔任諫諍的職位,他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後被皇帝讚賞,獲得朝廷追封的榮耀。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浩所言每觸惇忌,仍上章露劾,數其不忠慢上之罪,未報。

(2)及浩兩謫嶺表,母不易初意。稍復直龍圖*。

【回答】

3.B

4.C

5.C

6.(1)鄒浩所上奏的言論常常觸及到章惇,但鄒浩仍上章*劾,羅列他對皇上不忠怠慢的罪過,沒有迴音。(得分點:“每、數、慢、報”)

(2)等鄒浩兩次被貶到嶺表,他母親不改變初衷。不久(鄒浩)又任職龍圖*。(得分點:“及、易、稍”,補充第二句主語)

【解析】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這句話的大意是:然而用兵之事,戰前決勝負為難事,勝利後以保持勝利為難事,僅是時機不同罷了。假如不是這樣,將會丟棄戰功而招致後患。希望申告將帥,不要因為勝利而麻痺輕敵,應善始善終。據此句子可以斷開為:然兵家之事/未 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苟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後患/願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故選B。

點睛:對於文言斷句型別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裡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名詞(包括專有名詞)、動詞進行斷句,比如“上”“政事”“九齡”“林甫”。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答題時要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本題C項,“教授”,官職名,指古時設定在地方官學中的學官。故選C。

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解答這類題目一要注意從原文中尋找對應資訊,二要認真比較,不漏過任何字眼。命題者往往在轉述中變換一些資訊對答題者進行干擾,故解答這類題重在細心。C項,“楊時經過常州,鄒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有誤,原文“楊時過常州,往省之。”,是楊時經過常州,前往探訪生病中的鄒浩。故選C。

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得分點:“每”、“數”、“慢”、“報”。第二句得分點:“及”、“易”、“稍”,補充第二句主語。翻譯時,還要注意句子通順。

參考譯文:

鄒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他考中進士,調任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範純仁為守臣,都對他以禮相待。範純仁囑咐他撰寫樂語,鄒浩推辭了。範純仁說:“翰林學士也寫這個。”鄒浩說:“翰林學士能寫,祭酒、司業不能寫。”範純仁為此道歉。經過幾年,宋哲宗親自提升他為右正言。有人請求用王安石的《三經義》出題考試,鄒浩論述不可而停止。陝西報告守邊的功績,朝廷內外都祝賀,鄒浩說:“先帝的志願由陛下成就了,是好事。然而用兵之事,戰前決勝負為難事,勝利後以保持勝利為難事,僅是時機不同罷了。假如不是這樣,將會丟棄戰功而招致後患。希望申告將帥,不要因為勝利而麻痺輕敵,應善始善終。”京東發大水,鄒浩上奏:“連年水災發作,雖然是自然的盈虧不能逃脫,但消災的方 法應當謹慎。不能認為是天理所致,這是消除災異的關鍵。”章惇獨攬大權,威勢顯赫,鄒浩所上奏的言論常常觸及到章惇,但鄒浩仍上章*劾,羅列他對皇上不忠怠慢的罪過,沒有迴音。章惇詆譭他狂妄,鄒浩被削官,羈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膚接著請求懲治那些為鄒浩餞行的王回等人。徽宗即位 ,很快把他召回,又為右正言,升任左司諫。改為起居舍人,進升中書舍人。他上奏說:“陛下很好地繼承神宗的遺志,繼承神宗的事業,孝德已經很高。尚且還有五朝的聖政盛德,希望陛下查考而繼承,發揚七代的光*,造福萬代。”升任兵部、吏部侍郎。當初,鄒浩任諫官,怕給親人帶來憂慮,想堅決拒絕。母親張氏說:“兒子能夠報答國家,無愧於公論,我有何擔憂!”等鄒浩兩次被貶到嶺表,他母親不改變初衷。不久又任職龍圖*。瘴病發作,非常危險。楊時經過常州,前去探望。鄒浩虛弱得僅僅留有一點氣息,仍然關切地詢問國事,說話不涉及私事。鄒浩去世,年五十二歲。宋高宗即位,下詔說:“鄒浩在元符年間,任諫諍之職,正言直論,朝野推崇敬仰。”追復為待制,又贈寶文*直學士,賜諡號忠。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