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趙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進士,為汾州司法參*。郭逵宣撫陝西,闢掌機宜文字。種諤擅...

練習題3.06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趙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進士,為汾州司法參*。郭逵宣撫陝西,闢掌機宜文字。種諤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趙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進士,為汾州司法參*。郭逵宣撫陝西,闢掌機宜文字。種諤擅納綏州降人數萬,朝廷以其生事,議誅諤,反故地歸降人,以解仇釋兵。禼上疏曰:“諤無名興舉,死有餘責。若將改而還之,彼能聽順而亡絕約之心乎?不若諭以彼眾餓莩,投死*。邊臣雖擅納,實無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蘇立、景詢輩爾。可遣詢等來,與降人交歸,各遵紀律,而疆場寧矣。如其蔽而不遣,則我留橫山之眾,未為失也。”又徙逵帥鄜延,為逵移書執政,請存綏州以張兵勢,先規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畫稼穡之地三十里,以處降者。若棄綏不守,則無以安新附之眾。援種世衡招蕃兵部敵屯青澗城故事。朝廷從之,活降人數萬,為東路捍蔽。夏人屢欲款塞,每以虛聲搖邊。詔問方略,禼審計形勢,為破敵之策以獻。遣裨將曲珍、呂真以兵千人分巡東西路。夏人方以四萬眾自間道欲取綏,道遇珍,皇駭亟戰,真繼至,夏眾敗走。交阯叛,詔為安南行營經略、招討使,總九將*討之。禼以郭逵老邊事,願為裨贊,於是以逵為宣撫使,禼副之。逵至,輒與禼異,固爭不能得。禼分遣將吏伐木治攻具,設伏擊之,斬首數千級,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樑乙埋數擾邊,禼知夏將入侵檄西路將劉安曰夏即犯塞門汝徑以輕兵搗其腹心後果來犯安等襲洪州俘斬甚眾夏遂入貢既而以重兵壓境,諸將亟請益戍兵為備,禼因遣人詰夏,夏兵遂去。乙埋終不悛。使間以善意問乙埋:“必欲寇,第數來,恐汝所得不能償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遺之戰袍、錦*,自是乙埋不復窺塞。禼乃縱間,國中疑而殺之。五年,拜端明殿學士,遷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節選自《宋史•趙禼傳》,有刪改)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禼知夏將入侵/檄西路將劉安/曰夏即犯塞門/汝徑以輕兵搗其腹心/後果來犯安等/襲洪州/俘斬甚眾/夏遂入貢/

B. 禼知夏將入侵/檄西路將劉安曰/夏即犯塞門/汝徑以輕兵搗其腹心後/果來犯安等/襲洪州/俘斬甚眾/夏遂入貢/

C. 禼知夏將入侵/檄西路將劉安/曰夏即犯塞門/汝徑以輕兵搗其腹心後/果來犯/安等襲洪州/俘斬甚眾/夏遂入貢/

D. 禼知夏將入侵/檄西路將劉安曰/夏即犯塞門/汝徑以輕兵搗其腹心/後果來犯/安等襲洪州/俘斬甚眾/夏遂入貢/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款塞即叩塞門,指外族前來通好或到邊界表示歸順,與“覷邊”“窺塞”“寇邊”相對。

B. 稼穡是我國對農事的總稱,多以春耕為穡,秋收為稼,即播種與收穫,泛指農業勞動。

C. 交趾原指*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盤腿而坐的行為,後與“安南”都指越南北部地區。

D. 學士原指讀書人或學者,文中是一種官職名稱,現指授予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的學位。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 )

A. 趙禼富有才華,處事很有見地。他考中進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職;在種諤擅自納降一事上,反對誅種諤、返故地歸降人,認為雙方可交換人員,各守紀律,以保邊疆安寧。

B. 趙禼深曉邊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應做好綏州的規劃,建設堡寨,分析了放棄綏州的後果並援引了種世衡治邊舊例,得到朝廷認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 趙禼一心平叛,不計個人名利。交趾叛亂時,朝廷讓趙禼統兵平叛,他推薦自己以前的上級郭逵為主將,自己甘願任副職,趙禼設伏兵擊賊,取得大勝。

D. 趙禼精於謀略,為國屢立功勳。他能審時度勢,為朝廷獻破敵之策;樑乙埋多次侵擾邊關,他以武勝之,以文勸之,最後用離間計將其除去。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若將改而還之,彼能聽順而亡絕約之心乎?不若諭以彼眾餓莩,投死*。

(2)必欲寇,第數來,恐汝所得不能償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

【回答】

15.D

16.B

17.A

18.(1)如果改變此做法並送還夏國,他們能聽從順服,不再有斷絕盟約的想法嗎?不如告訴夏國,他們的部眾由於飢餓,走投無路投向我國。

(2)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來,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補償您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過,我方也將會好好地對待您。

【解析】

1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斷句類試題,考生要注意結合對文句的理解,同時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標誌*的詞語,本題中標誌*的詞語有“檄”“曰”“汝”“後”“安”“夏”。

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誌*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後結合文意進行分析。

16.試題分析:識記文學常識。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諡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春耕為穡,秋收為稼”說法錯誤,應是“春耕為稼,秋收為穡”。

17.試題分析:A. 趙禼富有才華,處事很有見地。他考中進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職;在種諤擅自納降一事上,反對誅種諤、返故地歸降人,認為雙方可交換人員,各守紀律,以保邊疆安寧。“反對誅種諤、返故地歸降人”說法錯誤。根據原文可知,他並不反對誅殺種諤。

18.試題分析: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1)“亡”“諭”“餓莩”、(2)“寇”“第”“善”。

參考譯文:

趙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他考中進士,擔任汾州司法參*。郭逵在陝西任宣撫使,朝廷徵召趙禼掌機宜文字。種諤擅自收容綏州數萬來降者,朝廷認為他惹事生非,商議殺種諤,將土地和歸降的人還給夏國,以解怨仇免去戰事。趙禼上疏說:“種諤無緣無故採取這種做法,死有餘辜。如果改變此做法並將眾人送還夏國,他們能聽從順服,不再有斷絕盟約的想法嗎?不如告訴夏國,他們的部眾由於飢餓,走投無路投向我國。邊疆大臣雖然擅自接納了他們,但其實毫無益處,只因以前夏國俘虜了我們的蘇立、景詢等人。可以遣送景詢等人回來,與歸降的人交換,以後各自遵守紀律,邊界就安寧了。如果夏國扣留而不遣送,那麼我們留下橫山的歸附民眾,也不算失策。”朝廷又調郭逵為鄜延帥,趙禼為郭逵起草公文給執政大臣,建議儲存綏州,來擴充*隊的實力,先規劃大理河川,建設堡寨,畫出可以耕種的土地三十里,以安置歸降的人。若捨棄綏州不做好防守,就沒辦法安撫剛剛歸附的民眾。他又援引種世衡招募蕃部兵馬屯守青闕城的舊例。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使數萬名降人存活,成為東路屏障。夏國多次想來通好,卻經常用虛張聲勢的做法擾動邊境人心。皇上詔問對付夏國的策略,趙禼審時度勢,提出了破敵之策進獻。派遣偏將曲珍、呂真率領兵士千人分別進兵東西路。夏國正以四萬大*欲從小路攻取綏州,途中與曲珍部隊相遇,驚惶失措,倉促應戰,呂真接著率兵趕到,夏國大敗而逃。交趾叛亂,趙禼被徵召為安南行營經略、招討使,率領九名大將前往征討。趙禼認為郭逵熟悉邊境事務,願意擔任郭逵的副職,於是朝廷任命郭逵為宣撫使,趙禼任他的副職。郭逵到任後,總是與趙禼意見不同,趙禼堅持和郭逵爭論不能取得同意。趙禼分遣兵將砍伐樹木準備進攻的器具,設埋伏攻打敵*,斬殺數千敵人,俘獲了敵*首領,於是都投降。無祐初年,樑乙埋多次侵擾邊境。趙禼知道西夏即將入侵,發公文給西路將領劉安說:“西夏入侵邊塞,你就直接率輕裝精兵突襲夏國境內重地。”後來夏國果然來侵犯邊境,劉安等突襲了洪州,俘虜斬首很多,夏國於是前來進貢。不久夏國用重兵壓境,諸將領急忙請求增兵防備。趙禼於是派遣使者責問夏國,夏國便退兵了。樑乙埋始終不悔改。趙禼派間諜以善意問樑乙埋:“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來,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補償您所失去的。如果您能改過,我方也將會好好對待您。”贈送給樑乙埋戰袍、錦*,從此染乙埋不再侵擾邊境。趙禼使用離間計,夏國人懷疑樑乙埋,殺死了他。元祐五年,授任他為端明殿學士,遷太中大夫。去世時六十五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