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雁南飛胡 同①春天來了,小燕子乘著南風伴著細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個屋簷下。看著...

練習題1.84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雁南飛胡 同①春天來了,小燕子乘著南風伴著細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個屋簷下。看著...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雁南飛

胡  同

①春天來了,小燕子乘著南風伴著細雨再一次回到了北方的那個屋簷下。看著它們忙忙碌碌地銜泥壘巢,我忽然想到,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秋天裡的大雁了,那些披著灰*的羽毛,舞著矯健翅膀的身影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隱退了,最後一次聽到大雁的鳴叫是在什麼時候?三年前?五年前?還是十年前?每一個季節都有每一個季節的天空,但並不是每一個季節裡都有屬於自己的聲音,只有秋天,只有雁過長空時的聲聲嘹亮而最悲涼的鳴叫,才能把一個季節渲染得如此有聲有*。

②天空中永遠都有吱吱喳喳的麻雀飛過,但我們無法像留住麻雀一樣留住大雁。雁是過客,古稱“賓鴻”、“一雁聲嘶何處歸”、“雁飛高兮遠難尋”、大雁似乎總是南飛,似乎從來就沒有回來過。木蘭從*,蘇軾牧羊、昭君出塞,文姬離家,清照南徙,從南到北,也要從北到南,追逐著太陽行走,只為著找尋生命不可缺少的快意與溫暖,可到頭來還是留下永遠的漂泊,永遠的哀傷。“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這一唱三嘆,是寫給秋天的,寫給大雁的,也是寫自己的,大雁是一種能承載人類激盪的心靈的鳥。它早已具備了做人類朋友的資格。可當我們再一次想起朋友的時候,朋友卻已經淡出我們的視野。

③沒有了大雁的生活,就顯得有些無味,孩子們依舊捧著課本,讀著詩一樣的句子:“秋天來了,樹葉黃了,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變成‘人’字,一會兒變成‘一’字。”他們抬起頭問,老師,大雁到哪裡去了?老師抬頭,看看城市一角的天空,慢慢說,大雁已經成了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寫在《詩經》裡,“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寫在《禮記》裡,“季秋之月,鴻雁來賓”;寫在唐詩中,“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寫在宋詞裡,“斷鴻聲裡,立盡斜陽”;寫在崔鶯鶯長亭送別的元曲裡,“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寫在宋*南征方臘的明清小說中,“我想賓鴻避暑寒,離了天山,銜蘆渡關,趁*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④我不知道該怎樣給學生解釋大雁消失的原因,因為這是一個根本無法解釋清楚的問題。作文課上,他們描寫秋天,說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遍地都是金黃的小麥,我說這是一個低階錯誤,但更低階的失誤卻在於我:他們面面相覷,竟然不知道錯在何處?在都市中生活,誰還能像春天池塘的鴨子一樣敏感於*水的冷暖,敏感於季節的變化,空調可以模糊夏與秋的界限,超市的貨櫃上永遠擺放著四季的瓜果,鋼筋水泥的房子不能標記春夏的變換,在一個被以文明的名義遮蓋的封閉的籠子裡,我們怎捨得這一處自我陶醉的世界。

⑤也許人們早已經不再關心窗外的天空,只是聚精會神於電子時代極度的物慾的張揚。當我們把電視當成主要的*的時候,星辰就從夜晚的視野消失了;當我們把電腦作為生活的一部分的時候,草木蟲魚就變異成電子遊戲裡打打殺殺的怪獸;當鄉村不再有青山綠水、都市不再有春夏秋冬的差別的時候,我們猛然間發現已經搞錯了自己在這個星球上的身份是過客還是主宰。

⑥天高氣爽,白雲悠悠,黃葉飄飄。一行大雁從藍藍的天空掠過,撒下串串清脆的叫聲。  ⑦這記憶中的景象多美啊!我們還能再看到嗎?我們的孩子能看到嗎?。

(選自2006年8月1日《青島日報》,有刪改)   

1.文章主要內容是寫大雁,①②段中卻寫到燕子和麻雀,作用分別是什麼?

2.在第②段中,為什麼說“大雁是一種能承載人類激盪的心靈的鳥”?

3.文章第③段引用《詩經》、《禮記》,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裡的句子,有何目的?

4.結合全文,聯絡現實,談談你對文章最後一段所表達情感的理解。

【回答】

1.寫燕子再一次回來來對比說明大雁沒有回來,並引起下文;寫麻雀天天吱喳對比說明大雁是過客。

2.人的漂泊不定行旅匆匆和大雁的漂泊類似;人們喜歡用大雁寄託情思,撫慰落寞孤獨的靈魂。

3.現在大雁只是文學中的一個意象,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看到;說明自古大雁與人類文化的關係密切。

4.對過去人與自然*相處的懷念;對人類以“文明”的名義與自然隔絕的感慨;對現在和將來自然受到破壞的擔憂。

知識點:現代文閱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