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1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秋 思①陸游利慾驅人萬火牛②,*湖浪跡一沙鷗。日長似歲閒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

練習題1.58W

問題詳情:

1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秋 思①陸游利慾驅人萬火牛②,*湖浪跡一沙鷗。日長似歲閒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

1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秋  思①

陸游

利慾驅人萬火牛②,*湖浪跡一沙鷗。

日長似歲閒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

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百尺樓③。

【注】:①本詩寫於嘉泰三年,這年陸游七十九歲,居住在山*故鄉。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種戰具,雙角綁上利刃,尾巴綁上易燃物點燃令其衝向敵*,最早春秋時齊將田單破燕*時用了火牛。③元龍百尺樓:漢末許汜去下邳看望陳登(字元龍),陳不理睬他,自臥高處的大床上,讓許臥下床。後來劉備對許氾說:“我要是陳登,當臥百尺樓上,讓你以地為床。”後來便用“元龍百尺樓”形容崇高的形勢,或表示高下懸殊。

(1)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談談你對頸聯的理解?

(2)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回答】

(1)參考*:通過西沉的殘月、凋零的井梧(上下句各寫出一個典型景物並概括出特點,得1分,單單寫出“月”“井梧”不得分)等肅殺蕭條之景(概括出意境得1分,其他如悽清、淒涼等亦可)表達了作者的寂寥悲涼之情(概括出情感得2分,其他如悲痛無奈、孤獨蒼涼等亦可),融情於景(點出效果1分,情景交融亦可)。

(2)參考*:詩人對國家前途的擔憂之情2分;不服年老,壯懷激烈的情懷2分;已入暮年的無奈2分;報國無門的痛苦2分。(四點中的任意三點即可)

【解析】

(1)試題分析:“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殘月照著幽深的巷子,只聽見砧杵敲打之聲,周圍越發靜寂,令人內心失落空蕩;風吹水井邊梧桐樹,搖落黃葉滿地,這便是故園的秋天。詩人選取了“砧杵”“深巷”“月”“井梧”這些有代表*的意象,營造出一幅冷落、悽清的畫面,也就越發烘托出詩人的寂寞悲苦之情。詩人的情因景生,詩中的景也正是詩人情感的外顯。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詩歌借景抒情手法,這類題目一般的提問方式是:請從“情”與“景”的關係的角度賞析這首詞,這首詩(詞)寫了怎樣的景,抒了什麼樣的情?這類題目的答題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答出借景抒情,以樂景襯哀情,情景交融或是以景結情等,第二步闡運用,結合詩句闡釋寫了怎樣的景,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答題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詞句中寫的是寂寥悲涼之景,抒發的是寂寞愁苦的悲情,可答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等。

(2)試題分析:詩寫秋日所感,表現了作者嚮往閒適而又不能閒居的心情。雖然詩人讚美沙鷗閒逸,但又說閒時度日如年;雖說事大如天,醉後亦休,但又聞砧杵聲而生感,見梧桐葉落感慨故園之秋。他要放眼遠望,而又無樓可登。詩人之心何曾清閒得了?倒是種種矛盾想法在心中糾纏;使得他更加鬱悶。結合註釋可知,本詩寫於嘉泰三年,這年陸游七十九歲,居住在山*故鄉。再聯絡詩人一生渴望北定中原的志向,詩中的“利慾驅人萬火牛”“欲舒老眼無高處”,表達了詩人不老的志向,而“安得元龍百尺樓”則表達出詩人報國無門的遺憾和無奈。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本題考查鑑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顯情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或議論*的句子。②分析景語。鑑賞古代詩歌,把握情感態度,應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詩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結合註解,瞭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創作風格。要注意平時積累一些詩人的相關材料,特別是對一些影響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詩人更要留心。當然考試中對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題者都要作注,以便於考生把握詩歌的內容。④瞭解古代詩歌類別和常見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數詩歌表達的思想情並非單一,而是豐富複雜的。⑤注意積累古詩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詞語:歡快、愉悅、激動、哀傷、悲憤、沉痛、惜別、依戀、讚美、仰慕、豪邁、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激憤、堅守節*、憂國憂民等。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