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最古老的村落在哪裡最近在浙東進行村落考察時,我意外地“發現”最古老的村落就在寧波...

練習題1.6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最古老的村落在哪裡最近在浙東進行村落考察時,我意外地“發現”最古老的村落就在寧波...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最古老的村落在哪裡

最近在浙東進行村落考察時,我意外地“發現”最古老的村落就在寧波的河姆渡。它形成於史前的新石器時代,距今7000年。我一連兩次跑到那裡,是為了看看最早的村落什麼樣子,會給我哪些啟示。

當然,它不再是活態的村落,早已化為一片大文化的遺址,但從至今猶存的大量幹欄式建築的殘骸,可以想見河姆渡人曾經在浙東這塊溼潤而舒緩的土地上所建造的村落風景。儘管歲月遙不可及,從這片遺址發掘到的極其豐富的遺物,完全可以觸控到我們祖先迷人的村落生活。

那時,我們先人的生活充滿了凶險與艱*,野象、鱷魚、猛虎等各種猛獸時時來襲;還不時遭遇各類可怕的自然災害,比如雷電、大火、洪水和疾病。面對這些直逼生命的威脅,人是孤立無援的:沒有武器,沒有醫*,只有一雙手。然而無比頑強與智慧的河姆渡人,就憑自己的雙手,用大自然的石頭、木頭、泥土、葦草,以及獸骨、魚骨、鳥骨來製作各種工具與器具,獵殺野獸,蓋房造屋,獲取食物,建立生活,而且還在這裡做了一件偉大的事——將“野生稻”培植成了人工栽種的穀物。這可是中華民族歷史程序中極其偉大的一步!這一步,意味著先人從居無定所的漁獵時代跨入了定居生活的農耕時代,從而將自己的生命及情感與土地牢牢地扭結在一起。一種全新的生活創造開始了。

最早的農耕工具出現了,翻土的耒耜、點種的木棒、收割莊稼的鐮、舂米的杵、盛糧的陶罐,當然,遠不止這些——他們能把石錛打磨得像經過現代“機加工”那麼細膩光滑,將骨針的針孔雕琢得又圓又小,草繩子編得又長又韌,箭鏃和鑽頭造得鋒利逼人。他們可是70個世紀前的遠古人呵!最叫人驚歎的是,他們發明了形制那麼多樣的榫卯與木構件,柱腳榫,樑頭榫,燕尾榫,銷釘榫,等等。直到今天我們的木工還在用這些榫卯。就憑著這些構件,他們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構築起一座座堅固而巨大、可容三四十人居住和生活的幹欄式建築。儘管遺址保留的建築殘骸不是全部,但一個原始村落已經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我們的先人在這裡過著群居式的集體生活。一邊捕魚獵獸,一邊採集果實,一邊耕種稻穀,而且開始馴養豬、牛、*等家畜了。因此,他們能吃到大米和有葷有素的食物。村中一座木構的水井,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一口水井,說明他們竟然發現了地下水——這使他們有充足的水喝。水井的出現使他們的村落生活更加安定,只有安定才能不斷地積澱與建設。為此,河姆渡人便開始追求更高階的生活——精神生活。

他們已經很講究物品的造型了,單是煮食燒飯陶釜的式樣就十分繁多與優美,上邊還雕刻著各種好看的圖案與可愛的形象。各種工具上的裝飾更是花樣繁複,這都體現著他們對生活的情感。至於那些佩戴在他們自己身上的骨墜、石珠、玉管,則表明了我們祖先的愛美之心。

更美好的藝術也在這個村落裡出現了——音樂。這裡發現的吹奏器骨哨、打擊樂器木鼓以及單孔的陶壎,在告訴我們這個原始村落的生活曾經如何動人。

從河姆渡這些遺物中,能夠鮮明地看出我們先人的精神世界: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美的講究,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嚮往。

應該說,河姆渡的村落已經是較為成熟的原始村落。不僅規模可觀,而且具備一整套生產與生活的村落體系,擁有相當程度的物質與精神的村落文明。對富足的追求,促使他們的生產技術不斷地創新與進步,他們已經能夠製造最早的織機和漆器了。這樣,在技能**方面如製陶、蓋屋、捕獵、耕作、編織必然有了分工,分工愈清楚就愈要求彼此有序地配合,如果沒有相互的配合與協調,這麼大型的幹欄式建築怎麼能蓋得起來?於是在這個村落裡,我們看到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文明形態——社會的出現。從而使我們認識到,最古老村落既是人類生產生活最初的聚落,也是社會形成的基地,文明的發祥地。我們今天村落所有根本*的元素,河姆渡那時都已經有了,雖然那時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孩提時代”。它告訴我們村落的本質與意義。因此我們說,村落是我們最早的家園,是紮在大地上最深和最關鍵的根。

我們今天已進入比較發達的現代文明,但如果沒有先人的創造,特別是對村落的創造,就不會有今天。

(選自“新華網”,有刪改)

10.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最恰當的一項是。

A. 作者通過村落考察“發現”我國最古老的村落是形成於史前新石器時代,距今7000年的浙東寧波河姆渡。

B. 面對各種猛獸的來襲和時時遭遇的各類可怕的自然災害,河姆渡人只能以無比的頑強與智慧,用雙手來抵禦。

C. 河姆渡人將“野生稻”培植成了人工栽種的穀物,標誌著從居無定所的漁獵時代跨入了定居生活的農耕時代。

D. 最早的一口水井,說明河姆渡人發現了地下水,所以其村落生活更加安定,便開始追求更高階的精神生活。

11.列舉河姆渡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

12.談談你對發現和保護“*最古老的村落”意義的理解。

【回答】

10.A

11.①河姆渡人發明製作各種 工具與器具,培植水稻,從居無定所的漁獵時代跨入了定居生活的農耕時代 ;

②過群居式的集體生活,能夠捕魚獵獸、採集果實、耕種稻穀、馴養家畜;

③發現並利用地下水,使他們的村落生活更加安定,而不斷積澱與建設,使其開始追求更高階的精神生活;

④他們很講究物品的造型,各種工具上的裝飾更是花樣繁複;

⑤出現了音樂;

⑥在技能**方面進行了社會分工和協作。(六點,任意答出五點即可得滿分)

12.①河姆渡的群居式集體生活規模可觀,而且具備一整套生產與生活的村落體系,擁有相當程度的物質和精神的村落文明。

②我們今天比較發達的現代文明,是建立在先人的創造,特別是對 村落創造的基礎上的;或者說沒有先人對村落的創造,就不會有我們的今天。

③村落是我們最早的家園,是紮在大地上最深的根,保護好具有各類代表*的古村落,是為後代留下農耕歷史的文明標本,讓他們對自己的文明永遠有家可回。

【解析】

10.試題分析:這是對文字內容的綜合考查。選項中,B項,時時遭遇錯,應該是“不時遭遇各類可怕的自然災害”;C項,原文中為“用大自然的石頭、木頭、泥土、葦草,以及獸骨、魚骨、鳥骨來製作各種工具與器具,獵殺野獸,蓋房造屋,獲取食物,建立生活,而且還在這裡將野生稻培植成了人工栽種的穀物。這一步,意味著先人從居無定所的漁獵時代跨入了定居生活的農耕時代”;D項,原文中為“……最早的一口水井,說明他們竟然發現了地下水。水井的出現使他們的村落生活更加安定,只有安定才能不斷第積累與建設。為此,河姆渡人便開始追求更高階的生活------精神生活”,選項言過其實。

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方法:①讀全文,概括主要內容;②抓標題,概括主要內容;③辨文體,概括主要內容;④找線索,概括主要內容;⑤理層次,概括主要內容。第一步:整體感知。明確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評價的基礎。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義或目的,整體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這是評價的根本。第二步:篩選文中的關鍵資訊。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發表看法,關鍵*的語言最能顯示文章的思想內涵或作者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評價。第三步:評價要具體、客觀,不可含糊籠統。分析和評價都必須緊密結合文學作品實際,避免離開作品去進行漫無邊際的分析。分析和評價要以正確的思想為理論基礎,以辯*法為基本的分析法,並結合文學作品創作特有的藝術規律,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而不應依據個人的好惡去隨意評說。文章是傳記,傳記最重要就是真實*,時間、時間力求準確。本題中錯誤的選項基本都屬於,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字中一一對照,便可發現錯誤。

11.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資訊篩選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審清題幹,然後鎖定區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題是綜合篩選的題目,要立足原文,從 “列舉河姆渡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角度進行概括,聯絡文章內容答題,找到相關答題區間,篩選關鍵語句,概括形成*。

點睛: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點有二:一是切塊法,即在鎖定與*有關資訊句段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包圍圈,將目光鎖定在一段或幾段中的某一“塊”。可以依據寫作的角度切塊,也可以依據內容上的關鍵詞切塊,還可以依據語句上的連線詞(關聯詞、序數詞、*入語、介詞等)切塊。本題的塊應該集中在中間段落中。二是抽條法,即在鎖定“塊”的基礎上,分出“條”來抽取*資訊,然後再提煉概括。有時候與*有關的資訊並不是集中在某一“塊”,而是分佈在全文的各部分,這就要對全文進行整體把握,點面結合,逐一摘取,避免遺漏。瞄準目標。目標語句使指代表有用資訊的語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語句或精要語句。瞄準目標語句,依題幹要求進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準確地解決問題的關鍵。

12.試題分析:題幹 “為談談你對發現和保護‘*最古老的村落’意義的理解”,這是一道探究題。答題時要結合文字內容,表達觀點,言之成理即可。答題關鍵點“村落文明”“ 現代文明”。

點睛:探討文字反映得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尤其是我們這一代人和我們這個時代的普遍價值影響,並對作者的觀點態度和藝術處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討類似問題時,一方面需要探討文字之中蘊含的傳主的人生觀和人生價值,一方面要求我們聯絡現實生活探討其現實意義。答題思路可概括為:觀點——引據——論述——小結。觀點:明白無誤地表明觀點。這是第一個得分點。引據:恰當引用論據,遵循“內引外聯”的原則,既要充分利用原文資訊,又要合理聯絡現實狀況。論述:即歸結回扣觀點,簡要作結。最後整合資訊,分條陳述,⑴要點須全面;⑵陳述有條理。作為綜合闡述題,觀點明確,言之有據,言之成理,是得分的關鍵點。具體步驟:第一句:應寫自己的觀點,句式是“我認為„„”或“我贊同„„”。接下來,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點羅列。最後,可加總結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數、超範圍,可不寫總結句。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