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家國往事詩詞人生高毅哲如今的*,可以把古典詩詞和個人命運起伏結合得如此震撼人心...

練習題2.04W

問題詳情: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家國往事詩詞人生高毅哲如今的*,可以把古典詩詞和個人命運起伏結合得如此震撼人心...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家國往事詩詞人生

高毅哲

如今的*,可以把古典詩詞和個人命運起伏結合得如此震撼人心的人,或許除了葉嘉瑩,很難找出第二個了。有人用一句話概括她一生的追求:“九畹蘭滋,樂做詩詞傳燈人。”

從啟蒙到“能自建樹”

1924年7月,葉嘉瑩出生於*的一個書香世家。在察院衚衕祖宅裡,在家學氛圍下,葉嘉瑩完成了詩詞的啟蒙,詩詞功底日漸紮實。

1941年,葉嘉瑩高中畢業,成績優異的她進入了輔仁大學。在輔仁大學,葉嘉瑩遇見了她銘記一生的恩師顧隨,專攻古典文學*。葉嘉瑩聽課時常常極力心追手寫,生怕遺漏了老師學問之精要。

葉嘉瑩跟從顧隨6年,與顧隨結下深厚情誼。顧隨曾在給她的信中寫道:“假使苦水(顧隨別號)有法可傳,則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盡得之。”但他希望葉嘉瑩不僅要繼承自己的衣缽,更要“別有開發,能自建樹”。

顧隨生前沒有留下一本著作。葉嘉瑩上世紀70年代回國以後,整理出版了40餘萬字的《顧隨文集》,並將她在顧隨課堂上記下的八大本筆記,全部交給了顧隨的女兒整理成《駝庵詩話》,所得版稅,全部給予先生女兒。

在去國外之前,葉嘉瑩對文學理論並沒有很大興趣,她認為,和充滿靈動內容的詩詞相比,文學理論實在太過枯燥。然而,當她接觸到西方文學理論後,卻發現它們與*的傳統詞學理論有不少暗合之處。葉嘉瑩興趣大增,逐漸嘗試用西方文學理論中的詮釋學、符號學、接受美學等來詮釋*的古典詩詞。

弱德之美

熊燁是葉嘉瑩的2010級博士生。彼時他在南方一所大學本科讀法律,正處於失落和迷茫中,一次在電視上看到葉嘉瑩講課的節目,立刻被深深吸引。“葉先生的授課融入了她切實的人生體驗,這是最打動我的。”熊燁說。來到南開之後,他才逐漸瞭解到葉嘉瑩詩詞極富魅力的另一層原因。

1948年3月,在北平教書的葉嘉瑩南下上海和在*海*任職的未婚夫結婚。1948年11月,葉嘉瑩和家人從上海來到*;在白*恐怖中,丈夫被懷疑是“匪諜”,在監獄一關就是3年,連她自己帶著不滿週歲的女兒,也被抓到*察局關了一段時間。被放出後,葉嘉瑩沒了工作,只好投奔丈夫的姐姐。沒有房間可住,她就在走廊上打地鋪,很早就要爬起來收拾乾淨;為了避免孩子打擾主人午休,她只能出去,在烈日之下抱著出生不久的女兒在樹蔭底下徘徊。

葉嘉瑩不願麻煩別人,她尋找到了自己獨特的排解方式。“不得於心者,固不能筆之於手”。這句看似普通的話,不僅是葉嘉瑩的自白,更是點出了她詩詞生涯的魅力根源。

此後幾十年間,她著作等身,成為享譽*的大家。她提出的詞學中“弱德之美”的學說,在如今的眾多研究者看來,用來描述她本人十分恰當。這種觀點認為,凡被詞評家們所稱述為“低徊要眇”、“沉鬱頓挫”、“幽約怨悱”的好詞,其美感之品質都是屬於一種弱德之美。而葉嘉瑩一生的經歷無疑都成了這種美學的最好註腳。

願意生命結束在講臺上

在海外教書時,葉嘉瑩常常感慨,*古典詩詞的韻味,在翻譯成英文後就要遜*不少。而用英文授課,也讓她常常有不能闡盡其意之感。她堅信,*詩詞只有在*的土地上,才能開出最美的花。

1979年,憑藉一封寄給國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葉嘉瑩終於可以回國教書,她講授古典詩詞的足跡遍佈祖國大*南北。天津師範大學的學生徐曉莉聽說南開大學中文系來了一位講課很好的女老師,便前來聽講。“在課堂上,葉嘉瑩就是一個強大磁場的磁心。”徐曉莉回憶,“她從不拿講稿,卻常常從右向左,豎版繁體在黑板上默寫出古人的大段詩詞文句。她講一口純正親切的*鄉音,而她深厚的古典修養和融貫中西的浩瀚學識,以及恰切精當的舉喻與解說,讓我們傾倒,耳目全新,驚歎不已。”如今已經退休的她,有空便在家裡放起葉嘉瑩的講課錄音,猶如別人聽京劇、聽相聲一般。

葉嘉瑩自認,這一輩子,她完成了兩件大事。一是在當年顧隨的課堂上,她猶如錄音機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顧隨的講課“錄”了下來,並在幾十年後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後,託人把*大學教授戴靜山先生的古近體詩歌吟誦錄了下來,並最終在內地推廣吟誦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葉嘉瑩說,她的一生,除了回國教書是她自己的選擇,她從來沒有對命運做出過主動的選擇。你落到什麼地方,不是你能掌握的,“可是不管命運把我拋到哪裡,我都願盡最大的努力盡量做好”。

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熱愛的事業中。人們往往驚詫於她旺盛的精力。當她年過八旬以後,依然常常一個人拖著行李箱輾轉於旅途。每次回國,她都要帶回大批成箱的材料。每逢上講臺,她常常一站兩個小時,神采飛揚,奮筆疾書,連水都很少喝上一口。

她親自體會到了古典詩歌裡面的美好、高潔的精神。她希望能把這一扇門開啟,把不懂詩的人牽引到裡面來。“這就是我一輩子不辭勞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麼一天,我願意我的生命結束在講臺上。”

顧隨曾說過一句話:“一個人要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體驗過樂觀之生活。”當年的葉嘉瑩記住了這句話,卻沒有多想其中的意義。而當經歷了一生的憂苦不幸,她早已找到*。

(《*教育報》2014年9月20日第3版,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當的兩項是

A.葉嘉瑩接觸到詮釋學等西方文學理論後,發現它們與*的傳統詞學理論有不少暗合之處,這進一步激發了她對*古典詩詞的興趣。

B.因為葉嘉瑩既精通英語,又精通*古典詩詞,加之接受了西方文學理論,所以她能“信、達、雅”地將*古典詩詞推向西方世界。

C.可以說,葉嘉瑩是一位詩人、美學家、哲學家,是一位具有民族責任感和世界眼光的思想家,她一直在努力踐行人類理想的生命存在樣態。

D.“弱德之美”,是在強大的外勢壓力下所表現的一種不得不採取約束和收斂的隱曲姿態的美,其外形雖“弱”,卻內蘊“德”之堅強。

E.葉嘉瑩回國教書的目的是要完成兩件事:一件是整理出版當年顧隨先生的講課,另一件是託人吟誦錄製戴靜山先生的古近體詩歌。

(2)文章末尾說葉嘉瑩“早已找到*”。她找到了什麼“*”?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

(3)葉嘉瑩成為享譽中外的古典詩詞研究大師,哪些因素促成了她的成功?請結合材料進行概括。

【回答】

(1)C項3分,D項2分,B項1分。

(2)①以悲觀之體驗過樂觀之生活。被關*察局、走廊打地鋪,學會了淡然達觀面對生活困苦煩憂,從而對於現實生活的艱苦並不十分在意。②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提出了*古典詩詞“弱德之美”的學說,整理出版《顧隨文集》,錄下戴先生的詩歌吟誦並在內地推廣,獻身於*古典詩詞的研究,“願意生命結束在講臺上”。(每點3分)

(3)①家庭薰陶。出生於書香世家,從小就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②教 育引領。受到了輔仁大學顧隨先生悉心教導與激勵。③志趣高雅。熱愛中華文化,主動鑽研西方文學理論,搭建了溝通中西方文化的橋樑。④經歷坎坷。“文章憎命達”,她歷經磨難,閱歷豐富,擁有高潔精神和敏感心靈。⑤品格堅毅。具有藝術創新的自覺精神,矢志不移追求藝術的新境界。年過八旬,依然在國內外奔走講學。(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

【解析】

(1)試題分析:A“進一步激發了她對*古典詩詞的興趣”錯,她原來對此並無興趣;B“能“信、達、雅”地將*古典詩詞推向西方世界”於文無據;E“葉嘉瑩回國教書的目的是要完成兩件事”說法不當。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概括內容要點題,要結合文字的所有內容篩選概括,找出相應區間,分點概括,要準確、全面。歸納內容要點的方法:①找出相關的概括*語句。在具體的文章中,概括*的語句與具體的敘述描寫或闡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關文字的層次,這是為了防止內容要點的遺漏。③提取精要,*歸納,這是要求考生根據要求,認定範圍、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試題分析:這解答此類題目,有三個要求,一是正確解讀文字內容並能夠加以分析,二是要聯絡社會現實,做出自己的評價,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合理規範闡述,必須對這些認識進行綜合提煉整合,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但觀點必須正確,之後,必須援引文本里的事實、細節對傳主與傳者的立場態度進行有條理的解讀,然後再把這些解讀的結論與自己所能聯絡的事實結合起來分析即可。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