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張岱年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發展中,總有一些思想觀念,受到人們的尊崇...

練習題2.5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張岱年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發展中,總有一些思想觀念,受到人們的尊崇...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

張岱年

在一個民族的精神發展中,總有一些思想觀念,受到人們的尊崇,成為生活行動的最高指導原則。這種最高指導原則是多數*所信奉的,能夠激勵人心,在民族的精神發展中起著主導的作用。這可以稱為民族文化的主導思想,亦可簡稱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比較廣泛的影響;二是能激勵人們前進,有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稱為**的民族精神呢?我認為,*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結於《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孔子讚揚“剛毅”。曾子提倡“巨集毅”。《中庸》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這就是自強不息精神的體現。《周易集解》引幹寶雲:“凡勉強以進德,不必須在位也。故堯舜一日萬機,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終夜不寢,顏子欲罷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強不息矣。”後世的有志之士,致力於事業學問,亦莫不盡心竭力,晝夜不懈。這正是*傳統文化延續發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載物”即以寬厚之德包容萬物。這與“和同之辨”有一定聯絡。西周末年史伯區別了和與同,他說:“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所謂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說:“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載物有相容幷包之意,這對於文化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在歷史上,*能接受外來文化。佛教東來,被**所容納;明末西學東傳,亦曾受到*知識分子重視。清末頑固派拒絕西學,事實上是違背了*文化相容幷包的基本精神。

以前曾經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見解,認為*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對於這個問題,應略以辨析。“中庸”觀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對於中庸的含義無所解釋。但是說“中庸之為德”,而不是說“中庸之為道”,足*中庸是指一種修養境界,而不僅是指一種抽象原則。孔子又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中行是較高的品德,應與中庸同義。《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所謂執兩用中即對於中庸的解釋。孔子嘗說:“過猶不及。”後儒解釋中庸為“無過無不及”,是正確的。

“中庸”觀念包含一種認識,即許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和沒有達到這個限度一樣。這就是“過猶不及”。有些事情,確實如此。如飲食衣著以及睡眠之類,確實是“過猶不及”。但是,許多事情的限度是隨時代的演進而改變的。例如所謂“君臣之義”,過去認為是必須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打倒了君權,使人類歷史大大前進了一步。又如*封建時代排斥所謂奇技淫巧,阻礙了自然科學的進展;近代西方實*科學長足進步,技術遠遠超過了前代,促進了文化的高度發展。在歷史上,在一定的範圍內,超越傳統的限度,往往可以實現巨大的飛躍。如果固守“過猶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進了。因此,“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曾經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所以,我認為,不能把“中庸”看做*文化的基本精神。    (有刪改)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的民族精神應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應是“中庸”。

B.“自強不息”激勵我們要發憤圖強,“厚德載物”告訴我們要仁厚包容。

C.“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剛一柔,相得益彰,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D.“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的民族精神,所以對*人有廣泛的影響,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7.下列對“中庸”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孔子眼裡,中庸與中行具有同一含義,是一種高於狂狷的修養境界。

B.中庸是“執兩用中”,認為“不及”與“過”都不好,要恰到好處。

C.“中庸”觀念在現實中很有道理,但它也可能會使人囿於傳統,不利於開拓創新。

D.“中庸”觀念,雖然在過去曾經廣泛流傳,但是實際上不能起推動文化發展的作用,所以要堅決摒棄。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A.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B.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

C.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

D.思想自由,相容幷包。(蔡元培)

【回答】

6.D

7.D

8.C

【解析】

6.

試題分析:作者的觀點和態度即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也即作者的見解和主張,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觀的反映。作者在文章中的觀點和態度,有時比較直接、明顯、集中;有時則比較分散,需要對有關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而有時則比較分散,需要對有關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而有時則隱含於字裡行間,還需仔細分析和抽象概括。結合原文可知,D.因果顛倒。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7.

試題分析:D.“要堅決摒棄”錯,文中只是說不能把“中庸”看做*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有利有弊,對傳統文化還是繼承發揚,取其利去其弊。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概念"是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質屬*的思維形

式,其語言表達形式是詞或片語。"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對文章的思想、觀點、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是指根據具體語境準確領會文中重要概念的意義,並能作簡單的解釋。每一個概念都有其內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就要既明確概念的內涵(特有屬*),又明確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物件)。分析可知,C.這句詩表達的是一種人生短暫和無常之感。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