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小說的語言①我初學寫作時喜歡把人物的對話寫得很漂亮,有詩意,有哲理,有時甚至很“玄”。沈從文先生對我說:“你這...

練習題9.3K

問題詳情:

小說的語言①我初學寫作時喜歡把人物的對話寫得很漂亮,有詩意,有哲理,有時甚至很“玄”。沈從文先生對我說:“你這...

小說的語言

①我初學寫作時喜歡把人物的對話寫得很漂亮,有詩意,有哲理,有時甚至很“玄”。沈從文先生對我說:“你這是兩個聰明腦殼打架!”他的意思是說這不像真人說的話。托爾斯泰說過:“人是不能用*句交談的。”

②張岱寫兩個老者去逛一處園林,一老者說:“真是蓬萊仙境了也!”另一個老者說:“個邊哪有這樣!”生動之至,而且一聽就是紹興話。寫對話就應該這樣,普普通通,家長裡短,有一點人物*格、神態,不能有多少深文大義。

③可是現在不少青年同志寫小說時,也像我初學寫作時一樣,喜歡讓人物講一些他不可能講的話,而且用了很多辭藻。有的小說寫農民,講的卻是城裡的大學生講的話,大學生也未必那樣講話。

④不單是對話,敘述、描寫的語言,也要和所寫的人物“靠”。

⑤我最近看了一個青年作家寫的小說,小說用的是第一人稱,小說中的“我”是一個才入國小的孩子,寫的是“我”的一個同桌的女同學,這未嘗不可。但是這個“我”對他的小同學的印象卻是:“她長得很纖秀。”這是不可能的,國小生的語言裡不可能有這個詞。

⑥小說裡所描寫的景物,不但要是作者眼中所見,而且要是所寫的人物的眼中所見。對景物的感受,得是人物的感受。不能離開人物,單寫作者自己的感受。作者得設身處地,和人物感同身受。小說的顏*、聲音、形象、氣氛,得和所寫的人物水*融,渾然一體。就是說,小說的每一個字,都滲透了人物。寫景,就是寫人。

⑦我曾經坐火車經過張家口壩上草原,有幾裡地,開滿了手掌大的藍*的馬蘭花,我覺得真是到了一個童話的世界。我後來寫一個孩子坐牛車通過這片地,本是順理成章,可以寫成:他覺得到了一個童話的世界。但是我不能這樣寫,因為這個孩子是個農村的孩子,他沒有念過書,在他的語言裡沒有“童話”這樣的概念。我只能寫:他好像在一個夢裡。

⑧作者對所寫的人物的態度、感情,決定一篇小說的基調。魯迅寫《故鄉》《傷逝》和《高老夫子》《肥皂》的感情很不一樣。對閏土、涓生有深淺不同的同情,而對高爾礎、四銘則是不同的厭惡。因此,基調也不同。

⑨我覺得一篇小說的開頭很難,難的是定全篇的基調。如果對人物的態度、感情把握住了,調子定準了,下面就會寫得很順暢。如果對人物的態度、感情把握不穩,心裡沒底,或是有什麼顧慮,往往就會覺得手生荊棘,有時會半途而廢。作者對所寫的人、事,總是有個態度的,也是有感情的,在外國叫作“傾向*”,在*叫作“褒貶”。但是作者的態度、感情不能跳出故事去單獨表現,只能融化在敘述和描寫之中,流露於字裡行間,這叫作“春秋筆法”。

⑩正如恩格斯所說:傾向*不要特別地說出。

(文/汪曾祺,基於命題需要有刪改)

1.文中借張岱寫兩個老者的對話表明了寫人物對話的要求,下列對這段對話的分析符合這一要求的一項是

A.對話生動之至,寫出園林如蓬萊仙境般美麗。

B.對話雖然只有兩句,卻符合人物*格和身份。

C.對話中運用了方言,寫出了紹興的語言特*。

D.對話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不漂亮,沒有深義。

2.下列對“敘述描寫的語言,也要和所寫的人物‘’靠”一句的理解正確的一項

A.敘述、描寫的內容要真實反映作者眼中所見。

B.敘述、描寫的語言要和作品中的人物相統。

C.描寫景物要通過作者的感受來表達人物感受。

D.小說的人物形象要與整體環境氣氛相適應。

3.下列有關“小說作者的態度和情感”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作者對所要寫的人物持有自己的態度和感情。

B.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和感情決定了作品的基調。

C.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和感情把握不穩會使寫作受阻。

D.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和感情不應在小說中表現得特別明顯。

【回答】

1.B

【解析】B.從“寫對話就應該這樣,普普通通,家長裡短,有一點人物*格、神態”可以看出,這裡是告訴讀者,小說寫人物要符合人物*格和身份。故選B。

2.B

【解析】B.從“不單是對話,敘述、描寫的語言,也要和所寫的人物‘靠’”可以看出,這裡是說,小說中除了人物的對話要符合人物的*格和身份,敘述、描寫的語言,也要和所寫的人物統一協調。故選B。

3.D

【解析】這道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D.從“正如恩格斯所說:傾向*不要特別地說出”可以看出,作者的意思是,小說作者的態度和情感不要在作品中特別說出來,但一定要鮮明。故選D。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