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14.閱讀下面唐詩,然後回答問題。初冬夜飲杜牧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杆。...

練習題2.63W

問題詳情:

14.閱讀下面唐詩,然後回答問題。初冬夜飲杜牧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杆。...

14.閱讀下面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初冬夜飲

杜牧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杆。

(1)詩題為“初冬夜飲”,結合全詩,請分析詩人是如何扣題的。

(2)前人評杜牧詩常有“抑揚頓挫之節”,此詩短短四句,也有波瀾起伏,請簡要分析。   

(3)請簡要概括全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回答】

(1)第一句用典,“偶求歡”的“歡”指代酒,暗點詩題“飲”字;第二句“侵霜”與“初冬”暗合,“燭盤”點出了冬夜秉燭獨飲;第三句“一堆雪”寫窗外飛雪,又點出了冬天的天氣。(每點1分)

(2)第一句用典,寫出了獨飲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鬱;第二句實寫夜飲,進一步烘托孤獨悽婉之情;第三句跳開一筆,從敘事轉向寫景、從室內轉向室外,境界大開,情緒得到進一步宣洩;結尾用問句,既與前面敘述相呼應,也從現實進入想象,思維跳蕩起伏。(也可以從情感的起伏變化、敘事與描寫的轉換、寫作空間的轉移以及虛實變化等角度回答,答出一點給1分。學生答題時角度如有交叉可酌情給分。)

(3)仕途失意的悲憤;客居他鄉的悽清孤寂;漂泊無依的愁苦;疾病纏身的痛苦。(每點1分)

【解析】

(1)試題分析::題幹明確要求“分析詩人是如何扣題”,這裡有一個暗示“扣題”,那也就是說,詩歌中所寫應都是與“初冬夜飲”有關,考生只要找到與之相關聯的地方即可。“淮陽多病偶求歡”,用漢代汲黯自喻。《漢書·汲黯傳》:汲黯因屢諫而出為東海太守,“多病,臥*內不出”。後徙為淮陽太守,“黯付謝不受印綬,詔數強予,然後奉詔。召上殿,黯泣曰:‘……臣常有*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求歡:指飲酒。“客袖侵霜與燭盤”,“霜”與題中的“冬”相合,“燭盤”貼合詩題中的“夜”。“砌下梨花一堆雪”,“一堆雪”交代夜飲的環境,同時與詩題中的“冬”相合。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其實是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把握。首先應審清標題,明確標題的含義,“初冬夜飲”,此處既交代了季節、時間、事件。然後瀏覽詩歌,找出與詩歌標題有關的內容,比如與季節、時間、事件相關的內容,最後逐一進行分析,如使用了手法、技巧,則要點明。說白了,就是將詩歌的內容往標題上“靠”。

(2)試題分析::首先要注意審題,“抑揚頓挫”“有波瀾起伏”,這其實是變相考查詩歌的情感思路。此詩首句用典,點明獨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鬱,有籠蓋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實寫夜飲,在敘事中進一步烘托憂傷悽惋的情懷。第三句一筆宕開,用寫景襯托一下,不僅使全詩頓生波瀾,也使第四句的感嘆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後又以問語出之,與前面三個陳述句相映照,更覺音情頓挫,唱嘆有致,使結尾有如“撞鐘”,清音不絕。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考生很害怕此類題目,認為無從下手。首先應注意審題,審出要求,審明答題的方向。題幹中說的是“抑揚頓挫”“波瀾起伏”,這是考查詩歌的思路。然後要明確此類題目的解題思路。詩歌思有路,一首詩句與句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絡,那麼,分析詩的結構思路,必須把握詩句的關係,有的詩先寫景後抒情,有的先敘事後抒情,還有鋪墊、過渡、烘托、起承轉合之說。答題模式:先概述詩句的內容,再揭示詩句之間的聯絡,最後指出這種構思傳達出說明思想感情。

(3)試題分析:題幹要求“簡要概括全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是考查詩歌的思想感情。“淮陽多病偶求歡”,在這句詩中詩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於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歡”的“歡”,指代酒,暗點詩題“飲”字,表明詩人愁思鬱積,難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澆愁,以求片刻慰藉。這一句語意沉痛而措辭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與燭盤”,進一步抒寫作客他鄉的失意情懷。天寒歲暮,秉燭獨飲,形影自傷,憤悱無告,更覺寂寞悲涼。“霜”,不僅與“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見鄉思之切,“侵霜”更增遷徙之苦,只此四字,總括了多年來的遊宦生涯所飽含的**。“燭盤”,則關合題面中的“夜飲”,真是語不虛設。寥寥七字,勾勒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上兩句寫室內飲酒,第三句忽然*入寫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獨具匠心的。看來詩人獨斟獨飲,並不能釋憂解愁。於是他罷酒輟飲,憑欄而立,但見朔風陣陣,暮雪紛紛,那階下積雪象是堆簇著的潔白的梨花。此處看似純寫景*,實則情因景生,寓情於景,包孕極為豐富。詩人燭下獨飲,本已孤悽不堪,現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時又不知將身在何處。“明年誰此憑欄杆?”這一反問,凝聚著詩人流轉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古典詩歌的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情感、主張、觀點和態度時,直白張揚(或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的少,含蓄隱晦(或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確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多管齊下,準確理解、仔細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首先,熟悉形象的符號意義。眾所周知,古典詩歌乃至各類文學作品都是藉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詩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敘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這些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然後,把握詩中的顯*資訊,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隱晦的隱*資訊,也有一些顯*資訊,鑑賞時要注意把握。 這些顯*資訊,一般出現在詩歌的標題或由命題者提供的註釋中。第三,瞭解典故的關聯比照。典故辭約意豐,常為古人在詩詞中使用,以與所反映的時、事、人形成關聯比照。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鑑賞有時可以從所用典故的聯想比照意義著手。第四,分析運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的運用,是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服務的。不僅是在解答“表達技巧”類題目時,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類題目時,也需要對詩歌中所採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通過對錶達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意詩情。第五,捕捉蘊含的情感理趣  古詩詞大都採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為描寫,一為抒情。結構上,往往描寫在前,抒情在後;描寫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描寫的昇華。詩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實飽滿,意蘊很深。分析詩人的心境與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這些詩句。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