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兒寬,千乘人也。治《尚書》,事歐陽生,後受業孔安國。貧無資用,嘗為弟子都養(注...

練習題2.71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兒寬,千乘人也。治《尚書》,事歐陽生,後受業孔安國。貧無資用,嘗為弟子都養(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兒寬,千乘人也。治《尚書》,事歐陽生,後受業孔安國。貧無資用,嘗為弟子都養(注)。時行賃作,帶經而鋤,休息輒讀誦,其精如此。以*策為掌故,功次,補廷尉文學卒史。寬為人溫良,善屬文,然懦於武,口弗能發明也。時張湯為廷尉,延尉府盡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寬以儒生在其間,見謂不習事,不署曹,除為從史,之北地視畜數年。反至府,上畜簿,會廷尉時有疑奏,已再見卻矣,掾史莫知所為。寬為言其意,掾史因使寬為奏。奏成,讀之皆服,以白廷尉湯。湯大驚,召寬與語,乃奇其材。上寬所作奏,即時得可。異日,湯見上。問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為之者?”湯言兒寬。上日:“吾固聞之久矣。”及湯為御史大夫,舉寬為侍御史。見上,語經學,上說之,遷左內史。寬既治民,勸農業,緩刑罰,理獄訟,卑體下士,務在於得人心。擇用仁厚士,不求名聲,吏民大信愛之。寬表奏開六輔渠,定水令以廣溉田。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以故租多不入。後有*發,左內史以負租課殿,當免。民聞當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繈屬不絕,課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寬。及議放古巡狩封禪之事,諸儒對者五十餘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馬相如病死,有遺書,頌功德,言符瑞,足以封岱宗。上奇其書,以問寬,寬以宜封禪為對。上然之,乃自制儀。既成,拜寬為御史大夫,從東封泰山。初,褚大通《五經》,為博士,時寬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徵褚大。大自以為得御史大夫至洛陽聞兒寬為之褚大笑及至與寬議封禪於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日上誠知人寬為御史大夫,居位九歲,以官卒。

(節選自《漢書·兒寬傳》)

(注)弟子都養:意思是替學生管理伙食的人。

57.下列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大自以為得御史大夫/至洛陽/聞兒寬為之/褚大笑/及至/與寬議封禪於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誠知人/

B.大自以為得/御史大夫至洛陽/聞兒寬為之/褚大笑/及至/與寬議封禪於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誠知人/

C.大自以為得/御史大夫至洛陽/聞兒寬為之/褚大笑/及至/與寬議封禪/於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誠知人/

D.大自以為得御史大夫/至洛陽/聞兒寬為之/褚大笑/及至/與寬議封禪/於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誠知人/

5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尚書》,也叫《書經》,儒家經典之一,是現存最早的關於上古典章文獻的彙編。

B.*策,漢代考試取士制度,以詩賦為內容,成績優異者可授予官職,後亦泛指應試。

C.岱宗,即泰山,為五嶽之首,諸山所宗,故稱“岱宗”,是帝王舉行封禪大典之處。

D.博士,有博通古今的人、古代學官、對具有某種技藝的人的尊稱等含義,文中指古代學官。

5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兒寬生活貧寒,依然苦學不輟。他先後師從歐陽生、孔安國,因生活貧寒,通過給他人燒飯、為人僱傭勞作以自給;但他堅持學習,終有所成。

B.兒寬口才不佳,但是善於屬文。他因拙於言辭沒有受到張湯重用;後來為掾史寫了一篇奏摺呈獻給皇上,深受讚賞,使張湯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C.兄寬執政為民,深受百姓擁護。任左內史時,他採取擇用官吏、興修水利、按收成徵收賦稅等措施,受到愛戴,以至百姓爭相行動使他不被免官。

D.兒寬直抒己見,促成泰山封禪。皇上和眾人商議封禪事,諸儒未能定;但兄寬認為應該行封禪之禮,受到皇上認同,並命他跟隨東行,封禪泰山。

6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異日,湯見上。問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誰為之者?”

(2)寬既治民,勸農業,緩刑罰,理獄訟,卑體下士,務在於得人心。

【回答】

57.A

58.B

59.B

60.(1)另一天,張湯拜見皇上。皇上問到:“上次的奏章不是平庸的官吏所能寫的,寫奏章的人是誰?”

(2)兄寬後來治理百姓時,獎勵農業,減緩刑罰,審理案件,謙恭地禮遇士人,致力於得到民心。

【分析】

57.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尤其要關注“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分析可知,“御史大夫”是“自以為得”的賓語,“至洛陽”的主語是褚大,故“大自以為得御史大夫”不能斷開,由此排除B項;

“於上前”是“議封禪”的後置狀語,故“與寬議封禪於上前”不能斷開,排除D項,

C項兼有這兩處錯誤。排除C項。

故選A。

5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根據平時的積累,並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對比選項,確定*。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較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

B項,“以詩賦為內容”錯誤。*策以經術為內容,從文中“治《尚書》”等內容也可知。

故選B。

59.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瞭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資訊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後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

B項“因拙於言辭沒有受到張湯重用”錯誤。兒寬沒有受到重用的原因是張湯所重用的都是文史法律之吏。

故選B。

60.本題考查準確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翻譯語句要結合語境,將所翻譯的句子放到語境中理解其大概的意思。翻譯之前先確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點,比如特殊句式、重點詞語、詞語的特殊用法等;然後再逐字落實;最後要對所翻譯的句子加以潤*,如調、刪、補、換等。翻譯的原則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句中的重點詞語有:(1)異日,另一天;俗吏,平庸的官吏。(2)勸,獎勵;卑,謙恭;下士,禮遇士人。

【點睛】

常用的斷句方法有:①根據文意斷句。②利用對話標誌斷句,對話常以“曰”、“雲”、“言”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③藉助文言虛詞斷句,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尾,其後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後,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④藉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

參考譯文:

兒寬是千乘縣人。攻讀、研究《尚書》,拜歐陽生為師。因為國家選拔學業很高的博士,到孔安國門下學習。他家境貧窮,曾經為其他學生做飯。當時,他當僱工,(就)帶著經書去耕種,休息時就誦讀詩書,他專心學習達到如此境界。因為參加*策擔任掌故,任廷尉文學卒史。

    兒寬,為人溫和良善,憑藉正直和智慧在社會上生活,善於作文,但勇猛威武不足,不善言辭。當時張湯是廷尉,廷尉府全部任用文史法吏這一類官吏,而兒寬憑藉儒學書生的身份處在他們中間,被認為不懂得府中事務,不讓他管理某一官署,任命他為副史,到北邊去管理畜牧幾年。回到廷尉府,報上管理畜牧的簿子。恰逢廷尉那時有難以確定的奏章(不合上意),已經兩次打回了。掾史不知是什麼意思,兒寬就向他解釋用意。於是掾史就讓兒寬寫奏章。奏章寫好後,掾史們讀了都佩服不已,他們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張湯。張湯很吃驚,召來兒寬與他交談,於是認為他是奇才,以他為掾史。呈上兒寬所作奏章,很快得到讚許。另一天,張湯晉見皇上。皇上問:"前幾天的那份奏章絕不是一般官吏能寫出來的,寫奏章的人是誰呀?"張湯回答是兒寬。皇上說:"我原來就聽說此人,已很久了。"張湯讓兒寬擔任上奏、審判定界的掾史,用古法來議決疑案,很器重他。到張湯擔任御史大夫,讓兒寬任掾史,舉薦他為侍御史。晉見皇上,與皇上談經學,皇上非常高興,再問了一篇《尚書》。提拔他為中大夫,又晉升他為左內史。

    兒寬後來管理百姓,獎勵農業耕作,減緩刑罰,整理案件,禮賢下土,致力於得人心。選用仁義寬厚之士,體恤百姓疾苦,不追求名利聲望,得到了官吏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兒寬上表,請求開六輔渠,制定用水的法令以擴大農田的灌溉範圍。收租稅,當時財政,百姓因貧弱及農要之時,不能即時徵收。後來有法令,左內史擔負徵收賦稅,應當免職。百姓聽說後,都怕失去兒寬,大戶人家用牛車,小戶人家戶肩挑背背,用繩子捆綁不絕於道,賦稅收得比應收的多。皇上由此更加認為兒寬是奇才。

當初,樑相褚大精通《五經》,是博士,當時兒寬是弟子。到御史大夫位空缺,褚大*,褚大自以為能擔任御史大夫。褚大到了洛陽,聽說兒寬擔任了御史大夫,就大笑。一直到與兒寬在皇上面前議封禪一事,褚大不如兒寬。下朝後很佩服兒寬,說:"皇上的確瞭解人。"兒寬擔任御史大夫,因適合擔任此職,所以很久都沒有向皇上提出建議,勸諫,官員們看輕他。兒寬任御史大夫九年,去世於任上。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