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節日大都與月亮的運動有關,其設定以月的弦、望、晦、朔為基準。在春節、端午、中...

練習題5.91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節日大都與月亮的運動有關,其設定以月的弦、望、晦、朔為基準。在春節、端午、中...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節日大都與月亮的運動有關,其設定以月的弦、望、晦、朔為基準。在春節、端午、中秋三大傳統節日中,中秋節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內容之一,*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禮俗。殷人將日月之神稱東母與西母,周代依據日月的時間屬*行朝日夕月的祭禮。“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門外祭月。春秋戰國時,日月神被稱為東皇公、西王母。沂南漢畫像石中東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狀物(崑崙山)上,西王母兩旁跪有搗*的玉兔,由此可知,晉代郭璞《<山海經>圖贊》中“崑崙月精”的說法言之有據,而後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變而來。秦漢時期日月祭祀仍為皇家禮制,此後直至明清,歷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禮儀。

上古時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後,民間缺少了祭月的訊息,這可能與古代社會的神權控制有關,像日月這樣的代表*陽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與之溝通,一般百姓無緣祭享。隋唐以後,隨著天文知識的豐富與文化觀念的進步,人們對月亮有了較理*的認識,月亮的神聖**明顯消褪。這時皇家也逐漸失去了對月神祭祀的獨佔權。對一般平民來說,月亮不再是那樣“高不可及”。唐朝雖沒有中秋節,但唐人精神浪漫,親近自然,中秋賞月已成為文人的時尚,吟詠中秋明月的華章麗句尋常可見,如許渾《鶴林寺中秋夜玩月》雲:“中秋雲盡出滄海,半夜露寒當碧天。輪*漸移金殿外,鏡光猶掛玉樓前。”

在宋代,中秋節已成為民俗節日。文人沿襲賞月古風,但其情趣大異於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輝聯想到河山的壯美,友朋千里,邀賞明月,清酒風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三五夜中新月*,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發了感物懷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晴圓缺,喻人生變化無常,蘇軾《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就寄託著這種浩嘆。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難掩宋人的感傷。不過對於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一種形態,即世俗的歡愉。北宋東京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東京夢華錄》)。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熱鬧,在銀蟾光滿之時,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樓,臨軒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戶也登上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夢樑錄》);市井貧民“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

團圓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宋人的團圓意識已與中秋節令發生關聯,宋代城市居民闔家共賞圓月,就體現了這一倫理因素。明清時期,由於理學的浸染,民間社會鄉族觀念增強,人們對家庭最為依戀,中秋節正是加強親族聯絡的良機。“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連,取團圓之義”(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月餅在宋代已經出現,但以月餅為中秋特*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風俗大概始於明朝,小小的月餅在民間生活中作為團圓的象徵與聯絡親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饋送。

節日是日常生活的亮點,節俗文化是時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經歷了文人賞月的雅趣,民間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吃月餅而無心看月的俗趣,節俗形態從古至今發生了重大變化。一部中秋節俗形態演變吏,也是一部*民眾心態的變遷史。

(摘編自蕭放《團圓餅與月亮節——中秋節俗形態的變遷》)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春節、端午、中秋這三大傳統節日可能都與月亮的運動規律有關聯,其中中秋節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多來源於古老的文化禮俗。

B. 商代人、春秋戰國時期人、漢代人對日月之神的稱呼大同小異,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古代先民的日月崇拜有一脈相承之處。

C. 根據沂南發現的漢畫像石,我們可以推測,古人認為地上的崑崙山和天上的月亮聯絡緊密,也能推測出嫦娥是由西王母演變而來。

D. 從秦漢到明清,歷代秋分時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獨有的禮制,這可能與神權控制有關,日月這樣的大神,只有皇家才能與之溝通。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唐宋時期,中秋賞月是文人的時尚,吟詠的詩句較之以前也有所增加,但是由於唐宋士人的精神氣質不同,賞月的情趣大相徑庭。

B. 從《東京夢華錄》和《夢樑錄》等文獻來看,南宋都城杭州,上自貴家如王子皇孫,下至民間如中小商戶,都在中秋夜宴飲賞玩。

C. 宋代時月餅已經出現,由於小小的月餅在民間生活中可以象徵團圓,所以大約到了明朝,它逐漸成為中秋時聯絡親族情感的信物。

D. 從文人賞月的雅趣,到民間拜月的情趣,再到有心吃月餅的俗趣,節俗形態的重大變化也體現了*民眾心態的不斷調整與變化。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周代祭祀日月的活動,大概只能由周天子及其各地的代表主持,在早晨祭祀太陽,在晚上祭祀月亮;而百姓應該沒有祭祀日月的權利。

B. 從商代到唐代,儘管隨著人們時月亮理*認識的逐漸增強,月亮的神聖**明顯消褪,但是中秋賞月成為大眾節日的契機還沒有到來。

C. 理學思想越深入人心,民間的鄉族觀念就會變得越強,人們對家庭的依戀情緒就更為濃烈,中秋文人賞月的常俗意義也就會變得更大。

D. 宋代人在中秋節賞玩月亮,明清人把月餅作為中秋饋贈親友的特*食品及祭月供品,這些節日活動也能展現大眾的日常生活和時代精神。

【回答】

4.D

5.B

6.C

【解析】

4.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篩選和概括。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後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後進行辨析。D項,“從秦漢到明清,歷代秋分時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獨有的禮制”有誤;文章第二段最後說“秦漢時期日月祭祀仍為皇家禮制,此後直至明清,歷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禮儀”,第三段又說“隋唐以後,隨著天文知識的豐富與文化觀念的進步,人們對月亮有了較理*的認識,月亮的神聖**明顯消褪。這時皇家也逐漸失去了對月神祭祀的獨佔權”,第四段的開頭說“在宋代,中秋節已成為民俗節日”,由此可以知道選項中“歷代秋分時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獨有的禮制”錯誤。

5.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這是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設題的誤區如下:因果關係不當、於文無據、以偏概全、說法過於絕對化、變未然為已然。B項,“從《東京夢華錄》和《夢樑錄》等文獻來看,南宋都城……”有誤;倒數第三段說的是“北宋東京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東京夢華錄》)。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熱鬧,在銀蟾光滿之時,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樓,臨軒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戶也登上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夢樑錄》)”,《東京夢華錄》體現的是北宋情況。

6.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絡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絡,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絡全文的傾向*,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C項,“人們對家庭的依戀情緒就更為濃烈,中秋文人賞月的常俗意義也就會變得更大”有誤,文章倒數第二段說的是“明清時期,由於理學的浸染,民間社會鄉族觀念增強,人們對家庭最為依戀,中秋節正是加強親族聯絡的良機”。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