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

問題詳情: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選自《魚我所欲也》)

    【乙】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②。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⑥駕,辭而行。

    (節選自《呂氏春秋》)

    [註釋]①廩(lǐn)丘:地名。②養:供養之地。③說(shuì):遊說。④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同“趨”。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蹴爾而與之    (               )

    (2)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

    (3)孔子辭不受    (               )

 2.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行道之.人弗受          錄畢,走送之.(《送東陽馬生序)

    B.萬鍾於.我何加焉        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出師表》)

    C.景公致廩丘以.為養      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

    D.辭而.行                思而.不學則怠(《論語》)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2)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

    4.下列對【*】【乙】兩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列舉事例,通過以前和現在對“萬鍾”的態度對比,論*了不能失去“本心”。

    B.【*】文中的“本心”是指一個人本來就有的羞惡之心,就是“義”,也就是“善”的本*。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賞賜給他的供養之地,他認為“無功就不能受祿”。

    D.【乙】文中的齊景公是一個尊重知識分子,並瞭解其內心需求的古*明君主形象。

   5.如果我們想要充實【*】文的內容,使論*更有力,你認為【乙】段文字可以嗎?為什麼?

  

【回答】

   1.(1)用腳踢(2)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3)拒絕,推辭。

   2.B(介詞,對,對於)

   3.(1)(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鍾”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2)我聽說君子應當憑藉功勞的大小來接受俸祿。

4.D(卻不瞭解知識分子的內心需求)

  5.可以,因為它可以作為事實論據來論*“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這一觀點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