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小題。閨怨       王昌齡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悔教夫...

練習題1.97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小題。閨怨       王昌齡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悔教夫...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小題。

閨 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悔教夫婿覓封侯。

17.本詩標題為“閨怨”,一開頭卻寫“閨中少婦不曾愁”,是否違反了題意?

18.詩中如何描寫少婦的心理變化?為什麼“陌頭楊柳*”會勾起少婦幽怨的情懷?

【回答】

17.沒有違反題意。前面寫“不曾愁”,正是為後面的“悔”作鋪墊,採用欲抑先揚的手法。(意思對即可給分)

18.先寫少婦興致勃勃,梳妝打扮後上樓觀景;轉而寫她看見路邊的楊柳,勾起了對丈夫的離愁,心情由高興變為懊悔。因為楊柳是古人臨別時的贈物,少婦看見楊柳,自然就想起與丈夫分別的情景,後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解析】

17.

試題分析:本題是考查詩歌的篇章結構,屬於技巧的範疇。題稱“閨怨”,一開頭卻說“閨中少婦不曾愁”,似乎故意違反題面。其實,作者這樣寫,正是為了表現這位閨中少婦從“從曾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丈夫從*遠征,離別經年,照說應該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這位女主人公正當青春年少,還沒有經歷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較優裕(從下句“凝妝上翠樓”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還在於那個時代的風氣。唐代前期國力強盛,從*遠征,立功邊塞,成為當時人們“覓封侯”的一條重要途徑。“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成為當時許多人的生活理想。在這種時代風尚影響下,“覓封侯”者和他的“閨中少婦”對這條生活道路是充滿了浪漫主義幻想的。從末句“悔教”二字看,這位少婦當初甚至還可能對她的夫婿“覓封侯”的行動起過一點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個對生活、對前途充滿樂觀展望的少婦,在一段時間“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本題可據此回答即可。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題幹問的是“本詩標題為‘閨怨’,一開頭卻寫‘閨中少婦不曾愁’,是否違反了題意”,本題考查的是詩歌的篇章結構。抑揚:指的是在褒貶人、事、物的時候,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 可分兩種:欲揚先抑法、欲抑先揚法。這首詩先寫少婦“不知愁”,後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18.

試題分析:第三句是全詩轉關。陌頭柳*是最常見的春*,登樓覽眺自然會看到它,“忽見”二字乍讀似乎有些突兀。關鍵就在於這“陌頭楊柳*”所引起的聯想與感觸,與少婦登樓前的心理狀態大不相同。“忽見”,是不經意地流目矚望而適有所遇,而所遇者——普普通通的陌頭楊柳竟勾起她許多從未明確意識到過的感觸與聯想。“楊柳*”雖然在很多場合下可以作為“春*”的代稱,但也可以聯想起蒲柳先衰,青春易逝;聯想起千里懸隔的夫婿和當年折柳贈別,這一切,都促使她從內心深處冒出以前從未明確意識到過而此刻卻變得非常強烈的念頭——悔教夫婿覓封侯。這也就是題目所說的“閨怨”。本來要凝妝登樓,觀賞春*,結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這變化發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彷彿難以理解。詩的好處正在這裡:它生動地顯示了少婦心理的迅速變化,卻不說出變化的具體原因與具體過程,留下充分的想象餘地讓讀者去仔細尋味。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題幹問的是“詩中如何描寫少婦的心理變化?為什麼‘陌頭楊柳*’會勾起少婦幽怨的情懷”。這裡有兩問,前者是問“少婦的心理變化”,後者是問“楊柳*”勾起少婦幽怨情懷的原因。對於前者,考生應先到文中找出表現人物心情的內容,可以是景,可以是人的行為,也可以是情感詞。第二問,應抓住“楊柳”這一意象。“楊柳”取諧音“留”之意,是古人送別之物。另外此題考查抒情手法“觸景生情”。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