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有宋以來,接地氣的詞、小說、戲曲的興盛,促成了*文化的下移,由此導致官方...

練習題1.1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有宋以來,接地氣的詞、小說、戲曲的興盛,促成了*文化的下移,由此導致官方...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有宋以來,接地氣的詞、小說、戲曲的興盛,促成了*文化的下移,由此導致官方意識形態傳播的因時而變。在承襲固有的詩文傳播之外,如何使詞、小說、戲曲擔負起像詩文一樣宣傳正能量的職責,不僅要突破“詩文為貴,詞曲為卑”的陳舊文體觀念,更要面對的是文化下移帶來的意識形態有效傳播途徑的探索。

    戲曲與意識形態的傳播雖有深刻的關聯,但官府因其“不登大雅之堂”而疏於管理。隨著戲曲從業人員的壯大,題材內容思想的拓邊擴界,“優孟衣冠”式的宮廷*逐漸轉為勾欄瓦肆的演出,這導致“違規越禮”之事時時有之。如《牆頭馬上》,劇中李千金與裴少俊在後花園違規越禮,頗為大膽。此類傳播有違儒家教化,這一現象逐漸引起官府的*覺,於是針對戲曲的法律條文也多了起來。“諸妄撰詞曲,誣人以犯上惡言者處死”等條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確的記載。明承元風,逐漸強化。《御製大明律》雲:“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妝扮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聖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妝扮者與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記》。《琵琶記》出現之前,蔡伯喈、趙五娘的故事已在社會上廣為流傳,但內容多為蔡伯喈應試及第,拋親棄妻,被暴雷轟死。高明感於蔡伯喈行為有違教化,故在“休論*科打諢,也不尋宮數調,只看子孝共妻賢”創作動機的驅使下,把原本負心題材的故事,演繹成“有貞有烈趙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的教化劇。

    朱元璋之子朱權,潛心戲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樂”,為《太和正音譜》的戲曲文獻整理嗚鑼開道,並雲“雜劇者,太平之勝事,非太平則無以出”。理學家丘睿繼承高明戲曲遺風,言“借他時世曲,寓我聖賢言”。清初流傳甚廣的《桃花扇》與《長生殿》,更是接續《資治通鑑》”之史家意識,使情擺脫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場,而放到一己之情與國運相關的巨集大敘事之中。

    戲曲傳播的另一個重要特*是易知易曉。丘睿直言,經書所載三綱五常,不如詩歌吟詠*情,容易感動人心。“近世以來做成南北戲文,用人搬演,雖非古禮,然人人觀看,皆能通曉,尤易感動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覺”。在感發人心這點上,丘睿不但看到了卑體戲曲與尊體詩歌的一致*,而且體悟到了“*情”傳播的文體差異*.

    戲曲傳播的另一個特*是劇場的群體接受。戲曲批評界崇尚場上之曲,鄙棄案頭之書,這種批評旨趣反映了舞臺*之於戲曲的重要,而對舞臺*的衡量離不開臺下受眾的接受。丘睿著作中曾記錄群體受眾的面部表情:“座中觀者不下數百人,往往有感動者,有奮發者,有追悔者,有惻然嘆息者,有泫然流涕者。”相較於詩文的個體閱讀接受,戲曲之劇場的群體接受,更顯示出戲曲傳播的寬度及其演員、觀眾互動的特殊*。

                    (選自高建旺《有宋以來戲曲傳播的有效利用》,有刪改)

1.下列對官方重視戲曲傳播原因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3分)( )

A.戲曲雖然地位不如詩文尊貴,但與意識形態的傳播有著深刻的關聯,是意識形態傳播的途徑之一。

B.戲曲從宮廷*逐漸轉為勾欄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視意識形態傳播途徑的改變。

C.戲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詞曲,在演出中常有違規越禮之事,未能充分發揮意識形態傳播的功效。

D.戲曲傳播易知易曉,且受眾廣泛,傳播面大,可以成為有效而廣泛地傳播官方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

2.下列表述,不屬於官方重視戲曲傳播舉措的一項是(3分)( )

A.元明時期擬定了針對戲曲的法律條文,以法律形式對戲曲進行禁限和倡導。

B.創作者懷著“只看子孝共妻賢”的創作動機,改編戲曲內容以宣揚教化。

C.明朝統治者盛推能宣揚儒家倫常、實現傳播教化的經典戲曲,如《琵琶記》。

D.明朝朱權認為雜劇是“太平之勝事”,支援《太和正音譜》的戲曲文獻整理。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雖然有“詩文為貴,詞曲為卑”的陳舊文體觀念,但在感發人心上,卑體戲曲與尊體詩歌具有一致*。

B.《御製大明律》中的“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者,不在禁限”,體現了官府借戲曲傳播意識形態的意願。

C.清初流傳的《桃花扇》與《長生殿》,將一己之情與國運相融合,不但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續了史家意識。

D.詩文是個體的閱讀接受,戲曲是劇場的群體接受,因此戲曲比詩文更能打動受眾,更具有傳播的廣泛*。

【回答】

C “不登大雅之堂”與官方是否重視無關;“妄撰詞曲”“違規越禮”不符合官方意識形態,談不上“充分發揮”與否。

B “懷著……的創作動機”說明這一創作是作者的自覺創作行為,不屬於官方舉措。

D從詩文和戲曲“接受”的差異*,不能退出“更能打動受眾”和“具有傳播的廣泛*”。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