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8.閱瀆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把每一個音符獻給祖國1929年,一位年僅17歲的小提琴家在廣州、*、上海、...

練習題1.12W

問題詳情:

8.閱瀆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把每一個音符獻給祖國1929年,一位年僅17歲的小提琴家在廣州、*、上海、...

8.閱瀆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各題。

把每一個音符獻給祖國

1929年,一位年僅17歲的小提琴家在廣州、*、上海、南京等地陸續登臺,“每次演奏,會場必人山人海”。廣州《*日報》稱其“天才名副其實,技藝登峰造極”;南京《*日報》贊其“神技一奏,全場屏息凝聽。其頓挫抑揚,令人神志飄逸”。

“天才”之於馬思聰,絕非過譽之辭。15歲成為第一個考入巴黎國立音樂學院的*人;17歲在廣州長堤青年會等地舉行獨奏會,是現代*第一位舉辦個人獨奏會的音樂家。1935年*的《行政公報》曾寫道:“一些西方人宣揚*人根本不能真正地領悟和欣賞西方音樂,馬思聰最有力地駁斥了這些嘲笑者們的斷言。”馬思聰的橫空出世,極大地提升了*人的民族自豪感。

他的自我評價卻是“傻氣”:每天練琴6小時;傾盆大雨之中騎車去上課,淋到全身溼透;為鍛鍊體格,無論冬夏奉行“二衣主義”,只穿兩件衣,冬天洗冷水澡,“零下20℃沒有使我投降”,立志“要做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漢”。

抗戰爆發後。空襲*火震碎了象牙塔,救亡怒潮席捲書中桃源,馬思聰從崇尚室內樂等“雅樂”,轉而關注“民眾的需要”,認識到抗戰歌是“民族鬥爭中巨集偉的推動力”,創作了20首抗戰歌曲。

在“臺前琴聲,臺後兒女哭聲”的環境中,他在各地義演籌款,深入學校、廠礦、鄉間組織*歌詠活動。沒有舞臺,就露天演奏;沒有燈光,用蠟燭照明;借不到鋼琴,就捨棄伴奏。

建國前夕,馬思聰謝絕了美國*要他到美國大學任教的盛情邀請,到*參加了第一屆***協商會議,並在建國後成為首任*音樂學院院長。

“誠心誠意做一條孺子的好牛”,這是馬思聰給*音樂學院校報的題詞。1952年,馬思聰“隔牆聽音”,把15歲的林耀基從廣州招進*音樂學院少年班。林耀基記得,上課時老師常常示奏,講解曲目細緻入微,不時以*名畫、唐詩意境作參照。閒暇之餘,馬思聰引領一眾後輩遊覽湖光山*,領略園林之趣,以此增進對音樂的理解,揣摩運弓的力度和音*,林耀基評價這套教學法“極其有益”。

天才的馬思聰生活中也是一個很另類的人。馬思聰要求嚴格,但人很和氣。若是發現弟子偷懶不練琴,怒得滿面通紅也不會罵人,僅是把臉一沉。他輔導學生從不另收學費,只說“有國家給我的就夠了”,還主動建議學生向其他名家求教,並不把學生視為個人“私有”。

馬思聰個*儒雅內秀。學生們評價他不喜高談闊論,喜歡鑽研,“是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所以作品簡單而有內涵,有一種“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娓娓道來之感。

馬思聰從不炫技,只有一次破例露了一手。1963年“上海之春”全國比賽時,一位號稱“東北一霸”的小提琴家找他當面討教,拉了一首極難的帕格尼尼協奏曲。馬思聰二話不說,拿出琴來重拉一遍,而且是憑記憶背奏。對方當即歎服:“厲害、厲害!”

特殊時期馬思聰琴弓之下仍“雜音”頻出:他熱情肯定冼星海的成就和“勇士精神”,卻又不客氣地指出其技術缺陷;在賀綠汀成為批判物件時仗義執言;他還是極少數敢於當面對*說“不”的人之一。有一次*和他談音樂,認為藝術必須為*樂於接受。而馬思聰卻舉出貝多*《第五交響曲》為例,駁稱偉大的作品往往要歷時多年才能為群眾接受。

時任*副總理曾問*音樂學院院長:*有沒有像貝多*那樣有分量的交響樂?院長回答:有,馬思聰就有。副總理說:好,那就演馬思聰的,讓人們知道*也有自己的交響樂。

馬思聰去世後,他的骨灰從美國歸葬故土廣州。他生前說過的一句話,與《思鄉曲》一起流傳四方:“國家不是房子,房子住膩了,可以換一間,祖國只有一個。”

相關連結:

①馬思聰,將西方樂器與*民族音樂相結合的*作曲家,小提琴家。《思鄉曲》是其享有盛譽的偉大作品,引發了一代代愛國愛鄉的炎黃子孫的共鳴,成為了*現代民族音樂不朽的經典。《思鄉曲》曾為**廣播電臺對*和海外僑胞廣播的開始曲。

②馬思聰在“*”中,受盡*,被迫於1967年出走美國,1985年*,1987年病逝於美國。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馬思聰17歲時就在廣州、*、上海、南京等地陸續登臺演奏小提琴並獲得極大成功,多家媒體也趁機紛紛撰文宣傳為其造勢。

B.《思鄉曲》曾為**廣播電臺對*和海外僑胞廣播的開始曲,這是因為《思鄉曲》能引發愛國愛鄉的炎黃子孫的共鳴。

C.天才出於勤奮,馬思聰學音樂時每天練琴6小時,傾盆大雨時全身溼透也要騎車去上課,零下20℃的寒冷也沒讓無衣禦寒的他退縮。

D.馬思聰教音樂卻讓學生欣賞*名畫、唐詩意境,引領學生遊覽湖光山*,領略園林之趣,這種別出心裁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很有益處。

E.“國家不是房子,房子住膩了,可以換一間,祖國只有一個。”這意味著馬思聰雖然生前沒能回到*,卻希望死後能回到故土。

(2)天才的馬思聰在音樂上有哪些成就?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3)馬思聰生活中“另類”的一面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4)馬思聰在*中出走美國並最終病逝於美國,但人們仍然認為他是一個愛國者,你的看法是什麼?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由。

【回答】

(1)BD(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E得1分。)

(2)①演奏技藝出神入化,駁斥了*人根本不能真正領悟和欣賞西方音樂的斷言,提升了民族自豪感。(3分)②結合民族音樂元素,創作了可以與西方名曲相媲美的*現代交響樂作品。(3分)

(3)①對學生馬思聰要求嚴格卻又和氣,輔導學生從不另收學費,主動鼓勵自己的學生大膽向別的名家學習。(2分)②馬思聰才華橫溢卻個*儒雅內秀,不喜高談闊論,不炫耀技藝。(2分)③特殊時期馬思聰不隱瞞自己的觀點,說話率真耿直。(2分)

(4)馬思聰是一個愛國者。(2分)①抗戰時,毅然關注“民眾的需要”,創作抗戰歌曲,並在艱難的生活中義演籌款,組織*歌詠活動。(2分)②果斷拒絕美國人到美國大學任教的邀請,投入新*的建設事業。(2分)③去世後葉落歸根,歸葬故土廣州。(2分)

【解析】

(1)試題分析:A“趁機紛紛撰文宣傳為其造勢”不恰當;C“無衣禦寒”不當;E“希望死後能回到故土”不當。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辨析,做此類試題,把選項與原文放在一起仔細比對理解。

考點:評價文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與歸納資訊要點的能力。此題難度不大,應總體閱讀,整體把握;審準要求,抓住題幹中“音樂上有哪些成就”,然後瀏覽全文,篩選資訊,圈定範圍,相關資訊在開頭和結尾部分,從表演技藝、音樂成就等方面進行概括。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試題分析:題目要求簡析馬思聰生活中“另類”的一面的表現。閱讀全文,在文中找到這句話,緊扣“另類”,重點找文中他異於別人的言行以及作者及別人對他的評價。答題時要分開列寫,不能弄錯。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4)試題分析:仔細閱讀全文,結合註釋,抓住題目關鍵“愛國者”,把文中涉及愛國的言行圈畫出來,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概括。

考點:探究文字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