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贈醫師葛某序明·宋濂   古之醫師,必通於三世之書。所謂三世者,一曰《鍼灸》,二曰...

練習題1.28W

問題詳情: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贈醫師葛某序明·宋濂   古之醫師,必通於三世之書。所謂三世者,一曰《鍼灸》,二曰...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贈醫師葛某序

明·宋濂

    古之醫師,必通於三世之書。所謂三世者,一曰《鍼灸》,二曰《神農本草》,三曰《素女脈訣》。《脈訣》所以察*,《本草》所以辨*,《鍼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醫。故記《禮》者有云“醫不三世,不服其*”也。傳經者既明載其說,復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為言,何其惑歟!

    夫醫之為道,必志慮淵微,機穎明發,然後可與於斯,雖其父不能必傳其子也。

吾鄉有嚴生者,三世業醫矣。其為醫,專事大觀之方①,他皆憒憒,絕弗之省。又有朱聘君,家世習儒,至聘君始以醫鳴,醫家諸書無不精覽。

    一少年病肺氣上,喀喀鳴喉中,急則唾,唾血成縷。嚴曰:“此瘵也,後三月死。”聘君曰:“非也,氣升而腴,中失其樞;火官司令,爍金於爐②。是之謂肺痿,治之生。”已而果然成生。一六十翁患寒熱,初,毛灑浙,齒擊下上,熱繼之,盛如蒸甑。嚴曰:“此痰也,不治將瘥。”聘君曰:“非也。脈淫以芤,數復亂息;外強中乾,禍作福極,是之謂解儕③。*之則瘳,不*則劇。”已而果劇,治乃愈。一婦女有噦疾,每吐涎數升,腥觸人;人近亦噦。嚴曰:“此寒噦也,法宜溫。”聘君曰:“非也。陽*未平,氣苞血聚;其勢方格,靡有攸處,是之謂惡阻。在法不當治,久則自寧,且生男。”言後輒驗。

    夫嚴生之醫三世矣,聘君則始習為之,而優劣若是者,醫其可以世論否耶?嗟夫!昔之名醫眾矣未暇多論若華元化若張嗣伯若許智藏其治*皆入神初不聞其父子相傳也。自傳經者惑於是非,使《禮》經之意晦而不白,三千年矣。世之索醫者,不問其通書與否,見久於其業者,則瞀瞀焉從之。人問其故,則曰是記《禮》者云爾也,其可乎哉!

    葛生某,淮之鉅族也,明於醫,三世之書皆嘗習而通之。出而治疾,決死生,驗瘥劇,若燭照而龜卜,無爽也者。士君子或不能具*,輒注之,不索其償,士君子翕然稱譽之。名上丞相府,賜七品服,俾提舉諸醫官。有疾者遂倚之以為命。嗚呼!若葛生者,其無愧古之醫師者歟!

    注:①大觀之方:即大觀年間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②火官司令,爍金於爐:意為心火過大有傷於肺。③解僑(xie yi):中醫指睏倦無力、懶得說話、抑鬱不歡的症狀。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專事大觀之方                   事:從事,這裡指學習

B.他皆憒憒,絕弗之省         省:明白,領悟

C.*之則瘳,不*則劇         *:用*治療

D.士君子或不能具*            具:全都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醫之為道,必志慮淵微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醫其可以世論否耶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C.自傳經者惑於是非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

D.則瞀瞀焉從之                   於是,餘有嘆焉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昔之名醫眾/矣未暇多/論若華元/化若張嗣/伯若許智/藏其治*皆人/神初不聞其父子相傳也

B.昔之名醫眾矣/未暇多論/若華元/化若張嗣/伯若許智/藏其治*皆入神初/不聞其父子相傳也

C.昔之名醫眾矣/未暇多論/若華元化/若張嗣伯/若許智藏/其治*皆人神/初不聞其父子相傳也

D.昔之名醫眾/矣未暇多/論若華元/化若張嗣/伯若許智藏/其治*皆入神/初不聞其父子相傳也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做醫師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不能“志慮淵微”“機穎明發”,即使父輩是醫師,也一定不能把技藝傳給兒子。

B.在對三個病人的不同診斷中,朱聘君沒有一次失準,顯示了他飽讀醫書後精湛的技藝,    有力地佐*了作者的觀點。

C.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以嚴生和朱聘君為例,闡釋了自己對“醫不三世”的理解,駁斥了傳經人和世俗百姓的錯誤看法。

D.文章以士君子和朝廷的褒揚,側面表現了葛生醫術的高超和醫德的高尚,並認為他無愧於古人所說的大德名醫。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傳經者既明載其說,復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為言,何其惑歟!(5分)

(2)出而治疾,決死生,驗瘥劇,若燭照而龜卜,無爽也者。(5分)

【回答】

9.D(具,準備)

10.A(A.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B.副詞,加強反詰語氣,可以翻譯成“難道”/副詞,表婉商語氣,可以翻譯成“還是”;C.介詞,表被動/介詞,引出動作物件,“向”;D.形容詞尾,相當於“然”/句末語氣詞)

11.C

12.A(“一定不能”理解文意有誤,應該是不一定能。)

四、(24分)

13.(1)解釋經書的人既已明確記載這種說法,又指斥它的錯誤,卻又拿著“父子相繼為業三代”來說話(解釋),(這是)多麼糊塗啊!(“傳經者既明載其說”“復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為言”各1分,“何其惑歟”2分。)(2)(葛生)外出給人治病,決定病人生死,預見病情好壞,就像用蠟燭照明一樣明顯,像靈龜占卜一樣靈驗,沒有出過差錯。(“出而治疾”“決死生”“驗瘥劇”“若燭照而龜卜”“無爽也者”,各1分。)文言文翻譯:

古代的醫師,一定精通三世的醫書、*書。所謂三世的醫書、*書,一是《鍼灸》、二是《神農本草》、三是《素女脈訣》。《素女脈訣》是用來診察*侯的,《神農本草》是用來辨識*物**的,《鍼灸》是用來祛除疾病的。不懂這三世之書,不可以談論醫道。所以編著《禮記》的人說:“醫師如果不通曉三世的醫書、*書,不要服用他開的*方。”註釋《禮記》的人既然明確地記載了這種說法,卻又指責這種說法不對,竟然以父子相傳三代行醫作為解釋,多麼糊塗啊!

    醫學是大學問,必須有志向、考慮問題深邃細緻,聰敏超人、明察秋毫,然後才能行醫,即使做父親的也不能做到一定能傳給自己的兒子啊。

    我的鄉里有個姓嚴的,三代人行醫。他行醫專事大觀年間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對其他醫書都懵懵懂懂,根本不能領悟。又有個朱聘君,他家世代研習儒學,到朱聘君時才靠醫術聞名,醫家的各種書沒有不精讀的。

    有一個少年患肺氣上逆的病,喉嚨裡喀喀地響,響急了就吐涎,吐的血成絲。姓嚴的說:“這是肺結核。三個月以後會死。”朱聘君說:“不對。肺氣上逆,以致胸中脹滿,是中焦脾胃失去它的升降功能;心氣亢盛,傷克肺金,就象在熔爐中熔化金屬一樣。這種病叫做肺痿。治他的病,他就能活命。”後來果真活了下來。

    一個六十歲的老人患寒熱病。起初怕冷發抖,牙齒上下相碰,隨後發熱,厲害得就象在甑中蒸。姓嚴的說:“這是痰症,不治也馬上會痊癒。”朱聘君說:“不對。脈太過形成了芤脈,搏動快又節律紊亂;外表強盛,內裡空虛,病患已興,正氣衰竭。這種病叫做解佾。治療可愈,不治會加重。”後來病情果然加重,經治療才痊癒。

    有一個婦女有噦病,每次吐涎好幾升,腥氣撲鼻。別人走近她也會作嘔。姓嚴的說:“這是寒噦,原則上應用溫法。”朱聘君說:“不對。*陽失調,氣血聚集;*陽之勢正在對抗,沒有留止的地方。這種病叫做惡阻。原則上不必治療,時間一久自會安寧,還會生個男孩。”他的話後來就應驗了。

    嚴生的醫技傳了三代了,而朱聘君卻剛學習行醫,但醫技的高低差別就這麼大,醫師的優劣難道能用“世代相傳與否”這個標準來判斷嗎?唉!古代的名醫太多了,我沒有時間多加評論。象華佗、象徐嗣伯、象許智藏,他們治療病*都進入了神奇的境界,從來沒聽說他們是父子相傳的。自從註釋經書的人顛倒了是非,使《禮記》經文的意思隱晦不明,到現在已經三千年了。社會上求醫的人,不瞭解醫師通曉醫書與否,只看到他們長久從事這個職業,就糊里糊塗地依從他們。別人問他原因,他就說這是編寫《禮記》的人這樣說的。這能行嗎?

    讀書人葛某,他家是淮地的名門大族,對醫道很明瞭,三世的醫書都曾學習而且通曉。出師後給人治病,判定生死,檢查病情是好轉還是加重,就象用燭光照和龜*卜一樣,沒有差錯。有的人無力購買*物,葛生就送給他們,不要*錢。大家異口同聲地稱讚他,美名上傳到丞相府,丞相賜給他七品官服,讓他擔任提舉,主管各種醫官之事。有病的人於是依靠他來活命。啊!象葛生這樣的人,大概無愧於古代的醫師了吧!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