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屋

位置:首頁 > 練習題 > 

材料一 明代中葉以後,士與商之間已不易清楚地劃界線了。明清社會結構的最大變化便發生在這兩大階層的升降分合上面。...

練習題2.15W

問題詳情:

材料一 明代中葉以後,士與商之間已不易清楚地劃界線了。明清社會結構的最大變化便發生在這兩大階層的升降分合上面。...

材料一  明代中葉以後,士與商之間已不易清楚地劃界線了。明清社會結構的最大變化便發生在這兩大階層的升降分合上面。徽州和山西兩地的人甚至把商業放在科舉之上,這話雖可能誇張,但至少使我們不能不承認傳統的四民觀已開始動搖了。這和科舉名額已應付不了士人數量的不斷增長有關,大量士人沉滯於商人階層。……商人恰好置身於上層文化和通俗文化的接榫之處。……明清又是小說、戲劇大為流行的時代,甚至有以小說、戲文比之六經,而說“戲文、小說乃明王轉移世界之大樞機。聖人復起不能捨此而為治”。可見商人階層所嗜好的民間文學愈來愈發達,也愈受士人的重視。

——余英時《士與*文化》

材料二  聲音之道,隨時遞嬗,潛移默化,入人最深……至明代魏良輔樑伯龍(辰魚)輩出,考訂元焉,自制新腔,所謂婉麗嫵媚,一唱三嘆,極聲調之致,歌法至此而大備,崑曲之名,亦稱於斯時,後人稱之魏樑遺韻。

——俞振飛《崑曲盛衰與提倡之必要》

(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社會結構和社會文化的變化,並結合所學分析造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

(2)明朝眾多文人獻身戲曲事業。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魏良輔、梁辰魚對崑曲發展的貢獻,據此分析明代士人在崑曲藝術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回答】

(1)變化:士人階層與商人階層的升降融合;儒學為代表的上層文化和小說戲劇為代表的通俗文化相雜融合。

原因: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科舉制無法應付士人階層增長的需求。

(2)貢獻:魏良輔融合南北曲,形成水磨腔,使崑曲具備了戲曲聲腔的條件;梁辰魚首次運用崑腔創作了傳奇《浣紗記》,將崑腔推上戲曲舞臺。

作用:士大夫文人繼承傳統戲曲藝術的成就;將詞曲與以戲文為基礎的戲曲相結合;追求曲體、曲唱、曲辭的優美婉轉動聽;規範、發展劇本結構、腳*體制;推動崑曲成為集*文藝之大成的*舞臺藝術。

【詳解】

(1)變化:根據材料一中“明代中葉以後,士與商之間已不易清楚地劃界線了”,“大量士人沉滯於商人階層”可知,士人階層與商人階層的升降融合;根據“商人階層所嗜好的民間文學愈來愈發達,也愈受士人的重視”可知,儒學為代表的上層文化和小說戲劇為代表的通俗文化相雜融合。原因:根據“徽州和山西兩地的人甚至把商業放在科舉之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根據“科舉名額已應付不了士人數量的不斷增長”可知,科舉制無法應付士人階層增長的需求。

(2)貢獻:根據材料二中“明代魏良輔樑伯龍(辰魚)輩出,考訂元焉,自制新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良輔融合南北曲,形成水磨腔,使崑曲具備了戲曲聲腔的條件;梁辰魚首次運用崑腔創作了傳奇《浣紗記》,將崑腔推上戲曲舞臺。作用:根據材料二中“(水磨腔)婉麗嫵媚,一唱三嘆,極聲調之致,歌法至此而大備,崑曲之名,亦稱於斯時”,結合魏良輔、梁辰魚對崑曲發展的貢獻和所學知識可知,士大夫文人繼承傳統戲曲藝術的成就;將詞曲與以戲文為基礎的戲曲相結合;追求曲體、曲唱、曲辭的優美婉轉動聽;規範、發展劇本結構、腳*體制;推動崑曲成為集*文藝之大成的*舞臺藝術。

知識點:世界文化遺產 *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崑曲

題型:綜合題